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6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200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6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6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3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
2、; ,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9请在选文中的 处按原文填空。(2分)10选文写了作者两个时期的学习经历。第一个时期是 的经历;第二个时期是的经历。(每空不超过4个字)(2分)11从所选文字看,“故决然舍去”的目的是,。(用原文回答)(2分)12“见翰林欧阳公”中的“欧阳公”指的是,在初中阶段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文章。(2分)13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写好文章的关键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9答案: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评分:本题2分。出现
3、错别字不给分。10答案:居家时 舍家后 评分:本题2分。每空1分。11答案:求天下奇闻壮观 以知天地之广大 评分:本题2分。出现错别字不给分。12答案:欧阳修醉翁亭记评分。本题2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不给分。13答案:加强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 评分:本题2分。【参考译文】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
4、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
5、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2003北京顺义)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
6、谓知类。”公输盘服。7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只要标一处)(2分)(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2)宋无罪而攻之8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起于齐( ) (2)请说之( )(3)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 (4)不可谓知类( )9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而而不争 而居动乎其言B见公输盘 见乎其文C愿借子杀之 呼尔而与之D吾义固不杀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0墨子“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体现了墨子的主张。(4分)1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墨子真的要请公输盘替他做这件事吗?请简答。(4分)【参考答案】7(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7、(2)宋无罪而攻之(2分,每小题1分)8(1)出发(动身)(2)解释(3)制造(4)明白事理(4分,每小题1分)9C(2分)10阻止楚国攻打宋国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反对不义战争)(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11当然不是。其实墨子是先用激将法,诱使对方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然后指出对方行为与观点相违背,从而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或墨子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公输盘理屈词穷)(4分,意思对即可)12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手熟罢了。(2分)13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参考译文】公输盘替楚国造云梯这种器械,制造成功后,准备会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先生听到
8、这个消息后,从鲁国出发,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见到了公输盘。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教导呢?”墨子先生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希望借助你的力量去杀了他。”公输盘很不高兴。墨子先生说:“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从来不无故杀人。”墨子先生起身,两次行拜礼,说:“请允许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在制造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损失不足的人民而去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叫明智的行为。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叫做仁爱。明白道理却不向楚王进谏,不能叫做忠诚。诤谏却没有达到目的,不能叫做坚强。你崇尚仁义不愿意帮我杀死一个人却
9、愿意帮楚国攻打宋国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公输盘被说服了。(2003福建福州)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3分) 子墨子解带为城。 子:_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_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_7下面加点词的词
10、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才美不外见 于是见公输盘B、以牒为械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C、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D、楚王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6分)吾知所以距子矣。译文:_虽杀臣不能绝也。译文:_9本段文字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_、 _交代激战之结果,用 _ 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 (3分)【参考答案】 6(3分)子:夫子 先生 老师 圉:通“御”,抵抗 寇:入侵(各1分, 共3分)7B(3分)8(6分) 我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对付你了。(“所以”、“距”各1分,文句通顺1分,共3分)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 杀 )尽
11、( 宋的守御者 )。(“虽”、“绝”各1分,文句通顺1分,共3分)9攻械尽、守圉有余,诎( 公输盘诎 ) (各1分,共3分)【参考译文】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做城墙,用木片当做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先生墨子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有富余。公输盘屈服了,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墨子先生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楚王问其中的缘故。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不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来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
12、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楚王说:“好,我不会攻打宋国了。”(2003福建龙岩)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
13、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贫者语于富者曰( ) (2)吾欲之南海( )(3)犹未能也( ) (4)贫者自南海还( )(5)西蜀之去南海( ) (6)蜀鄙之僧( )2解释多义词。自南海还( ) 望桓侯而还走( )蜀之鄙有二僧( ) 肉食者鄙( )西蜀之去南海( ) 去国怀乡( )3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1)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人之为学/有难易乎(2)僧 富 者 不 能 至 而 贫 者 至 焉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4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D ) A蜀之鄙有二僧 B子何恃而往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自恃其聪与
14、敏而不学者 5. 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吾 资 之 聪 倍 人 也 吾 材 之 敏 倍 人 也 屏 弃 而 不 用 其 与 昏 与 庸 无 以 异 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6翻译下列句子。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穷)和尚吗? 7、富和尚两次问“子何恃而往”,但是语气不同,前者含有怀疑的意味,后者含有嘲笑的意味。8、上文通过富和尚不能到达南海而穷和尚却能到达这件事,说明了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9.本文引
15、用蜀鄙二僧(去南海) 的故事,意在阐述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道理。10上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要点:为学的条件是“志”与“为”,做学问要立志更要努力行动;行事不一定要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聪敏不可依靠,昏庸也并非不可改变。【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
16、,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2003
17、福建泉州)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注释府:指国库。子贡:孔子的学生。赐:子贡的名。子路:孔子的学生。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1分)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1分)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
18、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2分) 2文中第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参考译文】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鲁国的)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到鲁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从今以后,鲁国人
19、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的人了。”(2003年广东中考试题)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鸣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
20、自贻患耶?注释:俟(s):等待。野心:野兽凶残的本性。翻译文段最后一句话。(2分)译文。“狼子”有哪两个特点(用自己的话说出)?(2分)答:这个故事的寓意是:(2分)【参考答案】1.野兽不值得多说,这个人为何收养野兽而贻害自己呢?凶残(忘恩负义)阴险(狡诈、毒辣)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毒辣的人(同情、纵容坏人只能自取其祸)【参考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3 年中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汇编 课外 古文 66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