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化文学常识(含答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潍坊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化文学常识(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潍坊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化文学常识(含答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潍坊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化文学常识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A.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B.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史记资治通鉴一样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C. 我国古代常用“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迁谪”都表示降职贬官。如“王昌龄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D. “伯”“仲”“叔”“季”分别指兄弟排行中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或最小的),成语“伯仲之间”比喻不相上下,优劣难分。(2021山东潍坊)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士别三日,即更刮
2、目相待”“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几句中的“三”并非确指,都是泛指多数或多次。B.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于天干,“辰”属地支。C.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加冠”“不惑”“始龀”“耳顺”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D.律诗通常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绝句每首四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律师、绝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为五言或七言。(2020山东潍坊)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A.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
3、自左传。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C.“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古时住宅旁常裁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D.“表”作为古代的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2019山东潍坊)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A.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B.陈涉世家中“足下事皆成”的“足下”和惠子相梁中“子知之乎”的“子”,都是古人称呼对方的敬辞。C.公输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思想。D.“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2018山东潍坊)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A“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出自战国时期法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庄子。B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提出的八条目。C“年”在甲骨文中写作,表示一个人扛着成熟的庄稼,最初是“丰收、收获”的意思。D儒家经典礼记中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思,名为“大同。”(2017山东潍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潍坊 历年 中考 语文试题 汇编 文化 文学 常识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