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7篇).docx
《初中化学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案(7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化学教案(7篇) 教学重点: 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从宏观和微观上区分混合物和纯洁物。 教学难点: 对分子概念的理解;领悟混合物和纯洁物的区分。 通过试验、图片展现及假象粒子的存在,指导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参考: 一、布置复习内容和家庭小试验 1复习内容:初二物理有关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学问。 2家庭小试验:将等体积的大米与小米混合后观看总体积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过程 1复习检测(投影) 推断以下变化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1)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引入 同学们想过没有,我们四周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物质
2、,象清亮的流水,闪亮的金属,洁白的食盐,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3所要讨论内容的实施过程: 1)演示试验 演示氨水与酚酞混合的试管试验,学生观看、汇报试验现象(包括:混合前氨水、酚酞的颜色及混合后溶液的颜色;氨水的气味)并推断它们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指导学生试验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两人一组做书203页氨分子集中试验。提出观看要点: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能否使酚酞变红?若有变化,变化的挨次是什么?(学生观看、记录并汇报试验现象) 3)提出问题 学生发觉并提出问题: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为什么酚酞点也会变红?而且是由放氨水的地方由近及远地变红?教师补充问题:试验时,氨水滴在棉花上,为什么
3、你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生活中白糖放在水里不一会儿就没了,而水有了甜味?湿衣服能凉干?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4)学生争论 学生大胆想象物质的构成,四人一组争论消失以上现象的缘由。 5)汇报与沟通:汇报沟通争论结果。 6)解释 结合学生的答复解释:我们可以想象到物质是由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试验中氨的小粒子跑到酚酞点处,酚酞就变红。假如跑道我们的鼻孔里,接触到嗅觉细胞,就能闻到氨的刺激性气味。糖放在水中一会儿变没了,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小粒子集中到水的粒子中间去了。湿衣服能凉干,是由于构成水的粒子在风吹日晒下集中到了空气中。现在科学试验已经充分证明
4、:物质都是由相应的粒子构成的,分子就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篇二 学问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 初步培育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 复习争论: 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 污染形势较
5、为严峻。 污染缘由 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外表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争论:小组汇报 要点: 1
6、、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 经过试验,学生得到以下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响,学生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要点:VH2:VO2=2:1H2:O2=0、899g/L:429g/L mH2:
7、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看书P49图34,让学生争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点:形象地说明白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响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稳固练习。 课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初中化学教案 篇三 一、本节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
8、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与碱的反响熟悉中和反响的特征,通过生活实例了解中和反响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2、通过测定酸和碱溶液的pH,熟悉到了解溶液的pH有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和反响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pH的测定,让学生熟悉到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3、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试验,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形成化学学习的长久兴趣。 二、本节教材分析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响,而且,中和反响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洁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特地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试验入手
9、来介绍中和反响。为了说明中和反响的产物,简洁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响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白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亲密的联系,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加对这局部学问的熟悉。 三、教学设计思路 元素化合物课要以试验为根底,让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操作试验、分析试验和设计试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学问的发觉和进展的过程,初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细心改良课本上的一些试验,让试验的设计与组合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化学事实,提醒反响规律。通过试验设置情景,使试验内容具有更多的思索性和趣味性,激发
10、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他们的思维欲望。设计与试验同步的问题组,帮忙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有效地训练学生观看、分析和归纳的力量。本课题的设计面对社会,严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环境爱护。培育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发觉、解释和解决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培育学生品德。 四、分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中和反响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教学难点:中和反响原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演示试验:用少量氢氧
11、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响,观看现象,并触摸试管。(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响产生的热量触摸试管不明显,故改为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响) 【提出问题】滴入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和硫酸有没有发生反响。 【学生争论】可能有以下状况: 1、无反响,由于无现象。 2、已经反响,试管发热。(物质溶解也可以放热,不肯定反响)。 【引发探究】试管发热证明反响发生,这一证据不太充分,有无更好的方法证明的确已发生反响。 【设计试验】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可用酸碱指示剂变色来指示反响是否完成。 【试验探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酚酞试液,再滴硫酸,直到变为无色为止。连续演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响。并写出反响方程式。 【学生争论
12、】上述几个反响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生归纳】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响,叫做中和反响。 【学生争论】争论以下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响的实例,归纳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1)一块稻田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水稻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 (2)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展中和处理,请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试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4)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由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退肿痛? 【师生归纳】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1、转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
13、、用于医药 【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响 一、中和反响: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响,叫做中和反响。 H2SO4+2NaOHNa2SO4+2H2O HCl+ NaOHNaCl+H2O 二、中和反响的应用: 1、转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H2SO4+Ca (OH)2CaSO4+2H2O 3、用于医药:2HCl+Mg(OH)2MgCl2+2H2O 3HCl+Al(OH)3AlCl3+3H2O 【课堂练习】 1、用盐酸可以将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但所用盐酸不能过量,否则,铝壶将被腐蚀,其缘由是(用化学方程
14、式表示) 。 胃酸过多(主要是盐酸)的病人经常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其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可改服用NaOH溶液吗? (填“可以”或“不行以”) 用熟石灰、粘土和河砂混合制“三合土”的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在一张雪白枯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消失一只红色小猫;最终喷洒C时,小猫渐渐消逝。答复以下问题: 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由_画的。 其次课时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教学目标: 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pH和溶
15、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上课始把几束头发分别放入不pH溶液的烧杯中) 【创设情景】用试管取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较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溶液,都显红色。 【提出问题】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但不能试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讨论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常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哪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它与溶液的酸碱度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试验进展探究。 【试验
16、探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拟,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酸 pH 酸 pH 碱 pH 盐和水 pH 较稀 硫酸 较稀 盐酸 较稀氢氧化钠 水 较浓 硫酸 较浓 盐酸 较浓氢氧化钠 氯化钠溶液 (注:较稀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50mL的水中滴一滴较浓溶液配制而成,现象区清楚显。) 【提出问题】依据试验结果争论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 【学生争论】1、酸的pH小于7,酸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 2、碱的pH大于7,碱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3、中性溶液的pH=7,盐和水的pH=7 【师生归纳】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强,p
17、H越小 碱性溶液的pH7 碱性越强,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试验探究】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并填写表格。 【学处阅读】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观看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板书设计】一、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强,pH越小 碱性溶液的pH7 碱性越强,pH越大 中性溶液的pH=7 二、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课堂练习】 1、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相宜生长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而大豆不管在弱碱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相宜生长。现测得某块田地的pH约为7.5,此地相宜种植(
18、) A、小麦 B、棉花 C、大豆 D、玉米 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火碱溶液 pH 3 9 7 10 13 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痒痛。要消退这种病症,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见物。它是以下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溶液 D、食醋 3、下表为一些食物PH,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相宜使用的食物是( ) 食物 苹果 葡萄 玉米 牛奶 pH 2.93.3 3.54.5 6.88.0 6.36.6 A、苹果 B、葡萄 C、玉米 D、牛奶 4、土壤的酸碱度会
19、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相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 茶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相宜的pH范围 4.55.5 5.86.7 6.07.0 7.28.5 A.西瓜 B.茶 C.油菜 D.甘草 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渐渐增大 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渐渐减小 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渐渐减小 D、溶液颜色不变,PH渐渐增大 6、以下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C.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 D.pH等于7
20、的溶液 7、对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B.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C.两者只能检验酸碱溶液 D.测试的意义一样,但测试方法不同 8、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pH为零的溶液既不显酸性又不显碱性 B.翻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就可以看到白雾 C.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响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 9、现有50 mLpH=8的溶液,若想使pH变为3,应参加以下哪种溶液( ) A.pH=0的溶液 B.pH=7的溶液 C.pH=14的溶液 D.pH=5的溶液 教学建议 篇四 本节重点讨论的是有关学问。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它的存在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