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
《四川眉山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眉山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眉山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孝景三年,吴楚反。周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弘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国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
2、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著。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吴楚反:以吴王濞为首的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剽:强悍,勇猛。深壁:加高营垒。弓高侯:指名将韩颓当。食道:即粮道。陬:角落。侯:封侯。禁中:宫中
3、。条侯:指周亚夫。大胾(zi):大块的肉。怏怏:不高兴的样子。少主:刘彻,后来的汉武帝。7、下面是某同学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意义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东击吴楚回顾课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以推知“东”的意义为“向东”。B.愿以梁委之查字典,“委”的义项有“顺从”“舍弃”“托付”等,应选择“顺从”。C.绝吴楚兵后食道联系文中“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可推知“绝”意义为“断绝”。D.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联系词语“流亡”“亡命天涯”,可推知“亡”的意为“逃跑”。8、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
4、/B.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C.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D.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周亚夫善于审时度势。他避敌锋芒,采用固守追击的战术,仅三月就平定叛乱。B.周亚夫性格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景帝疏之。C.周亚夫尽力劝止封侯。他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D.周亚夫为人胸无城府。景帝赐肉无筷,他不懂景帝用意,内心不悦,忿然离席。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5、分)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帮帮你:便:有利,适宜;有利的时机;熟悉,擅长。宜:合适;应该;当然。一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参考答案】7、B 8、A 9、D10、梁王每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援,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愿意出兵。皇帝起身,条侯就快步走出,景帝看着他出去。【参考译文】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向东进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交战取胜。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景帝同意这个意见。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荣阳之后,吴国叛
6、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而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随即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仍不出兵,而是派遣弓高侯等人率领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夜里,汉军营中受惊,军内互相攻击扰乱,甚至闹到了太尉的营帐之下。太尉却始终静卧不起。时间不久,就恢复了安定。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让军队注意防备西北。不久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吴王濞
7、抛弃了他的大军,与几千名精壮士卒逃跑,逃到江南丹徒自保。汉兵于是乘胜追击,完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之头。过了一个多月,就有越人斩了吴王的头来报告。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周亚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争辩,也未能劝阻。景帝从此就疏远了他。后来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后来的人。丞相周亚夫说:“那几个人背叛他们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们为侯,那还怎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的不能采用。”于是把唯徐卢等人全都封为列侯。周亚夫因而称病退居在家中。景帝中元三年(前1
8、47),周亚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职务。不久,景帝在皇宫中召见条侯,赏赐酒食。席上只放了一大块肉,没有切碎的肉,也不放筷子。条侯心中不满,扭头就叫管宴席的官拿筷子来。景帝看到后笑着说:“这些不能满足您的需要吗?”条侯脱下帽子谢罪。皇帝起身,条侯趁机快步走出。景帝目送他出去后。说:“这个遇事就不满意的人不能任少主的大臣啊!”(2021四川眉山)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
9、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建兴元年,封亮武乡候,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九年,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以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
10、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屈致:(让他)屈意前来。病笃:病重。开府:设立臣相府。仪轨:礼仪法规。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B亮每患粮不继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C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D诸葛亮之为相国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才
11、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B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C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先帝病危之时,托孤于他;他尽心辅佐后主,事必躬亲。B诸葛亮忠君爱国,不忘己志。他多次带兵北伐,以图大志,后病卒军中,大业未成。C诸葛亮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上表请求身后不优抚家人,及卒,后主成全了其遗愿。D诸葛亮治国有方,受人爱戴。他
12、安抚百姓,提倡读书,为政十分苛刻,赏罚分明。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3分)(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3分)【参考答案】7A (3分)解析A项“属以后事”中“属”通“嘱”,嘱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属”为“类”;B项两个“患”为“担忧,担心”之意;C项两个“悉”均为“全,都”之意;D项两个“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8C(3分) 解析“必能安国”与“可自取”的主语应为“君”。9D(3分) 解析“提倡读书”为无中生有。“苛刻”与文意不符。10(1)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2)对
13、竭尽忠心,有益于世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奖赏他。评分意见: 6分,每句3分。第(1)句关键词“诣”“凡”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第(2)句关键词“尽”“虽”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参考译文】诸葛亮,字孔明,琅王牙郡阳都县人,其时刘备正驻军新野县。徐庶谒见刘备,刘备对他十分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人,是卧龙啊!将军想不想见见他?”刘备说:“你陪他一道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拜访他,不可随便召他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好。”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
14、说:“你的才能要高于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道:“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建兴九年,诸葛亮再出祁山,粮尽退兵,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死张郃.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部大军,由斜谷开出,与司马宣王在渭水之南对垒.诸葛亮经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为长期驻兵打下基础,.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重,死在军中,当时五十四岁.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
15、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评论说:诸葛亮担任相国,安抚民众,教他们礼仪,忠义的人,有利于国家的人即使有私仇也会奖赏他们,犯法傲慢的人即使私交好也会惩罚他们,承认罪行,或者情有可原的人犯罪即使很重也会减轻处罚,花言巧语掩饰自己的人即使罪责很轻也会重罚。诸葛亮死在国内,百姓都很敬畏而爱戴他。真是治世的良才,可与管仲,萧何相媲美。(2020四
16、川眉山)猩猩嗜酒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注释】麓(l):山脚下。醴(l)尊:醴,甜酒。尊,同“樽”,酒壶。履:鞋。盍(h):何不。差:稍微。唇吻:指的是嘴。爵:古代的一种酒杯。蹈藉:践踏。就絷(zh):被
17、拘囚。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4分)(1)兽之好酒者也 (2)骂而去之 (3)不胜其唇吻之甘也 (4)恶其为诱也 26翻译下列句子。(4分)(1)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2)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27读了短文,你受到什么启示?(2分)【参考答案】25(1)酒:喝酒。(2)去:离开。(3)胜:能忍受。(4)恶:厌恶。(每个1分,共4分。)26(1)编织了很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共2分,关键词“属”1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2)可是最终免不了一死,是贪婪造成的。(共2分,关键词“卒”1分,判断句式1分。)27(2分)“贪婪者没有好下场”或“要想取之,必先与之”。(2分,意近即可。
18、)【参考译文】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摆上酒杯,大大小小的都有。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就知道是引诱自己上当的,还知道设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骂起来。可是骂完以后,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为什么不稍微尝一点呢?不过要小心别喝多了!”于是就一同取小杯来喝,还一边骂着一边要离开这喝酒的地方。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又骂着要离开这喝酒的地方。这样重复多次,喝得嘴上甜蜜蜜的再也克制不住了,就干脆拿起大酒杯大喝起来,根本忘了能喝醉的事,喝醉了以后便在一起挤眉弄眼地嬉笑,把草鞋拿来穿上。山脚下的人就出来追捕它们
19、,结果互相践踏都被捉住,没一个跑掉的。那些后来的猩猩也都是这样地被捉住了。猩猩可算是很聪明了,知道憎恨别人的引诱,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心造成的啊。(2018四川眉山)【甲】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 湖心亭看雪(节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20、中人两三粒而已。【丙】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7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水中藻荇交横盖 / 竹柏影也B雾淞沆砀天 /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C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D以其境过清不可 / 久居乃记之而去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湖中人鸟声俱绝(隔绝)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边) D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21、9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亭赏雪,丙文写的是游览小石潭。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丙文写了水中鱼儿嬉戏的画面。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趣。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参考答案】7C【解析】见教
22、材。8D【解析】(A.念:考虑。B.绝:消失。C.西:向西。)9B【解析】(甲文没有写水。)10(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共2分,关键词“但”1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共2分,关键词“翕忽”1分,表达通顺明白1分。)(2018四川眉山)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 眉山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29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