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美术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美术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美术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美术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 【简答题】1.题目:中年级春节到片段教学2.内容:(江南博哥)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引导学生理解门神画的寓意并创作;(3)要求示范和讲解结合,学生能看清教师的示范;(4)适当的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学生创新;(5)教学结构和节奏合理。参考解析:一、情境导入教师设置课堂情境:今天有两位大神将降临我们的课堂,他们怒目圆睁,表情严厉,双手持兵器,全身武装。他们总是喜欢成双成对,过年的时候,人们喜欢将他们贴于两扇大门之上。大家猜猜他们是什么神?引出课题:春节到。二、新知探究1、播放视频短片,了解门神故事。通过短片了解
2、到:门神是古代人们根据传说而创造的守护宅院的神灵,主要有“辟邪”和“祈福”两种寓意。2、分析门神特征。教师展示门神画图片,请同学们思考这些门神画是怎样来表达辟邪祈福的寓意。(1)教师分发门神画图片,学生分组探讨,寻找门神画的寓意象征。(2)分组汇报探讨结果,老师补充总结。神态组A.出示一组神画表情图,理解门神表情严厉的寓意。B.出示门神整体图,说说门神的动作和手中兵器的寓意。C.总结板书门神“神态威严”的特征。D.拿出兵器道具,请学生扮演门神,模仿表情动作。服饰组:A.解析衣饰结构和特色。出示普通战衣和门神服饰对比,找出不同之处。B.挖掘常见花纹及寓意。进一步来观察门神服饰的花纹,有鱼鳞纹、祥
3、云纹、如意头、太极图等。C.总结板书:门神衣饰华丽,有装饰感,寓意吉祥。色彩组:A.出示着色门神画,哪些颜色最多,搭配在一起有什么效果。B.总结:色彩对比强烈、艳丽、喜庆,有主色调,配色有规律。(4)构图组:A.分别出示古代人物画和其他年画与门神对比,说说构图特色。B.门神人物都是顶天立地的,身材魁梧,动作张扬,所以构图饱满,这样更符合门神形象驱邪祈福的意图。C.总结板书:构图饱满。3、教师小结:以上门神画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驱鬼祈福的寓意。4、探索门神画法,教师进行示范:(1)画人物初形,直接出示初形图。(2)教师示范画表情、服饰结构,学生添加花纹。(3)学生说说配色方案,教具呈现配色后的
4、效果。三、学生练习1、提出作业要求:参照传统门神画,画一位喜欢的门神。2、练习作业,播放新年音乐。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四、展示评价1、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展示区。2、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把好的经验介绍给同学。3、再以互评、教师总结评价的角度,针对构思巧妙、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等方面进行评价。五、小结拓展1、请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2、拓展:门神文化经历后世民间的发展,扩充了新的形象,请大家课下查找资料,看看他们有什么寓意。板书设计:略2. 【简答题】1.题目:高年级雕与刻的乐趣教学2.内容:(1)我们看到过木雕、玉雕和石雕,这些信手可取的材料也能雕刻出如此惹人喜爱的作品。(2)选择一种材料制作一
5、件造型生动的雕刻作品。首先雕刻出物体的大体外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刻画细部。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 分钟;(2)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示范讲解,学生能看清楚教师的示范;(3)要求板书精美;(4)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富有感染力。参考解析:环节一:激趣导入展示中国传统木雕作品,如:东阳木雕、黄杨木雕等,并提问学生:这些雕刻作品好看吗?他们都是怎么做出来的?学生发表意见,稍后教师总结:雕刻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历史悠久,民间艺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这些普通的材料变得异常精美。以此揭示课题雕与刻的乐趣。环节二:描述分析1.教师讲解雕刻的概念: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
6、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2.多媒体展示民间故事、鸭、舞蹈三件雕刻作品,提问学生:猜一猜三件作品分别是雕刻的是什么?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民间故事是木雕,鸭是玉雕,舞蹈是砖雕。雕刻的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3.教师追问学生并小组讨论:除了材质不一样,还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民间故事舞蹈只能看到正面和侧面,背面看不到,而鸭四面都能看到,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种
7、:圆雕和浮雕。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4.教师展示多种材料的雕刻作品,追问学生,生活中还要哪些材料可以用来雕刻?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肥皂、蔬菜水果等等。环节三:示范讲解以南瓜材料进行示范雕刻一只螃蟹,提醒学生注意运刀的转折、顿挫、凹凸、起伏:(1)首先雕刻螃蟹的大体外形;(2)进一步刻画细节;(3)调整完成。环节四:实践展评1.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雕刻创作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制作过程中要注意
8、用刀安全和卫生。2.以“雕刻展”的形式展示学生作品,再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雕刻小艺人”,并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总结。环节五:小结作业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并升华情感,“雕刻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种类繁多,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面雕、竹刻、骨刻、刻砚等,是中国工艺美术中一项珍贵的艺术遗产,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再将这种技艺传承下来,保护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2.课下尝试利用其他材料雕刻一件作品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板书设计】雕与刻的乐趣材料:木、玉、石等形式:圆雕、浮雕3. 【简答题】1.题目:花手帕扎染即将布料等扎好进行染色。扎染是民
9、间传统手工艺的一朵奇葩,染成的纹样或简洁质朴,或鲜艳明快。让它使我们的手帕变得更美丽!2.内容:3.基本要求:(1) 试讲时间约10分钟;(2)按课题需要进行板书或板绘,并与讲解相结合;(3)引导学生感受扎染工艺的艺术魅力。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力。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二、教学重点: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四、教学过程:(一)
10、情境导入教师身穿扎染服装,PPT 播放扎染工艺视频引出课题。(二)新知学习1、初步感知请学生常识辨认扎染与蜡染作品,描述各自的特点。教师总结:扎染概念(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扎结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颜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特点(简洁质朴或鲜艳明快)2、引导分析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师生总结扎染步骤:扎(折)、 染、展开。3、合作探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你能折出哪些不同形状?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
11、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教师进行染法示范:染色方法:点染、浸(jin)染。点染小技法(点连成线、染边成线、染角成面)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三)艺术实践将生宣纸或皱纹纸按不同方法折叠,水性颜料颜色,染制一块美丽的纸手帕。染色要求(染色均匀、 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12、四)展示评价举行花手帕展示,以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形式从色彩、效果、折法、染法等多角度展开评价,选出“工艺小能手”。(五)小结拓展回顾重点,引导学生珍视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传统。板书设计:略4. 【简答题】1.题目:水墨画风景2.内容:以毛笔为工具,以水墨、宣纸为材料,借山川树石为内容,勾画点染直接,古往今来的艺术家留下的不只是美丽的图画,更有中华民族热爱家园、崇尚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情操。3.基本要求:(1) 试讲时间约10分钟;(2)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的特点,了解山水画表现空间的方法,学习山石树木的表现技法;(3)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创作一幅富有意境美和空间感的山水画小品;(4)试讲过程
13、中要配合板书或板绘。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画的概念与特点,认识山水画创作中处理空间与构图的方法,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与步骤,创作一幅水墨山水画。2.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创作等环节,学生提高了欣赏评述能力、艺术感知能力与造型表现能力。3.学生在山水画的欣赏与创作中感受国画艺术的魅力,欣赏祖国的壮美山河与宜人风景,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对美术学习的长久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山水画构图中的空间表现的方法,以及树木山石的画法步骤,能够创作一幅水墨山水画小品。2.教学难点: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结合留白等技法表现出具有空间与意境的山水画作品。三、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
14、课堂开始,采用音乐的形式引出课题。教师声情并茂地为学生演唱歌曲水墨丹青“泉中水、墨丹青,花瓣落地也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中国画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中的精髓,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古今艺术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感受一下山水画的艺术魅力。从而引出课题山水画的学习。(二)新授环节(1)感知请学生自由阅读教材,欣赏作品,思考:什么是山水画?教师总结:以毛笔为工具,水墨、宣纸为材料,借山川树木为内容的绘画。以区别于西方的风景画。PPT展示马远寒江独钓,倪瓒的六君子图等作品,学生自由欣赏,谈谈:作品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教师进而总结出山水画的特点:画家在提倡“师法自然”的同时,
15、更多地抒发个人情感,表达自己对自然,对艺术,对人生的感悟,追求意境美。(2)理解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 教师课前将李可染的水上渔家雨中漓江两幅山水画制作成拼图,请各组学生派出代表进行拼图比赛。获奖小组分享经验,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描绘的景物,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画家是如何表现近、中、远的空间关系的?通过游戏与讨论的环节加深认识,突破难点:画家是通过对近景、中景、远景不同的刻画拉开整个空间关系。笔墨刻画为近浓远淡、近繁远简、近实远虚、近干远湿。在中国山水画中往往还通过大面积的留白表现水、云雾、风等景象。(3) 创造请学生结合山石、树木的现实照片,观察其特点。并结合教师出示的示意图,以小组的
16、形式探讨:山石、树木有什么特点?它们各自的画法又是怎样的?学生小组分享后教师总结:树木的特点是树分四枝,枝杈会朝着不同的方向伸展生长。山石的特点是石分三面。山石与树木的画法整体.上都是勾勒、皴擦、点染。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察并总结绘画步骤与要点:山石画法步骤:中锋勾勒轮廓、侧缝皴擦质感、湿笔染出体积、苔点大小疏密变化。树木画法步骤:中锋勾勒树干、添加枝杈、皴擦质感、点染或勾画树叶。(三)练习环节参照教材或教师PPT提供的山水画范本,临摹或创作一幅以树木为主体的山水画作品。要求:(1)注意树的生长姿态,疏密安排与树枝的生长方向。(2)运动笔墨变化表现出近、中、远的空间关系。(四)展示点评组织学生
17、自评、互评,点评角度为:笔墨是否有变化.画面是否有意境、是否表达出空间感等。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与收获,并为他们指出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五)小结我们今天学习的中国画只是中国众多优秀传统艺术中的一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山水画家。其实,只要我们能够像他们一样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勇于创新,也一定会走向成功!鼓励学生课下多多去了解传统艺术,为继承了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板书设计:略5. 【简答题】1.题目:低年级形形色色的背景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按课题需要使用教具和
18、讲解,要求示范和讲解结合,学生能看清教师的示范;(3)引导学生了解添画背景的方法并创作;(4)适当的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学生创新,为自己喜欢的图形做出背景;(5)教学结构和节奏合理,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绘。参考解析:一、情境导入ppt出示幅只有一条鱼的儿童画作品,提问画面缺少什么?引出缺少背景。教师请学生讨论想要给小鱼添加怎样的背景,并小结:背景可以有好多种,今天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画背景,可以用我们喜欢的任何形状或色彩来进行装饰。板书课题形形色色的背景。二、新知讲授1、出示两张图案一样的作品,一张有背景,一张没背景。请学生对比欣赏,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2、介绍心形的几种图案排列的方法,
19、并提出问题:除了心形,你还能想到其它的形状吗?3、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幅人物画进行示范。(1)教师扮演线的角色:我是一条直线,我会在画面中从左向右前进,遇到挡路的,就从背后穿过去或跳过去。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直线,会怎么办?请一名学生上台试画。(2)如果你是一个点,你会站在哪里?(3)如果你是一个小方块,你又会铺在哪里?教师小结: 一块花格子背景诞生了。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小伙伴想要加入:曲线、弧线、折线、波浪、圆形、三角形、月亮形.4、对比知识出示作品:第一幅:背景是单色-主体是彩色;第二幅:背景线条密-主体线条疏密稀;第三幅:背景颜色暖-主体颜色冷。提出问题:这几幅作品中背景与主体有什么特别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美术专业面试 2023 上半年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小学美术 专业 面试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