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17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200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17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阅读17篇)(含答案与翻译).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内外比较【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
2、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节选自王嘉拾遗记)【注】 任末:东汉新繁人,字叔本,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笈:书籍。 庵:茅草小屋。 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1)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腰白玉之环 (4)削荆为笔 (5)观书有会意处 (6)题其衣裳11选出与“以衾拥覆”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俯身倾耳以请 B、常以净衣易之 C、以记其事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13王嘉认为
3、:“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你赞同他的看法吗?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10(1)汤 :热水 (2)被:通“披”,穿 (3)腰:腰佩 (4)为:做成 (5)会意:对书中内容有所领悟 (6)题:写 (6分,每题1分)11B(2分)12(1)(我)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2分) (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他)凭什么取得成就呢?(2分)13要求观点明确,积极有益,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分)【参考译文】【乙】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箱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险阻。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
4、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临终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2005福建厦门)【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5、,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y句末语气词。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尊君在不? 诺,期返而食。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故人来,方与之食 恐其自食其言也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20将下列句子
6、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21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参考答案】17 fu sh (2分,各1分) 18约定 丢下,舍弃 才 害怕,担心 (4分,各1分) 19C (2分)20(4分,各2分)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21(4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基本看法1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分,整体语言表达
7、1分。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参考译文】【乙】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200
8、5年福建厦门中考试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乙文注释】芝兰:一种香草。化:同化。鲍鱼:咸鱼。肆:店铺。丹:丹砂,矿物名,红色。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是以:1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
9、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游于是乎始 B即与之化矣 春冬之时 C久而不闻其臭 妇拍而鸣之 D亦我所欲也 亦与之化矣13翻译下列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1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1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甲文的观点 乙文的观点 共同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11苟且偷生因此 12D13就像进入了放满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也就闻不到香味了,就是被香草的气味同化了。14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15
10、舍生取义君子慎其所处 比喻论证。【参考译文】【乙】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就是红色的,有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2005年甘肃中考试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翁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11、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2词语理解。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遂逐齐师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公输盘诎 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
12、语。例句:既克,公问其故A克己奉公 B克敌制胜例句:以牒为械A为民请命 B下不为例 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战,勇气也。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在甲文段中,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乙文段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参考答案】12于是 原故(原因) 倒下 “诎”通“屈” B B 13战斗,靠的是勇气(或:打仗,要靠勇气。) 我知道您抵抗我的办法,但我不说(或:我知道您怎样对付我,可我不说)。 14鲁国依靠曹刿沉着、果断(正确)地指挥,最终获得战争胜利。 楚王知道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地抵御准备,攻打宋国是没有好结果的,于是放弃
13、了进攻宋国的决定。【参考译文】【乙】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做城墙,用木片当做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先生墨子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有富余。公输盘屈服了,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墨子先生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楚王问其中的缘故。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不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来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楚王说:“好,我不会攻打宋国了。”(2005年广东广州中
14、考试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时先主屯新野
15、 ( ) (2)将军宜枉驾顾之( ) (3)躬耕于南阳 (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19翻译下列句子:(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20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 ,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2分) 【参考答案】17.(1)驻扎(2)应当,应该(3)亲自 18.D 19.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20.三顾茅庐;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 【参考译文】【乙】当时先帝
16、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2005河南洛阳)【甲】陈胜者。阳
17、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
18、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注释】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颛(zhun):独一,专擅。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比至陈: 或说陈王曰: 1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 复立楚国之社稷 B.客恿无知,颇妄言,轻威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C.自辩数
19、,乃置 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文: 12.【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2分)13.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原因: 启示: 【参考答案】9(1)等到 (2)有的(有的人)10B11(1)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
20、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12【甲】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乙】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13(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参考译文】【乙】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农民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想要见陈胜。”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胜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5 年中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汇编 内外 比较 17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