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8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8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8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 。知而不争,不可谓 。争而不得,不可谓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距我,吾不言
2、。”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根据课文,将选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全。智仁忠强(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吾义固不杀人胡不见我于王子墨子之守之守圉有余吾知所以距子矣(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4)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A以 将以攻宋 臣以王吏之攻宋B为 父子何命焉为 以牒为械C于 胡不见我于王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D去 去过怀乡 委而去之(5)公输盘与楚王放弃攻宋的原因
3、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课文的能力要结合所给出的语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填空即可注意这几个字顺序不能颠倒(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会:固:本来句意为: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见:引见句意为: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圉:通 “御”,防御句意为: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我不说;所以:的方法(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
4、话,注意疑问语气;“已”,停止句意为:墨子先生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计划呢?”第二句话,注意“九”,指多数;“距”,阻挡,说出句意为: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墨子先生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计划呢?”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为:将用来攻打宋国;“以”,用后句句意为:我认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国;“以”认为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B前句句意为:有什么见教呢?“为”,与“焉”连用,表示
5、疑问语气后句句意为:用竹片当器械;“为”,当,作为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C前句句意为: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于”,向后句句意为:走了十天十夜到达了郢这个地方;“于”,到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相同D前句句意为:离开了国家才有怀念家乡之情;“去”,离开后句句意为:守城者却弃城而逃;“去”,离开选项加点词意义相同故选:D(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和感悟启示第一问:解答时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宋何罪之有”等语句中可知,墨子说明了楚王攻宋是不义之举;从“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中可知,墨子挫败了公输班的攻城方针,使楚王明白攻宋获胜无望第
6、二问:结合文章的主旨,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要从实力上做好充分准备”等两个方面来回答即可综上所述,答案为:(1)智;仁;忠;强(2)固:本来;见:引见;圉:通“御”,防御;所以:的方法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我不说(3)墨子先生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计划呢?”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4)D(5)原因:因为墨子说明了楚王攻宋是不义之举,更因为墨子挫败了公输班的攻城方针,使楚王明白攻宋获胜无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楚王不得不放弃一场注定失败的不义战启示: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
7、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做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参考译文】墨子先生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公输盘说:“我坚守道义坚决不杀人”墨子先生起身,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你在制造云梯,将要用它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却在人口方面不够,牺牲不足的人口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明智的;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义的;知道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进行劝阻,不能说是忠君的;劝阻却没有成功,这不能称作坚持;你崇尚仁义不肯帮我杀死欺负我的一个人,却要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公输盘被说服了墨子先生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
8、止计划呢?”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公输盘技穷了,但他说:“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了,可是我不说”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楚王问这是怎么回事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只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来进攻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楚王说:“好啦!我不攻打宋国了
9、”(2017甘肃天水)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登
10、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11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因为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每对1处给1分。)】【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
11、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2017广东)赵普【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刘宣【乙
12、】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竤玉堂丛语)【注释】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刘公宣:即刘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普少习吏事习:熟悉B.家人发箧视之发:发现C.每归私第第:府第,大 的住宅D.讶其文讶:感到惊奇1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3、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B.卒用其人岁赋其二(捕蛇者说)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D.以语使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12.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B.【乙】文中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C.【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D.【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为己任。
14、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译文:(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译文:14.除赵普和刘宣之外,古人还有许多刻苦读书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谈谈你的感受。(3分)答:【参考答案】10-12:BCD13.(1)(赵普)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2)(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14.事例: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读,孔子韦编三绝等。感受:可围绕“刻苦读书”、“专心勤奋”说出自己的感受,要求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参考译文】【甲】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
15、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嫉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
16、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那个人。【乙】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替卫使养马,刘宣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当初是不知道这件事的。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他的才学感到很惊奇,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于是卫使就对刘宣很好,不久,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觉得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这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2017广西贺州)一字之师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17、”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选自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注释】郑谷:唐代诗人。齐己:唐僧人,善诗。士林:读书人,文人。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1)齐己携诗诣之 诣:(2)数枝,非早也 也:18.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19.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齐己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17. (1)(1分)拜访,晋谒,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2)(1分)语气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肯定)语气。18.(2分)从此,文人们就把郑谷称为“一字之师”。(“自是”1分,“以为”1分。)【解析】翻译时,注意“自是”(从此
18、)、“以为”(把当作)的意思。19.(2分)齐己拿着诗拜访求教,说明齐己是一个虚心求学的人(1分);齐己因为一字之教叩拜郑谷,说明齐己是一个谦恭有礼的人。(1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熟读所给文段,初步疏通文章句子,明确文段内容,然后抓住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可以看出齐己虚心求学,“齐己不觉下拜”可以看出齐己恭谦有礼,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合理表述即可。易错分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需要根据人物的言行仔细揣摩,此题中容易忽略齐己谦恭有礼这一形象。【参考译文】郑谷住在袁州, 齐己带着自己的诗稿,前去拜会。其中,有一首早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说:“梅开数枝
19、,就不算早了,不如用一枝好。”齐己(听后)不禁(向郑谷)拜了一拜。从此,文人们就把郑谷称为“一字之师”。(2017广西南宁)公输(节选)墨子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
20、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胡不见我于王 于舅家见之(王安石伤仲永)B今有人于此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舍其文轩 醒能述以文者(欧阳修醉翁亭记)D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复立楚国之社稷(司马迁陈涉世家)2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然胡不已乎 这些胡人不会停止进攻B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C荆之地方五千里 楚国的土地方圆有五千里D宋无长木 宋国没有高大的树木21选文中,通过“文轩之与敝舆”“ ”“锦绣之与短褐”对比,墨子得出楚国攻宋是“ ”的结论。(4分)
21、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与这一段选文都围绕“劝说”展开,下表对此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4分)项目人物劝说性质劝说目的劝说方式劝说效果墨子外交劝说楚王放弃攻宋以窃疾设喻邹忌内政劝谏齐王广开言路齐王欣然纳谏【参考答案】19. (2分)D20. (2分)A21. (4分)梁肉之糟糠为与此同类22. (4分))以家事设喻楚王必定取宋【参考译文】墨子先生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呢?”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好吧。”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年中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汇编 课外 古文 86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