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西贺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贺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西贺州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
2、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释振:救济。吊:慰问。成:讲和,和解。弊:同“疲”。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B人恒过 过:错误C越王勾践反国 反:同“返”,返回D厚遇宾客 遇:对待,招待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行拂乱其所为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C置胆于坐 公与之乘,战
3、于长勺(曹刿论战)D而越大破吴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1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1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14. 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
4、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0.B 11.C 12.A13.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不断增加他原来不具有的才能。勾践攻打吴国,吴国的军队战败了,(勾践)于是杀了吴国太子。14.逆境造就人才(只有经得起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现实生活中我们如【参考译文】【乙】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
5、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越国大败了吴军。(2020广西贺州)【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
6、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注释】豕(sh):猪。蒲:水杨树。笞(ch):用竹板、荆条打。鬻(y):卖(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B腰白玉之环在
7、腰间佩戴C王育少孤贫孤独D育将鬻己以偿偿还(2)下列加粗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无鲜肥滋味之享何陋之有(陋室铭)B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岳阳楼记)C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D令育与其子同学欲穷其林(桃花源记)(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强调了宋濂和王育求学路上的艰
8、难困苦。(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5)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参考答案】(1)C(2)B(3)D(4)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后来王育截取水杨树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从来没有停止。【参考译文】【乙】王育年少时是一个孤儿,很贫穷。是别人家的佣人,负责放牧牲畜,其地点离学堂很近。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卖掉),请书生帮他抄书。后来王育截取蒲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从来没有停止。后来王育放牧时把牲畜弄丢了,他的雇主用鞭子打了他。王育准备卖身来偿还牲畜的损失,这时郭子敬
9、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所以他代王育偿还了牲畜的损失,并且供给他衣服和食物,让王育与他的儿子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够博通经史,后来在伪汉作官,至到太傅的职位。(2019广西贺州)【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0、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
11、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志:记。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占:占卜。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忭:高兴,快乐。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B.佳木秀而
12、繁阴 秀:草木茂盛C.民方以为忧 方:刚才 D.甲子又雨 雨:下雨【答案】10.C 1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 雨麦于岐山之阳 B.而不知人之乐 而凿池其南C.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耶 (马说) D.以为休息之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案】11.无正确答案12.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C.甲文第段是交待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
13、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答案】12.D13.把第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案】13.(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2)官吏相与庆于庭 【答案】(2)官吏们共同在厅堂庆贺14.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答案】14.示例一: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明白了,不管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有一颗向上的心,做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乐观前行。示例二: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看到积极乐观的
14、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有抗挫能力,在今后的工作要努力奋发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白话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
15、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
16、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2018广西贺州)赵普【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17、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刘宣【乙】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竤玉堂丛语)【注释】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刘公宣:即刘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
18、解元。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普少习吏事习:熟悉B.家人发箧视之发:发现C.每归私第第:府第,大 的住宅D.讶其文讶:感到惊奇1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B.卒用其人岁赋其二(捕蛇者说)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D.以语使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12.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B.【乙】文中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
19、C.【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D.【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为己任。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译文:(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译文:14.除赵普和刘宣之外,古人还有许多刻苦读书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谈谈你的感受。(3分)答:【参考答案】10-12:BCD13.(1)(赵普)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2)(他)日夜在马棚中读
20、书,卫使起初不知道。14.事例: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读,孔子韦编三绝等。感受:可围绕“刻苦读书”、“专心勤奋”说出自己的感受,要求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参考译文】【甲】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嫉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
21、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那个人。【乙】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替卫使养马,刘宣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当初是不知道这件事的。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他的才学感到很惊奇,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于是卫使就对刘宣很好,不久,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贺州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13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