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7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陶渊明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7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7篇(含答案与翻译).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陶渊明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陶潜之略传房玄龄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注释】融然:和悦的样子。畜:通“蓄”。 徽:系琴弦的绳子。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
2、点词的意思。(4分) 尝( ) 愠( ) 辍( ) 但( )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答句: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10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2分)11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2分)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
3、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2分)【参考答案】6.(4分)尝:曾经 愠:生气,发怒 辍:停止 但:只,只要(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7.(2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或“每朋酒之会。”(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8.(3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断句三处,断错一处扣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9.(3分)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译句顺畅得1分。重点关注“萧然”“穿结”“箪”“宴如”四个关键词,
4、译错一个扣0.5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情况。)10(2分)“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任意答对一句得全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前后联系,上下融会的理解能力。)11.(2分)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答对一句得1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联系人物性格,理解文言词句的能力。)12.(2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上下句各1分,每句见错无分。)(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参考译文】陶潜,字元亮,又名陶潜。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
5、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地睡觉。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他曾经说,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2016湖北宜昌)【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
6、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注】大司马:官名。祖:祖父。 适:满足。 融然:和悦的样子。 畜:通“蓄”。徽:系琴弦
7、的绳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B造饮辄尽(到去)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 D亦雅咏不辍(停止)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期 期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期行B、属 博学善属文 忠之属也C、之 或置酒而招之 前人之述备矣D、而 性不解音,而畜琴一张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6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
8、颖脱不羁,任真自得”。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7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参考答案】4. C 5. D 6. D (每题2分)7.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
9、饭。 (4分。每句1分)8.洒脱不羁,悠闲自得。(意思对即可)(3分)【参考译文】【甲】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
10、,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乙】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他的祖父陶茂任武昌太守。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被乡邻所看重。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地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2005江苏南通海门)【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11、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同“蓄”素琴一张,弦徽系琴弦的绳子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5用“”线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2分) 环 堵 萧 然 不 蔽 风 日 短 褐 穿 结 箪 瓢
12、屡 空 晏 如 也 6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 (3)无案牍之劳形 ( ) (4)尝著五柳先生传 ( )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2)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译文: 8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的主旨句是“惟吾德馨”,乙文的主旨句是“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突出陋室不陋。 C乙文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和乙文中“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分别
13、写出刘禹锡的闲适安逸和陶渊明的知足常乐。 9简要说说如何看待文中所反映出的陶渊明或刘禹锡的思想。(3分) 【参考答案】5(2分)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每对l处计05分)6(4分)(1)灵异 (2)这 (3)使身体劳累 (4)曾经(每小题1分)7(4分)(1)苔痕碧绿,长到高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有时没有酒,也高雅地不停吟咏。(原则上要求直译,每小题2分)8(2分)D9(3分)要求提示:要一分为二 明确其思想内容 如何评价示例:陶渊明:不追求名利,安于贫困,表现出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及对官场的厌恶,体现了一种抗争精神。但这也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体现。刘禹锡:安贫乐
14、道,追求自我品德的高洁,这种重视个人品德修养,追求道德自我完善仍有进步意义,其流露出的清高、孤芳自赏有一定的局限性。 (表明观点计1分,说明理由计2分)【参考译文】【乙】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被乡邻所看重。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地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地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
15、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2006湖南岳阳)【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陶渊明传 中考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答案 翻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