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_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数学教案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_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学校数学教案 篇1 教材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同学已经熟识了自然数,并初步熟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生疏的生活情境,初步熟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同学对数的熟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同学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同学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熟识。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育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
2、应用力气。 学者分析: 本班有同学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同学已经具有确定的认知水平,他们惊奇心强,具有创新和学问的迁移力气。 教学策略: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关怀同学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进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留意为孩子们供应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同学引起探究的爱好,又让同学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同学不简洁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看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关怀同学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
3、象地熟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同学主动建构,进展同学的数学思维力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看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 ) “_” 表示( )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还是相反 2、上网收索今日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 )16填,或= 3、带有“+”的数有-叫-数 带有“-”的数有- 叫-数
4、+16读作-16读作 4、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检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们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还是相反 (2)打开天气预报图 哈尔滨( 919 )表示-今日气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间,气侯寒冷,下雪,结冰。- 福州( 116 )表示-今日气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间,气侯较温和 ,看不见下雪,结冰的现象。- 它们是以( 0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与16表示两个(相反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补充:熟识
5、数轴表示 16 0 +16 (3)生汇报 带有“+”的数有- 叫正数 注:也可省略“+”号 带有“-”的数有- 叫负数 注:不行省略“”号 +16读作-正十六-16读作负十六- (4)0是正数还是负数?把你的思考与小组沟通,争辩。然后小组汇报。 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举生活中正负数的例子 例如:盈利与亏选,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成数与地下层数,水位上升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学完这节同学还有疑难问题吗?,提出,由同学,小组解决,最终困难由老师准时解答。 学校数学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培育同学小组学习的力气。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 在具
6、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 让同学充分经受“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熟识 “平均分” 6、 引导同学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气。 二、教学重点: 理解把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把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预备: 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状况,老师板书。 (二)、观看问题
7、(1)、请小伴侣观看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觉了什么? (2)、同学观看汇报。 (3)、从观看中我们发觉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同学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伴侣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伴侣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 (4)、同学沟通、汇报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觉平均分。敬重同学的学习自主性、制造性。老师引导同学乐观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关怀同学熟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 1、 教
8、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支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同学汇报分法。 (4)、你宠爱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同学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同学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学问,开拓同学思维。 (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确定其次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同学观看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当怎样做? (3)、同学沟通争辩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
9、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同学对平均分的熟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同学多角度熟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六、教学结束: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 学校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五班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终一节的内容:好玩的测量(求不规章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同学已经把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学问,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同学通过观看、比较,把握不规章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同学的学问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同学,大
10、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究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深厚的爱好,宠爱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惊奇等。对于本单元的学问,大部分同学把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受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试验过程,探究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把握不规章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章物体的体积。 3、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敏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 教学重点: 让同学把握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敏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预备: 魔方、芒果、圆柱
11、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觉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宠爱。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章物体。(板书:规章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看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学校数学教案 篇4 一、复习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教案 _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