《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10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10篇)牛顿第一定律 篇一 课题 2.1 牛顿第一定律 ( 二力平衡及其条件) 总第 2 课时 主备教师 教 学 要 求 1.让学生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学生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在受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难点 物体在受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具 ppt 教学 方法 讲授 活动 讨论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 电脑演示: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
2、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中考资源网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平衡 小组讨论(四人一组)中考资源网:让同学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并在投影片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中考资源网 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同学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中考资源网 板书1:“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3、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中考资源网 2.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中考资源网 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中考资源网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二力平衡的条件,并建议同学们用实验去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中考资源网(对于提供的实验器材感到不能满足的,还可提出实验设计方案。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 学
4、生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中考资源网 请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实验过程,并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中考资源网 电脑演示: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用电脑显示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中考资源网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中考资源网: 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中考资源网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 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中考资源网 演
5、示实验:手在绳端用力f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静止,观察弹簧秤的示数。中考资源网然后用力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并比较两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中考资源网 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中考资源网 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中考资源网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中考资源网 板书2:“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力的平
6、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中考资源网 板书3:“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 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 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举例并分析。中考资源网 4.反馈练习 a组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 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中考资源网 2.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 (填“是”或“不 备注 是”)中考资源网平衡的力。中考资源网 3.每方十人拔河时,某时刻绳子静止不动,这时这二十个人拉绳子的合力是 。中考资源网
7、 b组 1.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是 牛顿,方向是 ,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和 。中考资源网 2.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重为5000牛,受到的牵引力是200牛。中考资源网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是 牛,方向是 。中考资源网 c组 1.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中考资源网 2.如下图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竖直向上拉,示数为4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 三。课堂小结 电脑展示:本节课整体板书,进行课堂小结。中考资源网 备注 板
8、书设计: 三 二力的平衡 1定义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 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 应用 教学 后记 (反思) 牛顿第一定律 篇二 6.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教学目标 (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2)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9、(3)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危害的方法。能够将该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强化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2、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两部分内容,是学习力与运动的基础知识。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转变学生的经验观念(例如:用力推箱子、箱子运动、停止用力推箱子、箱子不运动、说明力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等;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也大等)是本节的难点。 3、课时安排:本节内容用一课时。 4、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5、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牛顿第一定律
10、1.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草地上滚动的球会停下来 2.学生对以上现象中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亚里士多德和伽俐略看法,哪一个正确? a.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b.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护。 4.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 面 状 况磨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 距离s/m 毛 巾 棉 布 木 板 (2)分析数据,得结论。 (3)引导学生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5.板书: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惯性 1.想想做做 (1)做课本中6
11、7的实验。 (2)做钢笔不倒的实验。 2.惯性的意义 3.分析汽车中惯性现象 4.分析日常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 小结 课后作业 观看、思考。 表达自己的看法。 分析两个正好相反的观点想办法进行分辨,提出问题: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呢? 在老师的提示下设计实验。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从而验证了伽俐略理论的正确。 理解:物体不受力时,原先静止的物体将_ 原先运动的物体将_ 动手做实验,理解运动物体的惯性和静止物体的惯性。 分析自己产生前倾、后倾的原因,理解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意义。 理解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所造成的损害。 同步训练。 用多媒体演示这几种常见的现象。 引导学
12、生用实验来分辨两种看法的正误。 向学生交代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保持物体初始速度相同,使运动物体在不同表面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不同,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介绍伽俐略推理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推理。 6、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一些常见事例。 2.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 3.伽俐略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 4.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 (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4)分析与论证。 (5)牛顿第一定律。 (二)惯性 1.什么是惯性。 2.生活中常见惯性事例。 3.惯性利用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牛顿第一定
13、律 篇三 第1节 课前预习 1.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雅里斯多德 伽利略 笛卡儿 注意: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建立在_基础之上,经过_,抓住_,忽略_,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问题: (1)“迫使”说明了_ (2)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_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又叫_定律。 问题: (1)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区别和联系: a.惯性定律是物体_作用时所遵从的运动规律。 b.惯性是物体的_,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14、。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 。 (3)汽车突然开动的时候,乘客会_,为什么? 汽车突然停止的时候,乘客会_,为什么? 典型例题 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b.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旦运动起来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 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d.要相同的外力作用下,获得加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c ) 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静止 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 要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 必须受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且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物体不受力时,
15、总保持原来的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a. b. c. d. 3.一个劈形物体abc,各面均光滑,上面放一光滑小球,用手按住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示。现把手放开,使劈形物体沿斜面下滑,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 c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曲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折线 4.2.一人在车厢中把物体抛出,下列哪种情况,乘客在运动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和在静止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一样( d ) a.车厢加速行驶时 b.车厢减速行驶时 c.车厢转弯时 d.车厢匀速直线行驶时 5.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
16、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d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牛顿第一定律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伽利略理想实验; (2)惯性概念; (3)掌握的内容; (4)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能用解释惯性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 情感目标
17、对任何现象的发生不能够想当然,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分两块内容介绍的,先是介绍了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并着重讲述了伽俐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然后引入了,引入了惯性概念,并由此分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教法建议 1、本节所述内容在初中课本上已涉及到,初中课本中用到的标题是惯性定律,所以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2、适当介绍一些学史的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规律的发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是一开始的认识就是对的,而是需要人类不断探索才能形成的,它们的学习也是这样。 3、重点讲述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让学生学会一种
18、科学思维方法。 4、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学难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 示例: 一、历史的回顾 1、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最初认识及亚里士多德其人。(见扩展资料) 2、伽利略理想实验: (1)动画模拟该实验,并指出不能够真正试验的原因。或做课本所讲的气垫导轨实验(有视频资料),并指出为什么只是近似验证。由实验结果推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矛盾的焦点蚀是试实验条件的不同。 (2)分析伽利略理想实验:它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但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来的,而在抽象思维过程
19、中所创造出的一种科学推理,理想化实验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3)介绍伽利略。 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3、注意:(通过实例分析) (1)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任何时候物体都具有惯性,这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 (3)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4、实例参考(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 分析刹车时人往前倾;启动时人往后仰。 做小实验:惯性实验器演示惯性现象,并分
20、析。 让学生举例分析,并指出哪些惯性现象有利,哪些惯性现象有害。 探究活动 题目:可以观察的惯性现象 组织:小组或个人 方案:自己设计小实验并展示、讲解,由同学互相评判。 评价: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灵活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
21、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最后指出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法建议 1.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
22、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图9-1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
23、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
24、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时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演示2 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 二、 讲授新课: 1.规律总结过程 方法1.教师引导 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演示(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实验过程反映在大倍投电视上) 介绍器材 实验前提条件:每
25、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 实验过程: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做标记的位置是什么位置?(停下来的位置) 实验纪录: 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 1毛巾最大最短 2棉布较大较长 3玻璃较小长 推理想象光滑表面阻力为零无限长 实验分析: 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推理:小球在光滑的
26、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 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 迪卡儿的补充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的成果:补充与概括 师:物体除了运动的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 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有了迪卡儿和牛顿的补充,把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
27、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 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方法2:学生探究式学习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斜面小车实验,根据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根源。由学生互相补充确定实验结论。 2.定律分析 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 回想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板擦运动,撤去推力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一的观点正确的解释这个现象呢? 三、巩固练习 1. 一物体放
28、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么样? 2. 对于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验证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D.验证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四、小结 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总结出来的。牛一的重要贡献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五、作业:阅
29、读本节教材 探究活动 牛顿力学的建立 个人或自由结组 牛顿力学的建立不是牛顿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许多科学家努力研究的最终结果,查阅资料了解牛顿力学的建立过程,及牛顿力学的体系。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斜面小车实验的再研究 个人或自由结组 运用不同的物体表面,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伽利略推理思维的理解。 制订实验方案;准备器材;实验并记录现象,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与老师所做实验比较优缺点;与其他组交流。 1、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牛顿第一定律 篇六
30、牛顿第一定律- -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理解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用具:斜面 小车毛巾 棉布 木板 教学内容: 一 复习与引入 1.上一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力,那么回忆下,力可以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改变运动状态:动静 快慢 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2.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了力物体会是怎样的呢?也就是说力是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呢? 带着问题我们来看如下的试验 二。分析讲解试验 让小车从不同的表面滑下,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不同 a处:毛巾表面 b处:棉布表面 c处:木板 注:1、观察小车静止的位置(用不同色粉笔做上记号) 2、思考它为什么会停下来 讨论:1、我们
31、在小学自然课上学过摩擦小车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不同表面对它的阻力,三百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这样的实验就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它前进的就越远(联系实际举些例子) 2、观察小车速度的变化,可以看到小车的速度都在减小,直到停下来,但还可以看到毛巾表面上的小车速度减小最快,而木板上小车速度减小最慢。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时,它的速度变化就越慢,运动的距离就越长 推广到光滑的平面,并得出结论 推广结论:1、若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 2、同样,阻力为零,速度变化为零,即物体的速度不发生变化 综合结论:对于绝对光滑的表面
32、,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即物体不受外力,则物体将一直以一个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三: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再回过头来看课前的问题(提问)四小结:牛顿第一定律时通过大量的实验,经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它,但是从牛一律推出的一切理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一律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五课后思考题:判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六、作业 板书设计 3.1牛顿第一定律 一。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实验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它前
33、进的就越远,它的速度变化就越慢,运动距离就越长。三。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 篇七 知识要点 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运动观: 他的观点来源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观点: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自己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 来源于实验。 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 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又叫惯性定律。 4.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重点难点分析 惯性大小的讨论
34、: 惯性就是使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是匀速、是加速还是减速)匀速直线 运动,使原来静止的物体静止。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宇宙万物中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没有惯性 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物体 的密度、形状、体积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越 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只要物体的质量不变,物体的惯性就不变。所以“克服惯性”“惯性 增大”“惯性减小”是错误的。 惯性大小表示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惯性越大,越难改 变运动状态,惯性越小,越容易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题选答 1.光滑水平面上一个大木块上有一个小球,二者从静止开始一起
35、向右做加速 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第3秒时小球从木块上落到水平面上时,木块 的加速度不变,再过5s小球和木块的速度各是多少? 分析:第3秒时二者的速度vt=at=2m/s23s=6m/s 则小球和木块在3s末的速 度都是6m/s。小球离开木块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再过5s速度仍是6m/s 木块共运动8s,速度就是2m/s28s16m/s 2.关于物体的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惯性 B.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 C.人造地球卫星有惯性 D.太空中飘荡的宇航员没有惯性 分析:惯性的大小决定于质量,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只要物体有质量就 一定具有惯性,所以B、D两个选项不正确,C选项正
36、确。一个物体的 质量不变,则其惯性大小也不发生变化,所以A选项不正确。答案选 择第三个C。 练习精选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 B.物体越重,惯性越大 C.物体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D.行驶的车辆中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 2.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易停下来,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两个物体质量相同,它们的惯性一定相等。 C.铁饼被运动抛出后继续前进,这是因为铁饼具有惯性的缘故 D.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不容易被人举起来,在月球上则很容易,所以物体在 月球上的惯性小。 3.计算: 一个物体的速度是10m/s,受
37、到的合外力零,则10秒后物体速度是多少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知道惯性的概念 知道二力平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体的惯性 2、难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图11.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讲授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按照书
38、本第35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 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
39、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学生活动:(1)体验图11.54的实验 (2)体验物体掉杯中的实验 (3)观看教学VCD 通过观察图11.56,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 3、二力平衡 学生探究:按照图11.59进行探究实验,做好记录 引导学生从记录中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三)课堂小结 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 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书本第39页第1、2、3题 2、完成同步练习 牛顿第一定律 篇九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l_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会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分析一些典型实例。 教材 重点 难点重点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凶,和利用结论分析实例。 难点 利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教具小钢球、磁铁(条形) 教学 方法讲授 活动 讨论 教 学 过 程 投影: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思考与讨论 1.苹果未熟透前为什么不会从树上下落? 2.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下落说明苹果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3.是什么原因导致苹果下落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