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经典诵读诗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经经典诵读诗句.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孝经经典诵读诗句篇1:孝经经典诵读诗句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长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
2、也。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萨克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
3、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美)马克吐温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前苏联)马雅可夫斯基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和弗莱彻 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惠特曼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
4、与存焉。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谁言
5、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篇2:孝经经典诵读诗句 1、人世间最不能等是什么,不是机会和商机,而是孝敬父母。 2、不相信一个对父母身上都不舍得花钱的人,将来你会做善事。 3、不相信一个在兄弟姐妹身上都不好好相处的人,将来你会成为慈善家。 4、孝敬不一定是物质和金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时常牵挂着我们就行了,常回家让我们看看就开 心,陪伴着我们出去散散心,和邻居来聊聊天,
6、要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5、当初我们领你们走上了人生之路,如今也请你们陪伴我们走完最后的路,多给我们一点爱心吧, 我们会感激你们,回馈你感激的微笑,在微笑中凝聚我们对你无限的爱,看看父母的要求不高吧! 6、孝顺不仅仅是仍几个钱就叫孝顺,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 7、其实人人都会老,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未来,所以这叫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赶紧孝敬父母吧。 8、百善孝为先,把眼睛闭上向内看看你自己,其实一个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你跟你的父母互动的好吗这两个人是孕育了你生命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你。 10、很多人到寺院里磕头,可是
7、你的爸爸妈妈,就是你的活菩萨,你尊敬他们吗! 11、其实一句话可以告诉你,一个人孝不孝敬,主要在态度上。 . 12、一个有爱心的人,必生和气,有和气的人必生愉色,有愉色的人必生婉容。 13、一个人相随心生,相随心感,其实你面色脸色,是由你的内在造成的。 14、你记得你童年时候的伙伴吗?幼儿园里照看过你阿姨吗?一起度过快乐时光伙伴吗?他们都叫 什么名字,你还有印象吗?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15、你记得谁给你讲了人生的第一堂课,你启蒙老师是谁,他叫什么名字,小学的同学你还能叫出 来几个名字,你会为人吗?你懂得为人吗? 16、上了中学你的班主任是谁,你不能把他忘记了吧,他还在吗、你感谢过他吗、逢年过
8、节看过他 吗!有个问候的电话吗?你为人好吗! 17、上了大学你的导师是谁,走向社会你生命中的那些贵人是谁,你还记得吗。 18、在你很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你的人,给你事业机会,工作机会,发财机会的这些人,你对他们都 回报过吗,你对他们好吗。 19、你单位的领导,和你一起创业的同事,供你托起了你事业的员工,以及那些让你成长,壮大了 你的客户,你对他们都好吗。 20、你总不能连你的父母,你也不好好互动沟通孝敬吧。 21、和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22、他把母亲的手拿过来,想剪剪指甲,他再也止不住了,从小领着他上学的那双柔软的手青筋裸露,你才知道吗,妈妈老了,这个时候他才想
9、起来,端详一下母亲的面容,他发现满脸的皱纹,老眼昏花, 他看着母亲发白的头发,已经查不过来啦。 23、你反省一下一个对你父母都不好的人,怎么能把团队沟通好,一个兄弟姐妹都处不好的人,怎 么能把你的团队带好。 24、把父母的爱扩大到兄弟姐妹,把兄弟姐妹的爱扩大到团队,再扩大到企业,扩大到国家,扩大 到天下,这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啊,你为父母都干了些什么,不要仍两个钱,就叫孝顺。要 用心做事,要用情做人。 26、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角色就是人格。 27、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 28、反是能挣大钱的人,都比较讲究,比较仗义,比较仁义,利者义之合
10、也,中国文化里本身就有 创造财富的基因。 29、协议,什么叫协议,协商好了,就得仁义,仗义。那玩意拿出来一用就没有意义了,那就快结 束了。 30、和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31、孔子有句话叫玩索而有得,玩字,一个是王字,一个是人民币最大单位值元字,玩出领导力来, 玩出钱来才行。 32、当一个人心里一放松的时候,人的创造力反而就出来了。 33、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好的培训应该是游山玩 水。 34、网络的概念最早是有老子提出来的,叫不出户,就知天下,不窥牖(kui you),可以见天道。 35、道德经有句叫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11、湛兮似万物之尊。渊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36、阴谋不可外泄。阳谋不可内藏。有些人正好相反,不该让人知道的事,老让人知道。该让人知 道的企业的品牌,广告也不会做。这些只要用好,就是人生的智慧。 37、清华大学的校训,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什么钱挣到一定的时候就出事,有的人官当到一 定的时候就出事,就是他的德行承载不了这样的财富地位和荣誉,叫重积德。 38、孔子说德之不修,吾之忧也,君子谋道不谋贫,忧道不忧贫,厚德才能载物。 39、好德如好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包括一切物质,包括功名利禄了, 不但要创造物质财富,还要创造精神财富,不但要追求物质文明,还要追求精
12、神文明。 40、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 篇3:孝经原文诵读及译文 孝经原文诵读及译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与最重要的道德,以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
13、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
14、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
15、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与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
16、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与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着意考虑也不会越轨。于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续兴盛。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 民里说“要从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士章第五 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
17、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译文: 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与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与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庶人章第六 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
18、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译文: 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三才章第七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19、 译文: 曾子说“太伟大了!孝道是多么博大高深呀!” 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须严肃施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能得以治理。从前的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他首先表现为博爱,人民因此没敢遗弃父母双亲的;向人民陈述道德、礼义,人民就起来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与谦让垂范于人民,于是人民就不争斗用礼仪与音乐引导他们,人民就和睦相处;告诉人民对值得喜好
20、的美的东西与今人厌恶的丑的东西的区别,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中说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仰望着你。” 孝治章第八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译文: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对极卑微的小国的臣属也不遗弃,更何况是公、侯、伯
21、、子、男五等诸侯了。所以会得到各诸侯国臣民的欢心,使他们奉祀先王。治理一个封国的诸侯,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与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况对他属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会得到老百姓的欢心,使他们帮助诸侯祭祀祖先。治理自己卿邑的卿大夫,即便对于臣仆婢妾也不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了,所以会得到众人的欢心,便他们乐意奉事其父母亲。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成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够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害不发生,人为的祸乱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诗经大雅仰之篇中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会归顺他。” 圣治章第九 原
22、文: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
23、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译文: 曾子说“我很冒昧地请问,圣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吗?” 孔子说“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父亲,没有比在祭天时,将祖先配祀天帝更为重大的了,而只有周公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初,周公在郊外祭天时,把其始祖后稷配祀天帝;在明堂祭祀,又把父亲文王配祀天帝。因为他这样做,所以全国各地诸侯能够克尽职守,前来协助他的祭祀活动。可见圣人的德行,又有什么能超出孝道之上呢?因为子女对父母亲的敬爱,在年幼相依父母亲膝下的
24、时候就产生了,待到逐渐长大成人,则一天比一天懂得了对父母亲尊严的爱敬。圣人就是依据这种子女对父母尊敬的天性,教导人们对父母孝敬;又因为子女对父母天生的亲情,教导他们爱的道理。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严厉的推行就可以成功,圣人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为他们因循的是孝道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亲与儿子的亲恩之情,乃是出于人类天生的本性,也体现了君主与臣属之间的义理关系。父母生下儿女以传宗接代,没有比此更为重要的了;父亲对于子女又犹如尊严的君王,其施恩于子女,没有比这样的恩爱更厚重的了。所以那种不敬爱自己的父母却去爱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的行
25、为,叫做违背礼法。不是顺应人心天理地爱敬父母,偏偏要逆天理而行,人民就无从效法了。不是在身行爱敬的善道上下功夫,相反凭藉违背道德礼法的恶道施为,虽能一时得志,也是为君子所卑视的。君子的作为则不是这样,其言谈,必须考虑到要让人们所称道奉行;其作为,必须想到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其立德行义,能使人民为之尊敬;其行为举止,可使人民予以效法;其容貌行止,皆合规矩,使人们无可挑剔;其一进一退,不越礼违法,成为人民的楷模。君子以这样的作为来治理国家,统治黎民百姓,所以民众敬畏而爱戴他,并学习仿效其作为。所以君子能够成就其德治教化,顺利地推行其法规、命令。诗经曹风 鸠篇中说善人君子,其容貌举止丝毫不差。” 纪
26、孝行章第十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译文: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时,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的时候,要保持与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
27、顺相处、不与人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者势必要遭致灭亡,在下层而为非作乱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众中争斗则会引起相互残杀。这骄、乱、争三项恶事不戒除,即便对父母天天用牛羊猪三牲的肉食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之人啊。”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孔子说“五刑所属的犯罪条例有三千之多,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过更大的了。用武力胁迫君主的人,是眼中没有君主的存在;诽xx谤圣人的人,是眼中没有法纪;对行孝的人有非议、不恭敬,是眼中没有父母双亲的存在。这三种人的行径,乃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28、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所以尊敬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就高兴。敬爱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愉快。所尊敬的对象虽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
29、礼敬作为要道的意义之所在啊。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孔子说“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推行,也不是天天当面去教导。君子教人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为弟之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到尊敬。教人以为臣之道,是让天下为君主的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 酌篇里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其怎麽能使天下民众顺从而如此伟大呢!”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
30、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家的道理移於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於后世了。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
31、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甚麽话呢?这是甚麽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7个直言相谏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争的诤臣5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劝谏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於直言力
32、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於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的时候,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所以对於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麽称得上是孝顺呢?”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很孝顺,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覆庇万物的
33、道理;奉事母亲很孝顺,所以在社祭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理顺处理好长幼秩序,所以对上下各层也就能够治理好。能够明察天地覆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应其诚,就会彰明神灵、降临福瑞来保佑。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有父亲;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兄长。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於坤明,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人不想悦服的。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
34、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孔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为官时,要想看如何竭尽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时候,要想看如何补救君王的过失。对於君王的优点,要顺应发扬;对於君王的过失缺点,要匡正补救,所以君臣关系才能够相互亲敬。诗经小雅隰桑篇中说心中充溢著爱敬的情怀,无论多麽遥远,这片真诚的爱心永久藏在心中,从不会有忘记的那一天。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
35、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孔子说“孝子丧失了父母亲,要哭得声嘶力竭,发不出悠长的哭腔;举止行为失去了平时的端正礼仪,言语没有了条理文采,穿上华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快乐,吃美味的食物不觉得好吃,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亲人而悲伤忧愁的表现。父母之丧,3天之后就要吃东西,这是教导人民不要因失去亲人的悲哀而损伤生者的身体,不要因过度的哀毁而灭绝人生的天性,这是圣贤君子的为政之道。为亲人守丧不超过3年,是告诉人们居丧是有其终止期限的。办丧事时
36、,要为去世的父母准备好棺材、外棺、穿戴的衣饰与铺盖的被子等,妥善地安置进棺内,陈列摆设上、簋类祭奠器具,以寄托生者的哀痛与悲伤。出殡时,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地哀痛出送。占卜墓穴吉地以安葬。兴建起祭祀用的庙宇,使亡灵有所归依并享受生者的祭祀。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祀,以表示生者无时不思念亡故的亲人。在父母亲在世时以爱和敬来奉事他们,在他们去世后,则怀看悲哀之情料理丧事,如此尽到了人生在世应尽的本分与义务。养生送死的大义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为孝子侍奉亲人的义务。 篇4:经典诵读的诗句 有关经典诵读的诗句 有关经典诵读的诗句 1.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37、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橘颂(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
38、,婷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术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久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4.国殇(屈原)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5.木兰辞(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39、。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
40、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
41、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0.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 思君
42、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1.咏怀(阮籍)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篇5:于经典诵读的诗句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陆世仪说:“凡人有悟性、记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后,知识渐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三字经“口而
43、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读书的方法不但要用口去读去背,还要用心去思考,不但白天用功,晚上也要不断地精进,才能熟记不忘.(读书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 巴金曾说过,我不懂什么文章作法,也没有学过文艺理论,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篇章,然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写文章了!”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世事,可以使人们合群,可以学会如何抒发悲怨。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哲学家菩德曼说过:“播下一个信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多方位的渗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说教效果更好。 篇6:于经典诵读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