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模板汇总7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班科学教案模板汇总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教案模板汇总7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班科学教案模板汇总7篇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看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3、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现象的爱好及探究欲望。 活动重点: 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带来的乐趣。 活动难点: 学习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活动预备: 1、收集生活中各种有数字的物品:测量类(塑料尺、皮尺、温度计、肯德基身高测量牌),食品类(牛奶盒、饼干盒、饮料盒等),生活用品类(牙膏盒、洗衣粉袋、洗发精等洗涤用品)。 2、数字卡片、笔和白纸。 3、汽车图片、电话图片、手机图片。 教育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2、行)中提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头,引导孩子们关注四周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觉其中的好玩和奇异,有易于爱惜孩子们的惊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忱,使他们从小就擅长观看和发觉。因此,我选择了好玩的数字。 活动课时: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利用身边的数字,激发幼儿的爱好。 小伴侣,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今日就有许多数字娃娃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一)用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爱好。 1、出示110。提问:这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打了110,谁会来呢? 2、出示119、120,提问:这两组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启发幼儿查找自己身边的数字。 1、提问:你自己
3、身上有数字吗?它们躲在哪儿呢?这些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 2、了解鞋子上数字的含义。 (1)比较鞋子的大小:请幼儿按鞋子上数字的大小分组站立,并贴上数字标记,然后猜一猜哪组小伴侣的鞋子大,为什么? (2)验证“数字越大,鞋子越大”的观点。 (三)拓宽幼儿思维空间。 提问: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发觉过数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学习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学习3位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出示车的图片。提问:这辆车上有5、6、8三个数字,你们猜猜这辆车的车牌号会是什么? (2)幼儿用数字卡片进行排列组合,并将组合结果统计在纸上。 (3)争辩:这三个数字共有几种组合方式? (4)
4、将数字6换成数字2,请幼儿尝试用数字5、8、2排列组合。 2、学习3位以上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出示手机和电话图片,请幼儿说出一个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 (2)幼儿用数字卡片排列组合新的电话和手机号码。 (3)玩耍:打电话。 三、活动延长: 小伴侣,你们觉得还可在什么地方贴上数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呢?请你依据自己的设想,在幼儿园、老师、名片上设计各种数字标记,好吗?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认为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内容生活化。这次活动的内容、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最终的制造活动也是服务于生活。 2、活动环境宽松化。在活动中,我留意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舞他们大胆
5、发表不同看法,并对孩子的发觉、制造性的设想,以及疑问等都准时赐予鼓舞性评价,为他们制造一个平安的、宽松的探究氛围。 3、材料投放科学化。为了实现活动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动机和爱好,便利幼儿自由选择等目标,活动中,我投放的材料种类虽不多,但同类材料的数量却很丰富,这样既能避开幼儿争抢,又给幼儿留下了宽敞的思考空间。另外,在材料的摆放和空间支配上,我也做了设计,以便于幼儿更好的观看探究。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究使用关心材料让纸片入水不湿的方法。 2、探究垂直杯口扣入水而纸不湿的方法,感受空气的存在。 3、乐观参与活动,大胆操作,并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试验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
6、动预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皱纹纸、塑料包装纸、透亮塑料袋、可封口塑料小袋、牛皮筋、一次性塑料杯、玻璃小瓶、剪刀、宽透亮胶带若干、清水5盆、干毛巾若干。(每组一份)。 2、其次次操作材料:透亮一次性杯人手一只,皱纹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纸片,引导幼儿争辩不让小纸片潮湿的方法,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今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纸片不怕水的玩耍。我要请小伴侣开动脑筋,让小纸片沉到水里而纸片不湿。我们先来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请你思考一下自己预备怎么做?你想选择什么材料呢? (二)试验一:幼儿探究做用多种关心材料使小纸片不怕水的方法。 1、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试验,老师交代试验要求。 你们都想好方法了吗
7、?好,下面就来试一试吧!假如你试了一次还想试其次次,必需用毛巾把工具和手擦干,这样才能保证其次次试验的成功。试完一种方法,你可以再试一种。 2、幼儿试验操作,老师巡察观看,倾听幼儿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幼儿予以关怀。 3、幼儿叙述自己的试验方法,老师准时点评。 (1)成功的.幼儿介绍自己的试验方法,同种方法的幼儿进行补充叙述。 你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成功的? (2)没有成功的幼儿叙述自己的试验方法,同伴关怀查找不成功的缘由。 有谁没有成功的,让大家来帮你解决解决? 4、老师:成功的幼儿做试验时材料封紧了,没有缝隙,水进不去,纸就不会湿;没有成功的小伴侣也知道失败的缘由了,是由于材料有缝隙,水进
8、去了,纸也就湿了。 (三)试验二:提高难度,引导幼儿探究用一个开口的杯子让纸片不湿的方法。 1、老师交代试验要求。 刚才是用了桌上的材料,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也找到了缘由。现在老师要出难题了,只用一只杯子,能不能让小纸片沉到水底而纸不湿呢? 2、幼儿取出杯子,进行试验,老师巡察,倾听幼儿的方法,准时嘉奖成功的幼儿。 3、请成功的幼儿叙述方法,并演示。 4、老师清晰演示全过程,边演示边试验要求: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稳、直。 5、幼儿争辩查找缘由纸片不湿的缘由。 刚才我们把纸严严实实包起来才不会湿,而杯子口这么大,纸也不会湿,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 是空气把杯子密封起来使纸不会湿的。现
9、在,我们把这个魔术带到教室表演给其他的小伴侣看,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情愿了解老虎的习性、生活习惯、外形特征等。 2.能学用相关的词语(潜伏等)描述视频中的见闻。 3.有老虎是爱惜的概念和意识。 活动预备: 老虎图片、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用原有阅历描述自己知道的老虎 1.故事里的大老虎是一只怎样的大老虎? 先是粗暴,后来是有爱、和善。 2.真正的大老虎是什么样的?你见过吗? 引导幼儿自由叙述。 二、了解老虎的外形特征 1.老虎是怎样的? 外面看得到的叫长相,也叫外形。用黄色的老虎头表示。 2.除了这个,老虎还是怎样的? 蓝色老虎头:行动(如吼叫) 红色老虎头:食物(
10、如吃肉,喝水等) 三、出示视频,观看并叙述 1.请小伴侣们先看看,看了请你说说视频中的老虎是什么样的? 尖锐的牙齿 耳朵在动 2.完整叙述捕食过程 (1)预备行动(学习潜伏新词) (2)老虎很会动脑筋,是有才智的动物。 (3)潜伏-潜行-奔跑-潜伏-捕获 3.老虎宝宝 老虎是怎么对宝宝的? 引出粉色老虎头:家人 4.绿色老虎头:老虎的生活环境 延长: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环境 四、小结:今日学到了什么新学问? 关怀幼儿总结学习方法。 五、老虎是爱惜动物。 老虎生活在什么地方?(东北虎、华南虎) 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有老虎? 为什么要爱惜老虎?(延长到课外)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11、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阅历,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尝试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 3、乐观参与探究活动,情愿和同伴沟通自己的发觉。 活动预备: 1、各种可以转动的物体(风车、发条玩具、陀螺、皮球、杯子、塑料盆、积木、雪花片、椅子、溜溜球、绳子、筷子、牙签等) 2、音乐“圆舞曲”,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玩转动玩具,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阅历,感受好玩的转动现象。 1、老师提出玩耍要求:玩玩具的时候仔细观看,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发觉。 2、幼儿自选玩具操作,老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沟通自己的玩法和发觉。 3、小结:通过手的运动,这些玩具都能转动起来。 二、供应生活中常见的
12、一些能转动的物品和体育器械,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使它们转动。 1、幼儿尝试转动自己的小椅子,老师引导:“它能转动吗?怎样转呢?” 2、老师:“这儿还有许多玩具,它们能转动吗?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用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转动起来。” 3、幼儿操作,老师鼓舞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 4、幼儿沟通自己的转动方法。 三、引导幼儿用两种材料合作转动,使物体转动的更快,时间更长。 1、老师引导:“刚才小伴侣想了各种方法让物体转动起来,那现在老师又要让你们动脑筋了,你能不能两种材料合作,让它们转动的更快,时间更长?” 2、幼儿探究操作,老师鼓舞幼儿大胆制造。 3、幼儿沟通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提问:“在生活
13、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转动的物体?” 五、玩耍“身体转转转” 1、提问:“我们的身体能转动吗?”引导幼儿创编各种身体转动动作。 2、播放音乐“圆舞曲”,引导幼儿伴随音乐做身体转动玩耍。自然结束活动。 设计思路: 孩子上大班时,我们允许幼儿在书包中自由携带一种玩具。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带来了许多可以转动的玩具,如:各种各样的陀螺玩具、发条玩具、溜溜球、抽拉转动玩具等,他们在课间活动时常聚在一起竞赛“谁转得快”,玩的特殊欢乐。其实,在生活中,幼儿还能够接触到许多类似有关转动的现象,如:旋转木马、呼啦圈、球类玩耍、电风扇、洗衣机等,这些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幼儿虽然经常接触,但往往被他们所忽视,为了引发幼儿对生
14、活中已生疏的东西进行再观看、再探究,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整个活动从幼儿爱好入手,结合幼儿生活阅历,让每一个幼儿都“动”起来、“活”起来,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转动的乐趣,满足了惊奇心。活动中,供应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分层次逐步投入,鼓舞幼儿想方法让这些材料都转动起来,这种与材料互动的学习方法增加了幼儿的自信念,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活动主要分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供应了许多好玩的成品转动玩具,如:发条玩具、陀螺、溜溜球、音乐盒等,这些玩具新颖好玩,孩子特殊宠爱,大大激发了了他们参与探究的爱好。这一环节没有什么难度,主要是在玩耍过程中引导幼儿发觉这些玩具都可以转动,并
15、在与同伴沟通时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使玩具转动起来的方法,尤其是动词的正确使用。 其次环节:供应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可以转动的体育器械,如:呼啦圈、球、绳子、自制飞盘等;一类是生活用品,如:塑料盆、碗、小圆筐、手绢等。这一环节和幼儿生活阅历亲热结合,重点是鼓舞幼儿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 第三环节:在其次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将两种物体放在一起转动,并要求转动的时间要长,速度要快。这一过程需要幼儿乐观动脑,在和材料的互动中探究各种转动的方法。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结合生活阅历,查找生活中可以转动的物体。大,考吧.幼师,网出,处!这一环节将活动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长,引导幼儿
16、去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将活动和生活亲热结合在一起。 第五环节:引导幼儿玩身体转动玩耍,在欢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课题。这一环节,幼儿伴随音乐转动身体的各个部分,充分满足了幼儿好动的共性,使幼儿直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熟识和感受转动带来的好玩现象。在音乐方面,特意选择了三拍子的音乐“圆舞曲”,音乐本身旋律欢快,特殊适合幼儿玩身体转动玩耍。 在本次教研月活动中,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欢快转转转,在活动中幼儿大胆探究、大胆尝试,体验了发觉的乐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反思整个活动设计、组织过程,我认为最大的成功在于我认真分析了教材,解读了目标,让孩子成为了活动的仆人。 一、活动内容的确定抓住孩子的爱好点 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科学教案 模板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