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策略农村学校德育教化的现状与策略 本文关键词:现状,策略,德育教化,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德育教化的现状与策略 本文简介:农村学校德育教化的现状与策略沈阳市东陵区王滨希望学校李景波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农夫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小学的德育状况总体发展也呈现良好的态势,但由于学校生源、师资和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德育工作的不足也是明显存在的,通常状况下,部分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学问教化抓得比较紧,忽视了德育教化的重要农村学校德育教化的现状与策略 本文内容:农村学校德育教化的现状与策略沈阳市东陵区王滨希望学校李景波摘要: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农夫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小学的德育状
2、况总体发展也呈现良好的态势,但由于学校生源、师资和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德育工作的不足也是明显存在的,通常状况下,部分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学问教化抓得比较紧,忽视了德育教化的重要性,德育内容、方法、途径与实际生活严峻脱节,忽视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工作成了花瓶、口号。要变更这样的现状就要转变德育观念,充分相识及重视德育的重要性,在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方面加以创新,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坚持“以德立校”的办学思路,以养成教化为切入点,主动开展了一系列德育特色活动的实践探究,并摸索出一套农村学校育人管理途径,形成了自己的德育工作特色。关键词德育现状教化策略明确道德标准学校德育教化一、农村学校德育教化的
3、现状经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农村小学生个人行为习惯较差,近二分之一的学生公共习惯也较差;孩子越来越难教化了!任性、不听话、耍脾气,农村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让家长们苦恼,也让教化工作者困惑。目前学生素养的最大弊病就在于学生的道德缺失。更有甚者,部分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却令人忧虑。“道德的真空”绝不是危言耸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难以在现时期的农村学生身上找到,看一看我们的学生:贪图享乐,厌恶劳动。一些学生只知道花钱,追求时尚,攀比消费。在校尚能参与大扫除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家则是简洁的家务也懒得做。成天只知怎样玩耍,甚至沉迷于网络、嬉戏;不守诚信,不关切他人。有些学生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讲诚
4、信,不说实话,不想到校就与家长撒谎说学校放假,考试作弊是习以为常。部分学生为人处事的原则是看对自己是否有利,不从大局动身,不关切他人,不关切集体,也不敬重长辈;破坏公物,社会公德意识差。有此行为的学生亦非个别,他们经常有意无意地损坏公物,如在墙壁上、课桌上、门窗上乱刻乱写;课间在室内追逐打闹时,顺手推课桌,掼椅子,摔文具。在公共场所出口成脏、随意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而那些以破坏公物为荣、以恃强凌弱为傲,以拾金不昧为傻的现象就不必列举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小学生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重视德育教化,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
5、、动力、保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学校学生出现了很多“单亲式”生活与教化、“隔代式”生活与教化、“借居式”生活与教化,孩子在溺爱中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就当前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德育的现状而言,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德育状况令人担忧。二、目前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农村学校如何实施有效德育,创新德育,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化,是农村学校德育必需面对和高度重视的课题。从学生的这些行为表象来看,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令人担忧的。社会在发展改变,我们的德育教化也应随之发展改变,不然我们的教化只能成为空谈。如何加强农村孩子的思想道德教化呢?就学校而言,
6、对学生的了解必需要到位、要刚好,我们应当围绕学生德育观念的缺失和学校德育教化两个方面开展工作,要了解学生的德育观,有的放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统一的教化体系,突出德育教化的层级性,拓展、创新德育教化的途径。只有如此,农村学校德育教化才能稳步推动,健康发展。(一)明确道德标准、规范学生品德、实施养成教化。1、完善德育制度,使德育工作制度化、序列化。为了扎实、有序地开展好养成教化,学校要制订学生养成教化实施方案、学生一日常规、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学校道德模范考评等。分别从学生个人卫生、文明礼仪、平安、学习等各个方面制定行为规范,使学校德育工作无缝隙覆盖。学校要实行晨午检制度、值日值班制度,建立
7、健全监督管理,行政人员、老师轮番值日,每天带领大队干部、监督员检查量化学生到校、离校、班级和个人卫生、纪律、礼仪等一日常规状况,每天一公布,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表彰,对好的班级颁发流淌红旗,学年末进行综合考核。同时,少先大队开展评优系列活动,学校每年开展“道德明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活动,评比校内之星,树立学习榜样。2、知与行是不行分的。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化应从学生的认知动身。加强宣扬,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应定为常规养成教化宣扬周。向同学宣读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等。并依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仔细的学习、探讨。对学生进行文明
8、礼仪、常规养成教化时,注意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不能寄希望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扬教化活动就一劳永逸,但终归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化,可使学生指导、熟识校纪班规。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3、创建德育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德育工作的监督与评估。加高校校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评价、指导力度。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学科的建设,提高德育学科老师的待遇。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对全校的思想道德建设赐予正确的评价和导向,并依据方案,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将责任落实到人。改进对学生的
9、道德评价。以往我们看待德育教化工作的实效,仅仅局限于考试成果,要真实考评学生的道德水平,须细致考察他们的言行举止,不能以试卷成果为唯一参照,而应综合学生的思想水平、日常言行、德育学问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建立学成长记录袋,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要记入记录袋,主动推广成长记录评价法等形成性评价,同时辅以传统的评价方式,形成学生自评为主,同学互评,老师、家长、社会共同参加的学生品德评估机制。通过动态、敏捷的评价,全面、深化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二)、加强班级和校内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学校是开展品德教化的主要场所,校内文化环境具有无形的教化亲和力。学
10、校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时刻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紧紧抓住宣扬阵地,保持德育宣扬力度,同时也要对老师的言行举止作出明确规定,为校内德育创建良好条件。例如:在校内橱窗开拓固定的“德育之窗”栏目,定期更换内容;在走廊和教室里的墙壁上,选择性张贴对人生有启迪意义的名人名言;食堂里张贴珍惜粮食的标语;在草坪、楼道等处都有友善的提示。力争做到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处场所、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化,提升素养。1、进行特色班级文化创建,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化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学校建设特性化学校、
11、成就特性化老师、培育特性化学生的“三个特性化”的办学目标,推动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学生自主创建特色班级,开展特色班级文化评比活动,每个班级结合本班实际,总结和提炼班级文化特色,向学校申报特色班级。特色班级申报过程有意识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班级文化的沟通和学习过程就是学校文化旺盛和发展的过程。组织特色班级评比活动,推动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和发展了学校文化。2、落实全员德育,加强校内文化建设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化;学校无闲人,人人皆教化。全员德育在学校不仅要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而且落到了实处。全员德育使学校德育能够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德育使铸碑工程、塑像工程、壁画工程、绿
12、色工程等物质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充分发挥,全员德育使广场文化、食堂文化、操场文化、楼道文化、场馆文化、阅览室文化、班车文化、墙壁文化等校内区域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全员德育使学校德育的校内文化建设得到落实,校内行为文化得到提升。(三)、丰富德育活动,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德育育人效果。1、开展节日主题教化活动以节日为载体实施教化活动,寓德育于节日之中,让节日焕发德育魅力。活动中强调四个注意:注意全员参加,把活动纳入日常的教化教学活动中,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进步;注意自主参加,勇于相识事物,创建新方法,使各类活动成为学生的智力策源地;注意主动参加,“趣中求实,动中求乐”,开发孩子潜能;注意分层参加,重视
13、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1)、利用传统佳节,实施亲情教化。如春节、重阳节时,号召学生们自觉行动起来,以反哺之心孝敬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们从小敬重长辈,关爱老人。(2)、利用世界文化节日,哺育人文气质。如植树节、世界地球日等,开展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教化活动,组织开展手抄报、宣扬画、植树、捡垃圾等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地球的酷爱之情和环境爱护的意识。(3)、利用革命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在清明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化示范基地,祭扫烈士陵墓,缅怀革命先烈,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化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化,以多数
14、志士的事迹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华蜜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而努力学习。2、深化推动社会实践活动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去视察、辨别、思索,自觉主动地认同、接纳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可以利用班队或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让学生体验劳动的欢乐和敬重老人的情感。(2)、组织学生上街环卫宣扬,打扫街道,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知道爱护环境,从我做起。(3)、带领学生参观城市、农村和家乡名胜,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学生酷爱自己的家乡,酷爱今日的生活,长大后
15、为家乡、为祖国多作贡献。(4)、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读生活,产生情感体验,确立真正的人生价值观,培育了肯定的社会责任感。(四)、创新德育教化工作方法1、构建德育教化的社会网络。学校在做好德育教化的同时,要把工作向前延长,与当地公安部门、文化部门、团委、社区等组成共建单位,同心同德,群防群治;与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化基地等单位联合办学。为中小学生供应德育教化的活动场所,全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2、主动利用互联网络。老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的主动影响,利用现有的资源设备,构建德育教学的信息平台、拓展德育教化的空间和渠道、有效开展网上德育教学。3、建立德育教
16、化课程观的新导向。首先,变更传统的学问德育观为生活德育观。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在于行动、在于实践,而不仅止于言传身教。传统的思想道德教化,简洁地将道德学问的传授等同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脱离生活实践的德育教化,只能是无源之水。其次,变更传统的德育教化观为人本教化观。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德育教化应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融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主动参加、沟通、合作、探究,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4、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既与学校教化有关,又与家庭教化、社会影响有关。因此应将学校教化、家庭教化、社会环境加以整合,形成
17、“三位一体”的德育教化体系。学校应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家庭教化指导,向家长宣扬加强学生德育教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家长明白家庭教化应如何与学校教化、社会环境相连接,成为主动向上的教化合力,共同促进孩子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家长在家庭教化中应言传身教,扮演主动角色,与孩子同等相处,敬重孩子,与孩子共同共享成长的欢乐与忧愁,使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同时,学校也要擅长倾听家长的看法和建议,亲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使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化影响协调一样。只有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深化德育教化,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针对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现状,德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教化工作者要不断探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极大的丰富德育内容,增加德育教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使德育工作深化学生心灵深处,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22年5月24日李景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