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18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石潭记》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18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118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石潭记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截至2021年)【甲】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乙】从小丘每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2、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1. 解释加点通的意思。志怪者也_ 抟扶摇而上_心乐之_ 佁然不动_12. 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野马也,尘埃已,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3. 北冥的鱼与小石潭的鱼,它们生活状态不一样,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14. 假如你是一条鱼,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鱼?请简述理由。【参考答案】11. . 记载 . 盘旋飞翔 . 以为乐 . 静止的样子 12. 山野中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互吹拂的结果。(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3. 北冥的鱼,处于巨大开放的生存空间,不
3、满现状,挣脱束缚,追求高远,寻求更大的自由。小石潭的鱼,活跃于清澈透明干净狭小的生存环境,但安然自在,自得其乐。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发展与前景。 14. 【示例1】做一条大鱼。海阔凭鱼跃,在大风大浪中,在风骤雨狂中,搏击奋战,勇立潮头,高歌猛进,叱咤风云。【示例2】做一条小鱼儿。在小溪小流中,摇头摆尾。把潺潺水声当做音乐,享受干净的水藻,衣食无忧,没有猜忌和勾心斗角,无忧无虑,安然自在。【示例3】做一条顺势而为的鱼。有机会奋斗时,就翱翔蓝天,搏击风雨;疲惫的时候,在小溪里歇息,自在逍遥,进可攻、退可守。【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句意为: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
4、:记载。句意为: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抟:盘旋飞翔。句意为:心里十分高兴。乐:以为乐。句意为: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佁:静止的样子。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句重点词语: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吹,吹拂。句重点词语:斗,像北斗星一样;折,曲折;蛇,像蛇一样;行,蜿蜒前行。3.本题考查文言文比较阅读。由【甲】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可知,北冥的鱼不满现状,志向高远。由【乙】文“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知,小石潭的鱼,活跃于清澈透明干净狭小的生存环境,但安然自在,自得其乐。两种不同状态的鱼,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发展与前景。4.本题考查
5、个性化探究。本题为开放题型,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解答。首先表明观点,然后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做一条大鱼。立鲲鹏之志,在天高海阔中,自由搏击风雨。【参考译文】【甲】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
6、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乙】从小丘每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
7、)影子映在石。,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2021贵州黔西南)【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8、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下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节选自观第五泄记)【注释】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 罅:缝隙,裂隙。 掉:摇动。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掣折:转折。 欹:斜靠。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9、1)悄怆幽邃 邃: (2)而犹不忍去 去:13.翻译下列句子。(2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_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游 人 坐 欹 岩 下 望15.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的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2分)16.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_【参考答案】(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句意:寂静
10、幽深。邃:深。句意:还留恋不想离开。去:离开。(1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见,看见。句意为: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句中重点词有:愈,更,越。观,景象(景观)。句意: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1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此句句意为: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故断句为:游人/坐/欹岩下望。(15)本
11、题考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甲文内容可知,“皆若空游无所依”是侧面描写,写出了水的“清”;由乙文,“闻疾雷声,心悸”是侧面描写,写出了瀑布的“疾”;据此可知,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侧面描写。(16)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小石潭记中小石潭的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中的一些句子,如“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答案:12.(1)邃:深 (2)去:离开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13.(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
12、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评分说明:(2分)每句1分。重点词“斗”“蛇”“愈”“观”漏译或错译各扣0.5分。14.游人/坐欹岩/下望评分说明:(2分)划对一处给1分。15.清 伟(或“奇”) 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评分说明:(2分)前两个空,每空0.5分;第三个空1分。16.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评分说明:(2分)各1分,意对即可。【点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
13、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
14、蜿蜒前行,时而看的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
15、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甲】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16、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石钟山记宋 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
17、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闲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窾坎螳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
18、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B.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C.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
19、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D.舟回 /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布:投映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蛇:像蛇一样C.而此独以钟名 名:名字D.自以为得其实 实:真相10、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甲文是作者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湖南永州,为排解内心苦闷,探山访水而写的一篇精短游记。B. 乙文以游踪为顺序,先交代作者夜游石钟山的原因,再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再现了作者月夜独游石钟山
20、时的见闻和独特感受。C. 甲文在景物描写中巧妙传达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听见水声的高兴发现小潭的欣喜 欣赏美景的愉悦难耐凄清的悲伤。D. 虽然都是游记,但两文在写法上却各有千秋。甲文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融情于景;乙文重在明理,以记叙、描写和议论为主。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8 分)(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分)(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4 分)【参考答案】8.(3分) A9.(3分)C解析名:命名10. (3分) B 解析“以游踪为顺序”说法不准确;“独游”与原文不符合。11. (8分)(1) (4分)因为(认为)小石潭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
21、长时间地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清”“居”“去”各1分,句意1分。)(2) (4分)现在把钟磐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置”“虽”“鸣”各1分,句意1分。)【石钟山记参考译文】水经上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石潭记 历年 中考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118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