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语文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 【简答题】1.题目:观潮2.内容午后一点左右,从远(江南博哥)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2)分析有关描写潮水的词句,想象画面;(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参考解析:观潮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提问:大家在寒暑假的时候,都去过哪些地方游玩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游玩的过程中都遇到哪些壮丽的自然景观?2.(引导学生踊跃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引导:大家去过的地方可真不少啊。祖国幅员辽阔,壮丽的美景数不胜数。今天老师也为大家介绍一个自然的神奇美景,它就是钱塘江大潮。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去领略钱塘江的壮丽景观吧。【教师板书课题:观潮】二、初读感知1.请大家打开书,认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天下奇观”的“”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天下
3、奇观”?2.强调字音,指导生字书写。3.点名同学,归纳课文内容。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 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四面,感受下这天下奇观, 播放视频。4.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三、研读课文1.学习“潮来前”(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观潮人的心情。2.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潮来前的
4、景象。2.学习“潮来时”(1)视频中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认真朗读三四自然段,想一想:潮来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找到关键语句,写写自己的体会。(2)集体交流从远处传.闷雷滚动。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比,说明了什么?读出自己的感受。那声.颤动起来。(比较句子。借助潮远,声大而闷,潮近。交流体会。指导朗读)过了一会.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那条白线.横贯江面。(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
5、怎样的景象? (体会来势凶猛,读出感受。)(3)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 ,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3.指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1)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2)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6、(3)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美丽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四、总结全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近),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2.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 【简答题】1.题目:大青树下的小
7、学2.内容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
8、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2)讲解学校的特殊之处;(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参考解析: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民族大团结的视频片段,请同学观看,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视频的感受。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各族人民相互团结,共同发展,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也与民族相关一一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
9、)读通全文,识读生字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二)理解课文大意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课文大意,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交流讨论。2.教师检查反馈,讲解疑难词语。例如:坝(堤坝) (大坝)。3.带领学生进行字词朗读比赛,巩固重点字词。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1.提问:同学们,第1自然段描绘的是什么场景呢?要求:学生自主朗读,并回答上述问题。明确:清晨,上学路上,各民族小学生穿着各自民族的特色服装,走向小学。教师追问:那课文中都提到了哪些民族呢?要求:学生勾画文中字词。明确:有汉族,有傣族,有景颇族,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2.提
10、问:“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两句说明了什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本部分,并进行分析。明确:说明学校中民族众多,各民族服饰各具特色,但大家都爱学习、爱学校、爱老师、爱国家。3.提问:上课时,教室内和教室外又有哪些不同呢?要求:学生朗读第23,进行思考。明确:教室内,书声琅琅,非常动听;教室外,非常安静,似乎树、鸟、蝴蝶等也都在听课一样。4.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提问:为什么外面如此安静,作者想表达什么?要求:学生相互讨论,自由发言。明确:说明了课堂内容有趣,课堂知识丰富,教师讲课很精彩,吸引了室外的一切。教师追问:那在室内的学生又会有何感受?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本
11、部分,分小组交流。明确:各民族的学生会感觉很幸福、很自豪。5.提问:“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让你想到了什么?要求: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思考。明确:这个小学建立在历史悠久的多民族聚集地,说明了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也暗示着民族团结长长久久。教师追问:这里的省略号,又会省略哪些内容呢,请尝试补充。要求: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明确:曲折的石子道路、古老的房子.6.提问:课文题目为“大青树下的小学“,学完全文之后,你认为这所小学与我们平常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要求:学生回顾课文,进行回答。明确:这是一所多民族共同使用的小学,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
12、同,但同学们团结友爱,认真学习,不分彼此。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提问:你对课文中提到的民族都有哪些了解呢?要求:播放少数民族介绍的视频,学生自由发言。明确: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巩固课文内容。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教师邀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以及感想。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查阅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整理并分享。2.仿写练习,写一写“我的学校“。3. 【简答题】1.题目:花的学校2.内容:花的学校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
13、学。她们是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中花儿们跳舞狂欢的场面。参考解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4、认读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的读音,会写“落、荒”等13个字,正确读写“阵雨、荒野”等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有新鲜感的表达,品读感悟积累语言,并尝试迁移运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多媒体出示句子: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2.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假如你变成了金色花,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呢?3.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如果把花当作人来写,又会是怎样有趣的事情呢
15、? (教师板 书课题)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一)读通诗句1.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字音字义。读准多音字“假”,读音为jia,可以组为“假期”“假日”“度假”,表示不真实;读音为jia,可以组词为“真假”“假话”。2.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二)理解诗歌大意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诗歌大意,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交流讨论。2.教师检查反馈,讲解疑难句子和词语。三、研读诗歌,深入分析1,提问:边读课文边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要求:齐读课文,自主发言。明确:花在跳舞,在狂欢。2提问:花儿们是怎样跳舞狂欢的呢?找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明确: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
16、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3.提问:如果你是一只爱睡懒觉的小蜜蜂,错过了跳舞和狂欢,谁能向小蜜蜂介绍下当时现场的情景呢?要求:想象画面,情境创设,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4.提问:从哪里感受到花儿们在“狂欢”?明确: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5.提问:白色的是谁?紫色的是谁?黄色的是谁?要求:借助图片理解,引导学生观察开在树丛里、草地上、墙上、田野里的花朵。明确: (图片展示)梨花、薰衣草、紫云英、紫藤、迎春花、油菜花等。6.提问:“冲了出来”中“冲”字是否可以换成“走”?为什么?要求: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明确:不可以。“冲”字可以看出花儿们想跳舞的迫切又快乐的心情。体现了花儿们
17、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的特点。7.引导想象:在六月的阵雨中,花儿们笑着跳舞,它们在跳着什么样的舞蹈?它们在想什么?在说什么?要求:学生自由想象后回答。8.提问:大家想象花儿们被老师罚站的情景。想一想,谁是它们的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罚站?花儿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题目叫“花的学校”?要求:指名读三、四、五自然段,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儿童语言来进行描述。明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花想象成人,让它们具有像人一样的动作、行为、心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花儿喜爱之情。9、提问:阵雨和大雨中各色鲜艳的花儿们什么样?通过这样的对比,你理解到了什么?明确:体现了花儿们一种顽强的精神。环境越
18、恶劣,它们越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绝不低头。10.指导朗读全文,体会花儿们的精神。11.提问:实际上,作者写的是大自然中的什么现象?要求: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回答。明确:植物生长,花开的现象。12.读中感悟,体会花的学校的快乐。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提问:在我们的学校,你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要求:学生自由发言。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2.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4. 【简答题】1.题目:池上2.内容: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
19、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诗歌的节奏,想象诗歌的画面;(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夏天里,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2.这么美的池塘、莲花,不想欣赏一番呢?这节课,们就一起欣赏古诗池上。二、初读古诗1.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意读准字音,每一句诗读准确。2.认读生字词。(1)指导读好“撑、艇、偷、莲、踪、迹、浮、萍”。(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火车读,读。(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注意强调:撑:翘舌音,借助动
20、作理解“撑”字并组词。藏:平舌音,助画面理解字义并组词。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理图讲解“采”的本义。踪:注意读准平舌音,合形声字识记生字。迹:分析结构和笔顺,词,理解“踪迹”。萍:扩词,图片理解“浮萍”。指导书写“采”字: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导学生分析。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到“三个一”。)3.指名读古诗,意读准每一句话。4.把诗读通了,远远不够,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师范读。5.指名读古诗,读古诗,出节奏。6.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人忍不住写了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荷花池塘里。7.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介绍诗人
21、。(2)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诗魔“之称,的诗题材广泛,式多样,言平易通俗。三、研读古诗1.同学们,首诗就是一幅画,读古诗,一想,首诗的画面里都有什么呢?2.集体交流(1)学习前两行“小娃撑小艇,采白莲回。”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读边想象画面。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小艇:船。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
22、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相机理解“莲蓬”。课件展示莲蓬:瞧,就是莲蓬,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小娃欣赏着美景,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 (高兴)。说来出你的高兴。(被采访的学生读)小娃采着莲蓬,摘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 (又高兴又激动。)说来,出你的激动。(被采访的学生读)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受着美味,是惬意又幸福。请大家一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学生齐读)(2)朗读前两句诗,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指导
23、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是的,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紧张。(齐读)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小结:对呀,一个“偷”字,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3)学习后两行“不解藏踪迹,萍一道开。”指名读,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理解:不解一不 懂得,明白,知道。认识浮萍。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看,就是浮萍,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出示浮萍的图片。)当小船慢慢驶来,.做手势)可是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专业面试 2023 上半年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小学语文 专业 面试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