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docx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篇一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一乡镇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数学(上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1节内容圆,圆的概念是中心对称的继续,是后面研究扇形、弧长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
2、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探索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2、数学思考: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3、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生
3、活问题 2、难点:圆的运动式定义方法。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细线、铅笔。 2、学具:圆规 六、案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1、如图1,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共同特点 图1 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 3、教师活动:让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以及探究热情 (二)问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如图2,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课件展示画图过程) 图2 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
4、通过动画演示,发现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 3、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界定: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4、师生共同归纳: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3)圆的第二定义: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 5、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 (1
5、)如图3,你能说出弦、直径、弧、半圆的定义吗? 图3 (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果 (3)教师活动: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上述概念的严格定义,对于学生的不准确的叙述,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圆弧,简称弧; AB,读作“圆弧AB”或“弧弧的表示方法: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作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3中的 ABC;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作劣弧,如图3
6、中的BC (三)讨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课件:车轮;课件:方形车轮) 1、学生活动:学生首先根据对圆的概念的理解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进行交流 2、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如图4,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如果做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距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正方形的滚动而改变,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不稳定 图4 (四)应用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
7、能力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 2、师生活动设计: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方法根据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圆是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所以可以用一条长5m的绳子,将绳子的一端A固定,然后拉紧绳子的另一端B,并绕A在地上转一圈B所经过的路径就是所要的圆cm,这棵红杉树平均每年半径增加多少? 图5 4、师生活动设计:首先求出半径,然后除以20即可 解答:树干的半径是232115(cm) 平均每年半径增加115200575(cm)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圆的两种定义以及相关概念 作业:请做一个正方形的车轮,体会在车轮滚动的过程中车身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 1、教师
8、角色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探讨者。在引导学生观察、画图、发现结论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动态的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及车轮原理,激发了兴趣。 2、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 “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
9、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先回顾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体现用字母表示数所具
10、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现在,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对代数式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了代数式的概念。对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1)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2)代数式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出现,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代数式。如:2,m都是代数式。 等都不是代数式。 3.教学难点分析:能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的数量
11、关系,即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一定要理清代数式中含有的各种运算及其顺序。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引起误会为出发点。 如:说出代数式7(a-3)的意义。 分析 7(a-3)读成7乘a减3,这样就产生歧义,究竟是7a-3呢?还是7(a-3)呢?有模棱两可之感。代数式7(a-3)的最后运算是积,应把a-3作为一个整体。所以,7(a-3)的意义是7与(a-3)的积。 4.书写代数式的注意事项: (1)代数式中数字与字母或者字母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乘号简写作“”或省略不写,同时要求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 如3a ,应写作3.a 或写作3a ,ab 应写作3.a 或写作ab
12、 .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应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FormatImgID_0# .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 (2)代数式中有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 (3)含有加减运算的代数式需注明单位时,一定要把整个式子括起来。 5.对本节例题的分析: 例1是用代数式表示几个比较简单的数量关系,这些小学都学过。比较复杂一些的数量关系的代数式表示,课文安排在下一节中专门介绍。 例2是说出一些比较简单的代数式的意义。因为代数式中用字母表示数,所以把字母也看成数,一种特殊的数,就可以像看待原来比较熟悉的数式一样,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只是另外还要考虑乘号可能省略等新规定而已。 6.教法建
13、议 (1)因为这一章知识大部分在小学学习过,讲授新课之前要先复习小学学过的运算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上,提出新的问题。这样即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小学数学与初中代数的衔接,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首先要给学生多举例子(学生比较熟悉、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什么是代数式,理清代数式中的运算和运算顺序,才能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从而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普遍性、简明性,也为列代数式做准备。 (3)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老师可选用一些多媒体课件
1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老师在讲解第一节之前,一定要对全章内容和课时安排有一个了解,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只有这样,我们老师才能教给学生系统的而不是一些零散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自然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5)因为是新学期代数的第一节课,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好印象,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怎么才能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呢?首先,你要尽量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比,英语口语好的老师,可以用英语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为学生说一段祝福语。第二,上课时尽量使用多种语言与学生交流,其中包括情感语言(眉目语言、手势语言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 7.教学重点
15、、难点: 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难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及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在小学我们曾学过几种运算律?都是什么?如可用字母表示它们? (通过启发、归纳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用字母表示数的五种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 (2)乘法交换律 ab=ba; (3)加法结合律 (a+b)+c=a+(b+c); (4)乘法结合律 (ab)c=a(bc); (5)乘法分配律 a(b+c)=ab+ac 指出:(1)“”也可以写成“”号或者省略不写,但数与数之间相乘,一般仍用“”; (2)上面各种运算律中,
16、所用到的字母a,b,c都是表示数的字母,它代表我们过去学过的一切数 2、(投影)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步行要3小时,骑车要1小时,乘汽车要0.25小时,试问步行、骑车、乘汽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3、若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表示速度,你能用s与t表示吗? 4、(投影)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厘米,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用1厘米表示周长,则I=4a厘米;用S平方厘米表示面积,则S=a2平方厘米) 此时,教师应指出:(1)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或数的关系,简明的表示出来;(2)在公式与中,用字母表示数也会给运算带来方便;(3)像上面出现的a,5,153,4a,a+b,s/t
17、 以及a2等等都叫代数式。那么究竟什么叫代数式呢?代数式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正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单独的一个字母以及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学习代数,首先要学习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明确代数上的意义 2、举例说明 例1 填空: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_册; (2)温度由t下降到2后是_; (3)棱长是a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立方厘米; (4)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_千克 (此例题用投影给出,学生口答完成) 解:(1)12n; (2)(t-2); (3)a3; (4)(1+10%)m 例2 说出下列代
18、数式的意义: 解:(1)2a+3的意义是2a与3的和;(2)2(a+3)的意义是2与(a+3)的积; (5)a2+b2的意义是a,b的平方的和;(6)(a+b)2的意义是a与b的和的平方 说明:(1)本题应由教师示范来完成; (2)对于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致引起误会为出发点如第(1)小题也可以说成“a的2倍加上3”或“a的2倍与3的和”等等 例3 用代数式表示: (1)m与n的和除以10的商; (2)m与5n的差的平方; (3)x的2倍与y的和; (4)的立方与t的3倍的积 分析:用代数式表示用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要注意: 弄清代数式中括号的使用; 字母与数字做乘积时,
19、习惯上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四、课堂练习 1、填空:(投影) (1)n箱苹果重p千克,每箱重_千克; (2)甲身高a厘米,乙比甲矮b厘米,那么乙的身高为_厘米; (3)底为a,高为h的三角形面积是_; (4)全校学生人数是x,其中女生占48%?则女生人数是_,男生人数是_ 2、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投影) 3、用代数式表示:(投影) (1)x与y的和; (2)x的平方与y的立方的差; (3)a的60%与b的2倍的和; (4)a除以2的商与b除3的商的和 五、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提出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叫代数式? 教师在学生回答上述问
20、题的基础上,指出: 代数式实际上就是算式,字母像数字一样也可以进行运算; 在代数式和运算结果中,如有单位时,要正确地使用括号 六、作业 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的a,b,c,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张强比王华大3岁,当张强a岁时,王华的年龄是多少? 3、飞机的速度是汽车的40倍,自行车的速度是汽车的1/3,若汽车的速度是千米/时,那么,飞机与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4、a千克大米的售价是6元,1千克大米售多少元? 5、圆的半径是R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6、用代数式表示: (1)长为a,宽为b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2)宽为b米,长是宽的2倍的长方形的周长; (3)长是a米,宽是长的1/3
21、的长方形的周长; (4)宽为b米,长比宽多2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方法,明确数的运算顺序、运算律及乘法公式在根式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2、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学习重点: 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二次根式计算的结果要是最简二次根式。 三、过程 知识准备 1、满足下列条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 2、回忆有理数,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3、回忆并整理整式的乘法公式。 方法探究1 (51223)x15 (310)(25) 归纳: 尝试练习: (322)x6 (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8篇 初中 数学 教学 设计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