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比较阅读56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56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比较阅读56篇(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醉翁亭记比较阅读(截至2020年)【甲】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千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园倾且颓弛,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涂。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
2、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己巳三月记。(节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注释】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余脉。堂皇:广大的堂厦。茨:用茅或苇盖屋子。阖:草帘子。夭阏():阻塞。【乙】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6.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余 购 以 月 俸7.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自北门桥西行_ 为南唐避暑所_以一
3、官易此园_ 太守之乐其乐_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9. 阅读【甲】文,概括“随园”名称的由来。10. 【甲】【乙】两部分文字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6. 余/购以月俸 7. (1). 向西 (2). 处所,地方 (3). 交换 (4). 以为乐 8. (1)让我居住在这里,那我每天都到这里来。(2)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 9. 最初建造它的主人姓“隋”,人们称之为隋园;三十年后作者修葺颓圯荒芜的隋园,因势取景,取了和“隋园”同音的“随园”的名称;表现作者洒脱放任的
4、处世观,辞官后憧憬在此处悠游山林,享受自在随性、洒脱不羁的生活。 10. 甲文作者愿意花三百两银子买下颓圯荒芜的园子并修葺取名“随园”,并以辞官来换取与园子的日日相伴,体现了作者不慕官场名利,享受自在随性,向往洒脱不羁生活的人生志趣;乙文作者寄情于山水,享受山水之乐,且能与游人同乐,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陶醉于山水的喜悦,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志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作进一步的确定。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用官俸把它买下来。“余”是主语,“购以月俸”是谓语,主谓间需停顿,故断句为:余/购以月
5、俸。【7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从北门桥向西走。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句意:是南唐皇帝避暑地方。所:处所,地方。句意:用官职换取这个园子。易:动词,交换,换取。句意: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8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重点词:使:动词,让,派;居:居住;于:在;则:那么;至:到。述:记述;者也:判断句式,是;述以文:倒装句式,翻译时
6、调整为:以文述。【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可知,最初建造它的主人姓“隋”,人们称之为隋园;根据“后三十年余购以月俸,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可知,三十年后,作者修葺颓圯荒芜的隋园,取了和“隋园”同音而不同义的“随园”这个名称;根据“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可知,作者取名为“随园”,目的是表现自己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及对自在随性、洒脱不羁的生活的向往。【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比较分析。甲文,结合“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涂”“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可知,作者愿意拿出自己的薪
7、水买下颓圯荒芜的园子并取名“随园”;结合作者“以一官易此园”可知,作者愿意用辞官来换取与园子的日日相伴。这种买园、命名、辞官,安享园林之乐的行为,也正是袁枚追求自由随性的人生观、仕宦观的显露,表现了作者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和不慕名利,向往洒脱不羁生活的人生志趣;乙文,结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可知,作者寄情于山水,享受山水之乐,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陶醉于山水的喜悦;结合“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可知,作者还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志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参考译文】【甲】金陵(今南京)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
8、。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园林倾塌而且荒芜,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我用官俸把它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顺着自然形势选取景色,而不改变山原来的形势,仍叫做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园子落成之后,感叹说:
9、“让我在这里做官,那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那每天都来。”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做官,也不一定不做官。”那么我的做官不做官,跟我住进园子的时间长久不长久是相依赖的。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用一个官职换取了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是可以想见的了。 乾隆十四年三月记。【乙】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2020江苏淮安)【甲】环滁皆山也
10、。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妙赏亭 明祁彪佳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子瞻于匡庐道之矣。此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几叠楼台,嵌入苍崖翠壁,时有云气往来缥缈,掖层霄而上。仰面贪看,恍然置身天际,若并不知有亭也。倏然回目,乃在一水中。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
11、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而众妙都焉,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 (选自祁彪佳寓山注)【注释】暱:同“呢”,亲近。这里指挨近,靠拢。掖:搀扶。挟持。沤:水中气泡。都:汇聚。【亭之址有讲究】13.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14.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3分)(1)解释【甲】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临:_(2)请从【乙】文中找出直接写妙赏亭建造位置的句子。_【亭之景有情味】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2)此
12、亭不暱于山,故能尽有山。【亭之名有因由】16.祁彪佳为什么把亭命名为“妙赏亭”?根据【乙】文中的画线句,简要回答。(3分)【探究成果】17. 请你补全“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活动收获卡。(3分)活动收获卡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亭,虽由人作,宛自天工。亭的选址,依山傍水;亭的环境,美不胜收。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欧阳修自问自答,道出亭名,体现了他(1) 的心态;祁彪佳名亭为“妙赏”, 感叹“安得不动高人之欣赏乎”,流露出他(2) 的心情。不知不觉中,亭成了古人怡情寄趣的载体。【参考答案】13.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2分。断对1处1分。多断1处
13、扣1分,扣完为止)14. (1)居高面下(2)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3分。(1)1分。(2)2分,写“置亭于屿”也对15. (1)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2)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5分。(1)3分。(2)2分。意对即可16.祁彪佳认为在此亭不仅能欣赏妙景,还能有神清气爽的奇妙感受,所以将此亭命名为“妙赏亭”。(3分。意对即可。只写“能欣赏妙景”得1分)17. (1)悠闲自在(2)得意3分。(1)1分。(2)2 分,仅从“快乐”层面作答给1分。意对 即可【解析】【分析】1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14、。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意思是: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故断句:寓山之胜/不能以寓山收/盖缘身在山中也。14考查对文言文中实词及内容的理解。(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峰回路
15、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意思是: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2)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阅读全文可知,“夫置屿于池,置亭于屿,如大海一沤然(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一个气泡)”,描写了妙赏亭建造的位置。15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山,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水声潺潺,潺潺的水声;而,表承接;泻出,飞淌下来。(2
16、)暱,靠近;故,所以;尽,全。16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首先理解划线句子的意思,结合作者的身世背景理解作者把亭命名为“妙赏亭”的原因。“激石穿林,泠泠传响,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意思是: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冷冷的响声,不仅可以忘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激石穿林,泠泠传响”是对景物的描写、赞美,“非但可以乐饥,且涤十年尘土肠胃”,是由眼前景抒发情感。祁彪佳以为他的寓山“众妙都焉”,又以高士逸人自诩,隐约透出一股辛酸。为求解脱,不愿与腐败政治同流合污,他把所有尘埃俗世中的劳役伤神彻底抛在脑后,在这个亭子里不仅能欣赏妙景,还能洗涤心灵,带来奇妙感受,所以将此亭命名为“妙
17、赏亭”。17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内容和创作背景作答。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作者写醉翁亭,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亭的来历:“作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表现了作
18、者悠闲自在的心态,把难言的被贬谪的苦衷寄托在山水中。乙文,祁彪佳在丙子岁(1636)日记中多次写到在寓山“垒石成峰”,他亲自指点匠工,有时也自己动手。甚至慨叹“予真愚公也”。一旦园成,看到自己的心血成了美景奇观,娱悦之情自然溢于言表。祁彪佳以为他的寓山“众妙都焉”,又以高士逸人自诩,流露出他得意的心情。【参考译文】【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
19、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乙】寓山园林的美景不能以寓山结束,大概因为身处在寓山之中吧。苏轼在庐山中就悟出了这个道理。这个亭不靠近山,所以(在亭上)能尽览山色。几层楼台,牢固地建立在深绿色的陡崖峭壁上,常常有云气若隐若现地飘浮,好像被云霄挟持着向上浮动。仰起头使劲看,仿佛自己遨游天宇,几乎不觉身在亭间。突然回头看,好像在一片湍流中。水流拍打着石头,穿过树林,发出泠泠的响声,
20、不仅可以忘饥渴,而且能洗涤十年尘土肠胃。在池中设立小岛,在小岛上设立亭阁,好像大海中一个气泡,众多的妙趣都汇聚在这里,怎么能不使品德高尚的人欣赏呢!(2020浙江宁波)【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堅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21、,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2 分)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一样 )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因为本其山川(根据 ) 遂书以名其亭焉(起名,命名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A. (1)山水之乐 (2)乐其
22、地僻而事简B. (1) 在乎山水之间也 (2) 幸生无事之时也C. (1)名之者谁? (2) 修之来此D. (1) 山行六七里 (2) 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解析】B。都 属于判断句式,意思和用法就是一样的。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17. 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和_ 喜与予游也 (用原文语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 与民同乐 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1+1+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醉翁亭记 醉翁亭 比较 阅读 56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试题 汇编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0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329228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