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文《赠汪伦》教案一等奖.docx





《初中课文《赠汪伦》教案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文《赠汪伦》教案一等奖.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课文赠汪伦教案一等奖 1、初中课文赠汪伦优秀教案一等奖 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存,体会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根底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亮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日学习古诗要懂得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2、, 不及汪伦送我情。 (留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宏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招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沟通。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突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
3、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读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制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 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仿照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
4、行, 忽闻窗边吩咐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学生开头作业。 2、初中课文赠汪伦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依据解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理解“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出示25、古诗两首,齐读。 谁知道是哪两首诗?生沟通。 今日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赠汪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介绍诗人及汪伦、诗的背景 1、“赠”是什么意思?(送给) 2、谁写诗赠送给汪伦?(李白
5、)你了解李白吗?指名沟通。 那汪伦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谁来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 3、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缘由。 生自由读,沟通。 *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4、过渡: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词语,读词检查。 (2)、指名读诗,其他学生仔细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了解诗意:你读懂了什么? 四、精读诗句 1、过渡: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自由读,思索:你从哪些地方体
6、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把有关的内容画出来。 3、四人小组沟通学习状况。 4、指名沟通,补充。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欲”什么意思? “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谁能有感情地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意深厚? (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体会的? (“深千尺”:说明白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拟,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谁能用“即
7、使也”这个关联词把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沟通。 感情朗读。 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展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悲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习,指名演。 5、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漂亮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五、拓展小结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教师还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师读其中一首。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一些离别诗,我们在班会课上比一比谁找得多,谁读得好?
8、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欢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情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情的航船。齐诵赠汪伦。 六、布置作业 改诗送给朋友。 3、初中课文赠汪伦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 3、沟通送别诗,诵读积存。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体会两人之间的情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师板书:赠汪伦(谁能来精确地读读诗题?) 2、理解诗题。(赠是什么意思?) 3、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李白是在怎样的状况下写下这首诗的?) 汪伦是出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
9、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爱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常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愿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同意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仆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
10、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二、初步感知古诗。 1、读通古诗。(谁来替李白诵一诵这首古诗?) (1)指名读。(重点正音“乘”) (2)齐读。 2、想像古诗中的景象。(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1)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将要动身的画面)重点理解“将”“欲”“行”。 (2)忽闻岸上踏歌声:(汪伦为李白送别边歌边舞的画面)重点理解“踏歌”“忽闻”。 踏歌:边歌边舞的一种舞蹈形式。 课件展现“踏歌”。 重点理解“闻”。(这里的“闻”是什么意思?(听到)现在的“闻”有好多意思(看504页字典)。你知道哪些句
11、子中“闻”的意思是“听见”?(耳闻不如目见;耳闻是虚,眼见为实;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3、体会李白的心情。 (1)感动。(此时李白的心情怎样?李白的感动仅仅是由于汪伦踏歌送行吗?前面听了教师写作背景的介绍,你还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意表现在哪里?) (2)感情朗读。(谁能像李白一样饱含深情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诗意。(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比拟句子,体会感情。(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就算桃花潭水有千尺 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哪!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
12、我的情意深呢? 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三、背诵积存。 1、教师引读。(想到汪伦真情相待,看到汪伦踏歌送行,李白情不自禁地吟道) 2、理解全诗。(谁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配乐朗读。 四、拓展延长。 1、课件出示两首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自由读,指名读。 3、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分别是谁送谁。 4、找一找。 古诗中,哪个词指的是孟浩然和董大?(故人、君) 五、作业。 1、学写生字。 2、写写
13、李白和汪伦会说些什么? 3、沟通:了解古人礼节“打躬作揖”,学学古人的样子,演演李白和汪伦分别的情景。 4、初中课文赠汪伦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熟悉6个字,会写4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重点难点: 1、熟悉6个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预备: 学生课前搜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爱读古诗吗?你最喜爱哪一位诗人? 2、今日,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沟通资料。 出示李白
14、简洁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四周的一位村民。) 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6、谈对题目的理解。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缘由。 生自由读,沟通。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四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沟通 3
15、、全班沟通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突然听到 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d、你们见过这种送别方式吗?平常家里来了课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真有那么深吗?(夸大,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 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16、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也许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预备远行,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5、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展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悲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习,指名演。 6、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漂亮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四、拓展小结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同学们也找了很多。沟通送别诗。
17、 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欢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情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情的航船。齐诵赠汪伦。 板书设计: 赠汪伦 李白 水深、情更深 5、初中课文赠汪伦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到达会背,会默写。 3观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预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看,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状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学问? 2自读古
18、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意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快乐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制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制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观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观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教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根底。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竞赛。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6、赠汪伦优秀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纳的是
19、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终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枯燥腻烦,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更何况,我面对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所处的时代距离李白实在是太远了。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对古诗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只要能也许知道意思就行。所以,为了让我欢乐地上课,学生欢乐地听课,我尝试着: 一、谈话导入 以交朋友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情愿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20、 二、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趣味故事:泾县农夫汪伦非常敬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却笑着说:“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仆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招待李白,两人一起巡游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三、学习古诗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赠汪伦 初中 课文 教案 一等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