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8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枣庄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8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枣庄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8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枣庄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2、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注释:宋句践:古人名。 游:指游说。 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得己:自得。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吾语子游 人知之,亦嚣嚣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穷则独善其身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人知之,亦
3、嚣嚣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达则兼善天下 D.其喜洋洋者矣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11.翻译下列句子。(4分)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1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选文岳阳楼记中,第一段通过描绘“ ”,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二段则通过描绘“洞庭春晴图”,表现出 之情。(2分)13.“天下观”是古圣贤之道。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结合两篇选文,谈谈范仲淹和孟子的“天下观”分别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傍晚天色昏暗。薄:
4、迫近。句意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国:国都。句意为:我告诉你怎样游说。语:告诉。句意为: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知:理解。(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其:代词。后句句意:穷困就独善其身;其:代词。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B前句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之:的。后句句意: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之:代词。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前句句意: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则:就。后句句意:显达就兼善天下;则:就。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
5、相同。D前句句意: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矣:表示感叹。后句句意: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矣:表示感叹。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B。(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则,就。偕,一同。句意为: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句中重点词:故,所以。失,丧失。离,背弃。句意为:所以士人穷困的时候不丧失(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背弃)道。(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
6、上来分析。结合第一段内容,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中可知,描绘了洞庭风雨图;结合第二段内容,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中可知,表现了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之情。(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能力。结合甲文内容,从“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中可知,范仲淹的天下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结合乙文内容,从“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可知,孟子的天下观是:穷则独善其
7、身,达则兼善天下。答案:(1)迫近;国都;告诉;理解。(2)B(3)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所以士人穷困的时候不丧失(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背弃)道。(4)洞庭风雨图;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或“喜悦”)。(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
8、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参考译文】【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
9、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
10、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孟子对宋国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怎样游说: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问:“怎样才能安详自得呢?”孟子答道:“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
11、。所以士人困穷失意时不离开仁宅义路,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仁义,士人就能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王道,民众就不会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就独善其身,显达就兼善天下。”(2020山东枣庄)【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
12、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
13、乃公寄意于此也。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释:涯:岸边。欧阳公:即欧阳修。构:搭建。直:当,临。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1)伛偻提携 伛偻: (2)泉香而酒洌 洌: (3)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4)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 10.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
14、道(孔孟论学习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参考答案】9.(1)驼背,指老年人。(2)清。(3)错杂的样子。(4)就,靠近,到。(4分。每小题1分)10.B(3分)11.(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句式翻译恰当即可)12.(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
15、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在滁州的西南方,一条泉水的旁边,欧阳公担任滁州太守的第二年,在那里修建了一座亭子叫“丰乐亭”,他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它的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在距离丰乐亭东面几百步的地方(直译:笔直朝丰乐亭的东面走几百步),找到一处山势高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凉亭叫“醒心亭”,让我为它写一篇记。只要欧阳公和州里的宾客一道游玩,就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他)有时喝醉或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眺望四周,只见到那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
16、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都是清新之景,耳朵所听到的都是清新之音,从而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想久待在这里而忘了回去。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的了!虽然如此,欧阳公这样做的快乐,我却能解释它。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呆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2019山东枣庄)【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7、,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毳(cu)衣:细毛
18、皮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相与步于中庭。 (2)是日更定矣。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12【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3分)13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
19、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4分)【参考答案】9(1)一起。 (2)这。 (2分。每小题1分)10(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共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语言流畅即可)11B (2分)12角度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巯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2:正面
20、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3分。能任选其中一个角度,修辞或手法正确1分,赏析恰当2分)13横批:闲 痴 “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
21、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4分。写对横批1分,理由阐释恰当3分,意思对即可)(2018山东枣庄)【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
22、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记讽齐王纳谏【丙】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枣庄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18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