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55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55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55篇)(含答案与翻译).doc(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染:熏陶,沾染。与:赞许。狎:亲昵,亲近。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此后汉所
2、以倾颓也 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 愿: (4)不私于物 私: (5)今则不然 然: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4分) 【参考答案】13. (5分) (1)这里表示原因(2)感到痛心、遗憾(3)希望(4)用私情(5)这样(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14. (4分)
3、 (1)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5. (2分)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6. (4 分)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对朝廷忠诚, 以死来报效国家。(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兰芷与鲍鱼在一起,就与鲍鱼一起腐化,对自己的习尚、爱好要慎重,不能不好好考虑。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爱好的是善良,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心怀警戒地过于看重与君子的交往。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
4、之;过于随便地看轻与小人的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亲近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2019安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举于市 举一反三 举足轻重 轻举妄动B.人恒过过目
5、不忘 悔过自新 言过其实C.衡于虑 不足为虑 深思熟虑 处心积虑D.征于色 声色俱厉 眉飞色舞 喜形于色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
6、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链接材料一】赵襄子攻瞿,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链接材料二】(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
7、,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注: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翟(d)春秋时期的国家。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抟(tun)饭捏成团的饭。虞考虑,防范。从同“纵”。罄(qng)用尽,消耗殆尽。干戈不戢(j)战事终年不休。殒(yn)死亡。答:【参考答案】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解释,难度易。A.举:被任用/提出/向上抬/行动;B.过:犯错/经过/过错/超过C.虑:思虑/忧虑/思考/思虑D.色:神态13.【答案】【乙】【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与理解,难度中。【甲】中理解错误,理解中的
8、内容相当于把“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翻译了一遍,其中“行拂乱其所为”,翻译错误,不是有做不完的事,而是扰乱他的行为,使他的行为不顺。故选【乙】。14. 【答案】(1)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2)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解析】不随考查文言文翻译理解,难度适中。结合题干,子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文中的体现,大致理解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抓住材料一中的“忧”“”空,料二中的“恃其富强,不虞后患”
9、“陨”即可。【链接材料一参考译文】赵襄子派人攻打翟国,攻下了老人、中人两座城池。派使者回来拜谒赵襄子,赵襄子正在吃捏成团的饭,听了以后,脸色忧郁。身边的人说:“一天就攻下两座城池,这是人们感到高兴的事,现在您却忧愁,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说:“如今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聚多少,一下子攻下两座城池,灭亡大概就要落到我的头上了!”孔子听到这件事,说:“赵氏大概要昌盛了吧!”忧虑是昌盛的基础,喜悦是灭亡的起点。【链接材料二参考译文】(隋炀帝)倚仗国执强盛,不考虑可能遇到的灾难。横行天下为所欲为,搜刮无数的金银财物来供自己任意挥霍,征选各地的美女供他自己纵情玩乐,掠夺远方的奇珍异宝来供他自己观赏享受。
10、宫殿装饰得极其华丽,楼台轩榭修建得极其瑰丽。这就必然造成徭役烦琐,战争不断。于是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死于凡人之手,连子孙后代也被斩尽杀绝,成为世人耻笑的对象,这难道不叫人痛惜吗?(2019北京)【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
11、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不知其旨也 旨:_ (2)然后能自反也 反:_ (3)诚能如是 是:_ (4)令心意不驰走 走: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甥性
12、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分)(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9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6.(4分)(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说明:意思答对即可。7.(3分)B8.(5分)(1)(3分)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2分)(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9.(4分)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说明: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师川外甥(说明:这是黄庭坚写
13、给徐俯的书信。徐俯,字师川,号东湖居士,母亲是黄庭坚从姊。因少有诗才,徐俯深得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舅舅黄庭坚的赏识。)别后没有一天不在思念。春风和煦,暖意融融,想你在侍奉双亲的余暇,一定能够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说:“自己应当用功十年,修养心性,研讨学问。”我每每对此赞叹不已。真要能这样,那就足以追赶上古人的造诣了。然而学习要有恰当的方法,读书必须一字一句地仔细琢磨,自己去寻求答案,才可以体会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这样就不会白用功。要想进一步地深入钻研,就得抛开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要先把居室打扫干净,点燃盘香,使精神不分散,方可对书中之言
14、心领神会。你正值青春年少,志气刚强,若能经常如此,只要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可以收到成倍的效果。我外甥天资聪颖,一定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故此详细地说了这些。(2019福建)【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层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国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木尝稍降辞色。俞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
15、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是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目夜寻调,未尝息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善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菜,学徒相随己数百千人。(节选自后汉书) 注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 之意;由【甲
16、】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之意。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素:未经染色的生绢;本然的,未加修饰的;真情,后作“愫”;蔬菜、瓜果类食品;一向,平素;预先。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 之意。(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郑生今去,吾道东矣!(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
17、克服的?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完成 质问 为人佣耕(2)B(3)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4)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郑玄无师,有师却见不到;勤奋刻苦,抓住时机求教。(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译文】【乙】郑玄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通过涿郡人卢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有门徒几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曾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
18、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很有感慨的对门人说: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要到山东去了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家庭贫困,就在东莱郡租种别人的田地,跟随他的学生已经有几百上千人。(2019甘肃兰州)【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
19、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三国志王肃传)7.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及鲁肃过寻阳 (3)即更刮目相待 (40有人从学者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9. 【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参考答案】7、【答案】(1)推
20、辞(2)等到(3)重新(4)跟随,跟从【解析】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要求掌握课内外重点字词解释。8、【答案】(1)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啊!(2)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解析】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要求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9、【答案】吕蒙和从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孙权通过举出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 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者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 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把握,要求读懂文章、归纳概括。【参考译文】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喜欢学习。有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
21、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2019广东深圳)【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中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汇编 内外 比较 55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