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8篇.docx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8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8篇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觉并体会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方、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认真揣摩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觉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专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 1、观赏狗尾巴草的图片,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教师引导学生熟悉:平凡亦出奇妙,美在于发觉。引用:“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
2、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 罗丹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得意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闻名作家进展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固然,这种排名并不是肯定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觉洋溢着的特别的漂亮。看看他是怎样发觉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出示“发觉美 表现”)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思索:济南的冬天最特殊之处在于什么?
3、 参考:温晴。 2、听课文录音,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感受一下温晴的济南的漂亮风光。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常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笔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 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掩盖下的山景。 (过渡: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觉美、表现美的)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纳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同学来朗读这一段。 (2)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掩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3)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观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熟悉。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
4、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4)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仿照,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奇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终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仿照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沟通,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终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觉。 1、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布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胜利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争论,沟通归纳: A、融情于景 B、绽
5、开联想 C、巧用修辞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依据图片想象并发觉美,用几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由此延长。 观看漂亮的画面,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吧。播放钱塘潮大潮的视频图像,在钱塘潮壮阔的景象和雄壮的声音中发觉美,并运用今日学过的方法表现美。 六、结语: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你热忱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观看生活,愿你发觉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样绚烂。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
6、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2、学会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并把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3、明白“力气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端午赛龙船的精彩场面描写。 2、运用正面描写、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方法,有条理的写好一个场面。 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帮助手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仔细阅读以下资料,了解、作品。 1、: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像 2、作品:代表作边城长河等,作品表现湘西漂亮的风光和纯朴的民俗风情。端午日就选自边城。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三)小组合作解决不
7、懂的地方。 (四)独立完成以下课前作业。 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蘸(zhn)酒 呐(n)喊 地窖(xu) 泅(qi)水 枯燥(zo) 擂鼓(li) 节拍(pi) 2、除“端午节”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哪些被明文规定为法定节日? 答:传统节日春节农历01/01 、元宵节农历01/15、清明节农历04/05、端午节农历05/05 、彝族火把节农历06/24 、七夕节农历07/07、中秋节农历08/15 、重阳节农历09/09 、过小年农历12/23 、除夕农历12/30等。 法定节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 3、全文紧扣 端午日 绽开,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舟
8、场面,按“ 争看划船 竞追鸭子 完毕赛事 ”的思路绽开,按 时间 挨次来安排材料。 4、茶峒人过端午有什么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概括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捉鸭子。 这些风俗习惯中详写的是赛龙舟。详略安排,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详写赛龙舟,是由于它最具代表性,最能表达节日的气氛和民族精神。 二、学习研讨: 导入激趣: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用什么方法描写赛龙舟的场面?并找出相关的句子。 答:正面描写(桨手、带头的、锣手、鼓手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和侧面衬托(两岸人呐喊助威)相结合的方法。 如: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9、动作描写“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虚实结合:实写鼓手船手的协作,虚写即采纳联想想象(“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积存重要的文言词语,如“隶、异、奇、利、扳、文理、稍稍、来宾、环谒、泯然”等,把握它们的读音、词义。 2、结合解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阅读、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3、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状况。 4、懂得本文所寓含的道理:人的天资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能造就人才。 5、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学问。 2
10、、理解方仲永由五岁能诗,到“泯然众人”这一变化的缘由。 学习难点 1、理解的思想观点,并能作出评价。 2、了讲解理散文中的叙事技巧。 学习方法 1、自主阅读法。 2、合作争论法。 3、竞赛法。 教具预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设计 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勤奋的名言警句,(以下参考)如: 1、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 2、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 3、被誉为“创造大王”的宏大的科学家和创造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说得很好,古人说:
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知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假如你不进展学习,不承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消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仆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学生分组,说出的名言警句正确的,给本组加2分。 听讲,思索。 二、简介:(多媒体显示):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他诞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安石少
12、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仁宗庆历进士。王安石不像一般士大夫那样,热衷于追求个人名利,而是要在经国治民方面作出些成绩。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见,要求转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气,以防止大规模的农夫起义,稳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
13、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见,为变法革新效劳。王安石的政论文,不管长篇还是短制,构造都很严谨,办法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实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规律力气。 找一名学生朗读,其他人听读,了解记忆。 三、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 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多媒体显示) 隶(l)扳(p)谒(y)邑(y) 矣(y)泯(m)称(chn) 卒(z)焉(yn)耶(y) 2、复读课文,读清句读。 教师提示朗读时留意以下语句的停顿。 多媒体显示: 1、仲永/生五年 2
14、、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让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后,同桌为一组,绽开对抗竞赛,底分均为100分,每发觉一处错误扣5分,扣完即止。 第一轮:翻译课文 同桌每人口头翻译课文一段。相互质疑、评价、记分。 其次轮:认读课文,(多媒体显示):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
15、观者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求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第三轮:文言学问大评比。(多媒体显示): (1)解释带点的字 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并自为其名 指物作诗立就 稍稍来宾其父 或以钱币求之 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受之于天 贤于材人远矣 得为众人而已耶 (2)一词多义 其 其诗以养父母 其文理皆可观者 父利其
16、然 其受之天 如此其贤也 彼其受之天 之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以钱币求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受之天于 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来宾其父父利其然 伤仲永父异焉 (4)翻译以下句子。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得为众人而已耶? 如有困难,教师点拨。仲裁权归教师。 (明确): (1)属于曾经题上完成慢慢有的(人)四处访问相当完全承受赛过能够 (2)其:他的,指方仲永的代方仲永写的诗这样他他的他。之:代“书具”代“仲永”代“仲永写的诗”代“仲永的诗”“方仲永很有才这件事”构造助词“的”调整音节,无意义。于:引出对象在
17、表示比拟介词,从。 (3)奇:对感到惊异 来宾:把当作来宾,以来宾之礼相待 利:认为有利 伤:为哀伤 异:对感到惊异(惊诧) (4)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想成为一个寻常的人唯恐都不能够吧? 4、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的观点,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多媒体出示相关题目: (1)方仲永的变化经受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缘由是什么? (3)最终一段的谈论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仲永的变化经受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其次阶
18、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凡之人。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明,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仲永最终平凡无奇,又以“闻”的形式。“闻”和“见”有机结合,表达真实可信。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方仲水才能初露的情形,示意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凡的情形,引人深思。详略处理,有力突出文章主旨,表达“伤”的含义。 (2)从方仲永个人状况来看,缘由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
19、利,目光短浅,“不使学”。从道理上讲,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由于“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承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学生听读课文,标画字音、断句。 请一名学生认读并领读。把握字音。 依据教师提示,学生齐读课文,读清句读。 学生自读课文,参照解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按要求进展竞赛、评价、记分 这是一段尚未标点的文章,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同桌两人交叉认读,竞赛方法同上 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写答案,同桌一组竞赛,找二人板演,相互竞赛。 每一道测试题的”单数题由左边同学完成,双数题由右边完成。 学生边读边思索思索、然后合作争论沟通,并自由发言
20、。 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齐读课文两遍。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并背诵。课外收集被人誉称为“天才”的例子,探究他们的成长微妙。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四 设计理念: 这首诗的内容简洁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尝语言。教学中采纳诵读法,争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想表达的是阅读与口头表达和写作相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在深入感受的根底上,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长。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在诗文所表达的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一年级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