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





《广东深圳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深圳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3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深圳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甲】初,权谓目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今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
2、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陈三策。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选自三国志吕蒙传表传【主释】六韬三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后泛指兵书、兵法,是反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作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系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停数日,辞去 B见往事耳 才美不外见C省三史 吾日三省吾身D宜乎众矣 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
3、语及三史【答案】D【考点】文言文实词理解【解析】A辞:推辞、推托/告别。B.见:了解/同“现”,出现、显现。C知道,了解/自我检查,反省。D.都为“应当”之意。因此 D 项为正确答案。8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的是( )A.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B.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C.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D.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答案】B【考点】文言文断句【解析】此句翻译: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9请将下列句子翻
4、译成现代汉语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答案】你现在当权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答案】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坚定志向,不知疲倦。【考点】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10.吕蒙为什么能为鲁肃“陈三策”?请结合乙文回答。【答案】因为吕蒙通过学习,专心致意,坚定志向,博览群书,不知疲倦,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因此,吕蒙能为鲁肃“陈三【考点】文言文理解题【参考译文】【乙】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执政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让你当一个硏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你只不过应该广泛浏阅,懂得过去的
5、经验教训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像我,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像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目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倦,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会见吕蒙,鲁肃和他讨伐天下大事,常常还会辩论不过他。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
6、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2021广东深圳)【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典:常。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 味美 (2)教然后知困 困感,阻碍 (3)人不学,不知道 道理 (4)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称王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弗学,不知其善也。【答案】不
7、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注意“弗”的翻译)(2)玉不琢,不成器。【答案】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器物。(注意“琢”的翻译)9.根据内容,完善表格。(2 分)核心观点(原文)讨论角度甲文教学相长 教与学的关系 乙文 念终始典于学 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参考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要以设学施教为主”,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2020广东深圳)【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8、,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三国志王肃传)7.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及鲁肃过寻阳 (3)即更刮目相待 (40有人从学者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卿今者才略
9、,非复吴下阿蒙!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9. 【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参考答案】7、【答案】(1)推辞(2)等到(3)重新(4)跟随,跟从【解析】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要求掌握课内外重点字词解释。8、【答案】(1)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啊!(2)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解析】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要求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9、【答案】吕蒙和从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孙权通过举出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 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
10、者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 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把握,要求读懂文章、归纳概括。【参考译文】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喜欢学习。有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无法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2019广东深圳)【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1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舜发于畎亩之中 困于心,衡于虑 王数封我
12、矣 而子辞 8.翻译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9.问答题: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参考答案】7. 发:起,指被任用衡:通“横”,梗塞、不顺数:多次辞:推辞,谢绝8.(1)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9.【参考答案】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
13、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乙文翻译参考】孙叔敖患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長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数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世俗的人的原因。(2018广东深圳)【
14、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铭)【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选自世说新语)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斯是陋室_(2)惟吾德馨_(3)无案牍之劳形_(4)谈笑有鸿儒_【答案】7.(1)这。 (2)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形体,身体。(4)读书人。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_(2)何可一
15、日无此君!_【答案】8.(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怎么可以一天没有你呢!9.刘禹锡和王子猷的居住环境有什么相似之处?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_【答案】共同点:从居住环境来看,刘禹锡的陋室和王子猷的空宅一样,都很简陋;但由于居住的人品德高尚,因而使这屋子显得不简陋。看法:结合生活,言之成理。示例: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刘禹锡和王子猷一样,拥有高尚的品德。在我们生活中,大家的生活条件不一样,但我认为个人出身和家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具备优秀品格和良好的修养。【参考译文】【乙】王子猷曾经暂时寄居别人的空房里,随即叫家人种竹子
16、。有人问他:“你只是暂时住在这里,何苦还要麻烦种竹子!”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长时间,才指着竹子说:“哪能一日没有这位竹先生啊!”(2017广东深圳)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13、解释词语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而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14、翻
17、译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现。15、深圳市政府今年两会上提出“既要筑巢引凤,也要固巢养凤”的人才策略,请你结合文章的人才观,谈谈你对深圳这一人才的认识。【参考答案】13兴奋(亢奋)黯然14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在内容上,表现“我”对画是老汉所画的并不完全相信的心理。1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无形化为有形,写出了绿的浓厚,表现了“我”内心的恬淡与舒适。(2015广东深圳)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18、,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猛浪若奔 蝉则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者 横柯上蔽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8.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9.吴均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萌生避世退隐之意;杜甫饱览泰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立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誓言。两种人生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参
19、考答案】6.(1)奔马(2)通啭,鸟叫声(3)至,到(4)树木的枝干7.(1)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向各个方向走。(2)治理世务的人,看到这样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8.内容上概括了沿途所见山水景物特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结构上从山水两方面总起下文。9.我赞成杜甫的人生态度。江山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我们祖国山水美丽者甚多,我们都去避世隐退,就把自己的社会责任丢了。为了祖国山水更美,为了保卫这样的山水,我们必须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013广东深圳)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
20、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
21、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为天下唱 通假字,同“倡”,首发。楚人怜之 爱戴。置人所罾鱼腹中 鱼网,这里是名词用为动词,用网捕。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士卒中到处都在谈论,都指指点点着、互相用眼睛示意注意陈胜。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免于斩刑,但戍边而死的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8.选段再现了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的英雄壮举,上古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则曲折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请比较陈胜和共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深圳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23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