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8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8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课外古文8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9.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故人名为谏果。20.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2分)21.文中引用名医录
2、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参考答案】19.故/人/名为谏果。20.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21.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只答“治鱼骨鲠胸(喉)”,得1分)【参考译文】李时珍说:橄榄的名字意义不大清楚。橄榄果实即便熟了,它的颜色也是青色,所以俗称为青果。如果橄榄外表颜色非常黄,说明是坏掉了的。王祯说:橄榄味道苦涩,过很久才能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把橄榄比为忠言逆耳,乱世的时候才会想到它,所以人们都称它为谏果。李时珍说:名医录记载:吴江有一位富人,吃鳜鱼被鱼骨头卡住,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病痛呻吟声惊动邻居,持续了半个月有余,几乎痛得要死。忽然遇到渔人张九,他令富人家
3、人拿出橄榄来吃。当时没有橄榄,就用橄榄核研成粉末,紧急用汤水调服,鱼骨头才掉下,富人方才病愈。现在的人煮河豚、团鱼,都是用橄榄来(配食),是明白橄榄能治疗一切鱼、鳖的毒”(2019甘肃武威)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嚣甚敬重,与决筹策。(选自资治通鉴)(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
4、径寸之木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闻隗器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参考答案】 (1)C(2)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3)因为马援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解析】【分析】A.告辞;推辞。B.到;的。C.更加。D.投奔;由。 (2)这句话的大意是: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根据句意断句为: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
5、好。 (3)结合马援的语言和及他做的事情分析马援的性格 ,马援经常对宾客说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国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加雄壮”,由此看出马援是一个志向坚定的人。 马援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说明他是一个赈施钱财的人。因此他受到隗嚣的敬重。 故答案为: C;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因为马援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
6、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附参考译文】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因,辞别哥哥马况,准备到边那一带种田放牧。马况说:“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没有加工的木材拿给人看。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国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加雄壮。”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不久又叹息说:“增长财富,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赈济施舍,否则的话,不过
7、是守对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得知隗嚣礼贤下士,就去投奔他。隗嚣十分敬重马援,让他参与筹划决策。(2019广东)工之侨得良桐焉,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工视之,曰:“勿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责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乐官传视,皆日:“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刘基郁离子)(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期年出之莫不然矣(2)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后来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3分
8、)【参考答案】(1)周年,满一年 如此,这样 (2)原因:工之侨把他的琴仿古化制作了,他人以为此琴为古珍 揭示现象:很多人都习惯从事物外表判定事物好坏,而不看本质.【参考译文】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9、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2019广东广州)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节选自诗话总龟)【注】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2)又欲作“推”字 1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19:“鸟宿
10、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2分)【参考答案】17、(1)在 (2)想要18、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19、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参考译文】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2019广西北部湾)【甲】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
11、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郢人【乙】惠子相(xi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yun ch)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注】鹓鶵,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 练实:竹实,色白如娟,故称。 鸱:猫头鹰的一种。吓:
12、怒斥声。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使匠石斫之 B.自夫子之死也 C.庄子往见之 D.仰而视之日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匠石运斤成风(斧头) B.听而斫之(砍,削) C.惠子相梁(相当) D.鹓鶵过之(经过) 1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尽垩/而鼻不伤 B.宋元君/闻之C.庄子/往见之 D.于/是鸱得腐鼠1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叙述了“匠石运斤斫垩”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在惠子死后孤独悲凉的心情。B.乙文叙述了“鹓鶵不屑腐鼠”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志趣高洁却不为
13、人理解的心情。C.甲文表现了庄子与惠子既是辩论上的对手,又相互成就的关系;乙文表现了庄子的大志向与惠子的小格局的关系。D.两文都运用了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的比喻等手法,让我们领略庄子寓言“寓实于玄”的现实主义风格。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 尝试为寡人为之。(2分) (2)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2分) 【参考答案】1114 B C D D15. (4分)(1)(2分)(请你)试着替我这样做一遍。(2)(2分)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您当梁相。”【参考译文】【甲】庄子送葬,达到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随的人说:“郢城有个人的鼻尖上沾了白粉,
14、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头砍掉这点白粉。石匠挥动着斧头,带着呼呼的风声,听任(斧头)去砍白粉,白粉被削得干干净净,(郢人的)鼻子却一点没有受伤。郢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将匠石叫来,说:(请你)给我也试试看。匠石说:我曾经确实能够砍掉鼻灰。即使这样,我的配手已经死了很长时间了。自从先生去世以后,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我没有说话的人了。”【乙】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
15、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仰头看着它,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2019广西桂林)【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
16、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节选自梦溪笔谈)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开山鼻祖。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粲:鲜明。10.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佳木秀而繁阴 B.钟子期辄穷其趣 欲穷其林C.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佛印绝类弥勒 D.悉是晚景 悉以咨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之听夫志/
17、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B.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C.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D.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12.下列对【甲】文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凡是伯牙想到的人,钟子期一定能找得到。B.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士兵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岩下。C.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心里悲愁,于是弹起琴来鼓励他。D.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
18、为知音难遇,所以一定要珍惜好友,要保持友谊长存。B.【乙】文记述了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画作工于雾霭远景,描绘真山真水的特点,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山水画技法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C.两文内容上均着眼于“善”。【甲】文伯牙“善弹”,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造出崩山之音;而子期“善听”,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读出他的旨趣。【乙】文董源“善画”,他的画作奇妙,宜“远观”不宜“近视”。D.两文都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甲】文正面描写了伯牙鼓琴之“善”,侧面谢了子期对琴声的评价,突出伯牙琴技之高;【乙】文正面描写了董源画作“远观”景物鲜明之状,而侧面描写落照图,突出董源画技高妙。14.把【乙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参考答案】10.A11.C12.D(凡是伯牙想象的情景,钟子期一定能知道 ,B.突然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岩下。C.心里悲愁,于是拿起琴弹奏起来)13.D(落照图非侧面描写)14.大体上董源和巨然的画作,都适宜远观(共3分,“皆”“宜”各1分 ,大意1分)【参考译文】【甲】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
20、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乙】董源擅长绘画,尤其拿手的是秋天山岚远景,大多数描摹江南的真山,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后来建业的僧人巨然效法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和巨然的画都适于远看,他们用笔非常粗放,近看画走近了看几乎看不清物象;退远了看却景物鲜明,情思幽远,像看奇异之景。如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远看就觉得景物鲜明,意境深远悠长,如同人间胜境。例如董源画的落照图,近看没有什么效果,远看村落隐约深远,完全是一派晚景,远处山峰顶上好像有
21、夕照的亮色,这正是神妙之处。(2019广西柳州)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注释】帝:指汉高祖刘邦。子房:指张良,字子房。饷馈:军饷(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皆言其情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22、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情况;被;(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参考译文】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娇贵臣,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对我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则妒贤嫉能,他杀害有功劳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一个方面,却不知道另外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中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汇编 课外 古文 86 答案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