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优秀6篇).docx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优秀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优秀6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优秀6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主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计算,并与同学讨论有什么规律。 汇报交流,找出规律。 它们的规律是: 两个数的乘积规则: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新课讲授】 1.
2、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
3、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9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9页第2题。 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错。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不是三个数。 错。0没有倒数。 错。1的倒数是1。 (3)完成教材第29页第3题。 (4)完成教材第29页第4题。 (5)完成教材第29页第5题。 小红说得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75=1,的倒数是0.75,因为0.75=。 【课堂小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
4、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二 单元目标: 1、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 观的反映部分量占总数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2、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 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3、 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 单元重点:使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单元难点: 1、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 2、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
5、生活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 创设情境(视频播放) 。节日期间各商家打折促销的活动场面:买二送一、八折、七五折、五折 学生分析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教师讲解:打折出售,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 二、新
6、知探究。 (一).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什么叫折扣? (2)几折如何用分数表示?百分数呢? 2、学生自学课本第97页的第一自然段。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练习检查自学情况。 八折:( )/10 ( )/% 七五折: ( )/10 ( )/% 六折:( )/10 ( )/% 四五折: ( )/10 ( )/% ( )折:9/10 ( )/% ( )折: ( )/10 25/% 个别学生回答,并说出是什么意思。集体订正。 4、小组长说出几折、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组员轮流说出相应的数。教师各小组间查看。
7、5、讨论,找规律。 原价乘以( )%恰好是现价;现价除以原价是( )%;现价除以( )%是原价。 (二).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4: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教师提出自学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2 、学生试做,教师在学生中了解学习情况。 3、小组内讲评。 4、教师问:谁还有什么不懂得请提出来。并讲评。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97页“做一做”。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判断(20分)。 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
8、10%。( ) 2、练习(40分)。 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3、解决问题(40分)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讲评、得分。教师让学生说出“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理解情况。 四、课堂总结; 在节日里你能否购买打折的商品? 设计意图: 1、重视情景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求知欲。 2、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3、当堂测评了解学生掌握
9、情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后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四 一、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20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学期期末统考均分82分,及格率85%,优分率。45%。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8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8人,中下水平的有4人。这4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
10、、教学目标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
11、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点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
12、底面和高。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13、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4、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
14、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5、教具和学具 三角板 直尺 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 方格作图纸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
15、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班级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总人数55,男生28,女生27 二、学习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郝苏湘、周叶凡等),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郭冲、郭加林等),不能主动去学习等
16、,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5、学生书写较工整美观。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现在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
17、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
18、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2、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
19、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4、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6、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7、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六年级 下册 教学工作 总结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