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docx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优秀9篇 a.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b.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护。 4.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 面 状 况磨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 距离s/m 毛 巾 棉 布 木 板 (2)分析数据,得结论。 (3)引导学生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5.板书: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惯性 1.想想做做 (1)做课本中67的实验。 (2)做钢笔不倒的实验。 2.惯性的意义 3.分析汽车中惯性现象 4.分析日常生活中一些惯性现象。 小结 课后作业 观看、思考。 表达自己的看法。 分析
2、两个正好相反的观点想办法进行分辨,提出问题: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呢? 在老师的提示下设计实验。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从而验证了伽俐略理论的正确。 理解:物体不受力时,原先静止的物体将_ 原先运动的物体将_ 动手做实验,理解运动物体的惯性和静止物体的惯性。 分析自己产生前倾、后倾的原因,理解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意义。 理解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所造成的损害。 同步训练。 用多媒体演示这几种常见的现象。 引导学生用实验来分辨两种看法的正误。 向学生交代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保持物体初始速度相同,使运动物体在不同表面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不同,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介绍伽俐
3、略推理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推理。 6、板书设计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一些常见事例。 2.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 3.伽俐略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 4.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 (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4)分析与论证。 (5)牛顿第一定律。 (二)惯性 1.什么是惯性。 2.生活中常见惯性事例。 3.惯性利用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牛顿第一定律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
4、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最后指出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
5、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法建议 1.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图9-1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
6、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
7、: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时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但没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演示2 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
8、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 二、 讲授新课: 1.规律总结过程 方法1.教师引导 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演示(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实验过程反映在大倍投电视上) 介绍器材 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 实验过程: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做标记的位置是什么位置?(停下来的位置) 实验纪录: 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 1毛巾最大最短 2棉布较大较长 3玻璃较小长 推理想象光滑表面阻力为零无限长 实验分析: 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
9、,这说明什么问题? 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 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 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 迪卡儿的补充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的成果:补充与概括 师:物体除了运动的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
10、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 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有了迪卡儿和牛顿的补充,把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 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方法2:学生探究式学习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斜面小车实验,根据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根源。由学生互相补充确定实验结论。 2.定律分析 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 回想我们
11、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板擦运动,撤去推力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用牛一的观点正确的解释这个现象呢? 三、巩固练习 1. 一物体放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么样? 2. 对于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验证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正确的 C.验证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D.验证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四、小结 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物
12、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总结出来的。牛一的重要贡献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五、作业:阅读本节教材 探究活动 牛顿力学的建立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牛顿力学的建立不是牛顿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许多科学家努力研究的最终结果,查阅资料了解牛顿力学的建立过程,及牛顿力学的体系。 【活动流程】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斜面小车实验的再研究
13、【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运用不同的物体表面,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伽利略推理思维的理解。 【活动流程】 制订实验方案;准备器材;实验并记录现象,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与老师所做实验比较优缺点;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牛顿第一定律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伽利略理想实验; (2)惯性概念; (3)掌握的内容; (4)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能用解释惯性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 情感目标 对任何现象的发生不能够想当然,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14、。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分两块内容介绍的,先是介绍了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并着重讲述了伽俐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然后引入了,引入了惯性概念,并由此分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教法建议 1、本节所述内容在初中课本上已涉及到,初中课本中用到的标题是惯性定律,所以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2、适当介绍一些学史的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规律的发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是一开始的认识就是对的,而是需要人类不断探索才能形成的,它们的学习也是这样。 3、重点讲述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让学生学会一种科学思维方法。 4、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
15、解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学难点: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理解。 示例: 一、历史的回顾 1、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最初认识及亚里士多德其人。(见扩展资料) 2、伽利略理想实验: (1)动画模拟该实验,并指出不能够真正试验的原因。或做课本所讲的气垫导轨实验(有视频资料),并指出为什么只是近似验证。由实验结果推出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矛盾的焦点蚀是试实验条件的不同。 (2)分析伽利略理想实验:它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但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来的,而在抽象思维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科学推理,理想化实验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研
16、究方法。 (3)介绍伽利略。 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3、注意:(通过实例分析) (1)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任何时候物体都具有惯性,这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 (3)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4、实例参考(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 分析刹车时人往前倾;启动时人往后仰。 做小实验:惯性实验器演示惯性现象,并分析。 让学生举例分析,并指出哪些惯性现象有利,哪些惯性
17、现象有害。 探究活动 题目:可以观察的惯性现象 组织:小组或个人 方案:自己设计小实验并展示、讲解,由同学互相评判。 评价: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灵活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 篇六 牛顿第一定律- -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理解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用具:斜面 小车毛巾 棉布 木板 教学内容: 一 复习与引入 1.上一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力,那么回忆下,力可以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改变运动状态:动静 快慢 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2.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了力物体会是怎样的呢?也就是说力是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呢? 带着问题我们来看如下的试验 二。分析讲解试验
18、让小车从不同的表面滑下,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不同 a处:毛巾表面 b处:棉布表面 c处:木板 注:1、观察小车静止的位置(用不同色粉笔做上记号) 2、思考它为什么会停下来 讨论:1、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学过摩擦小车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不同表面对它的阻力,三百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这样的实验就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它前进的就越远(联系实际举些例子) 2、观察小车速度的变化,可以看到小车的速度都在减小,直到停下来,但还可以看到毛巾表面上的小车速度减小最快,而木板上小车速度减小最慢。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时,它的速度变化就越慢,运动的距离就越长
19、 推广到光滑的平面,并得出结论 推广结论:1、若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 2、同样,阻力为零,速度变化为零,即物体的速度不发生变化 综合结论:对于绝对光滑的表面,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即物体不受外力,则物体将一直以一个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三: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再回过头来看课前的问题(提问)四小结:牛顿第一定律时通过大量的实验,经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它,但是从牛一律推出的一切理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一律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五课后思考题:判断:力
20、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六、作业 板书设计 3.1牛顿第一定律 一。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实验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它前进的就越远,它的速度变化就越慢,运动距离就越长。三。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 篇七 课题 2.1 牛顿第一定律 ( 二力平衡及其条件) 总第 2 课时 主备教师 教 学 要 求 1.让学生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学生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在受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牛顿第一定律 初中 物理 教学 设计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