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教案(12篇).docx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数学上册教案(12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12篇) 4.1从问题到方程:教案 【学习目标】 1.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方程描述;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3.通过观看,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导学提纲】 1.左右两个图形中的天平都是平衡的,请答复以下问题: (1)你能知道左图中的食盐有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右图中两个一样小球的质量相等,你能知道这两个小球的质量吗? 4.1从问题到方程:同步练习 1.(20xx?哈尔滨)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
2、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选项是() A.21000(26x)=800x B.1000(13x)=800x C.1000(26x)=2800x D.1000(26x)=800x 【分析】题目已经设出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可知螺母的个数是螺钉个数的2倍从而得出等量关系,就可以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6x)人生产螺母,由题意得 1000(26x)=2800x,故C答案正确, 应选C 【点评】此题是一道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应用题,考察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及把握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4.1从问
3、题到方程测试 1.某学校组织600名学生分别到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野生动物园的人数比到植物园人数的2倍少30人,若设到植物园的人数为x人,依题意,可列方程为_. 2.某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要3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20天,若甲队先做若干天后,由乙队接替完成剩余的任务,两队共用25天,求甲队单独工作的天数,设甲队单独工作的天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_. 3.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000个螺母,一个螺钉需要配两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依据题意可列方程得_. 4.某商店换季促销,将一件标价为240元的T恤8折售出,仍
4、获利20%,若设这件T恤的本钱是x元,依据题意,可得到的方程是_.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并能进展简洁应用; 2.进一步进展数感,增加对勾股数的直观体验,培育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的力量,建立数学模型。 3.会通过边长推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制困难和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阅历,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展运用数学的信念和力量,初步形成积极参加数学活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身边熟识的事物,从多种角度进展数感,会通过边长推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
5、三角形,并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教学难点 会辨析哪些问题应用哪个结论。 课前预备 标有单位长度的细绳、三角板、量角器、题篇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请学生复述勾股定理;使用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已知ABC的两边AB=5,AC=12,则BC=13对吗? 创设问题情景:由课前预备好的一组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演示教材第9页古埃及造直角的方法。 这样做得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提出课题: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讲授新课: 如何来推断?(用直角三角板检验) 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多少?(一份视为1)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就是说,假如三角形的三边为,请猜测在什么条件下,以这三边组成的三角形是
6、直角三角形?(当满意较小两边的平方和等于较大边的平方时) 连续尝试: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5,12,13;6,8,10;8,15,17. (1)这三组数都满意a2+b2=c2吗? (2)分别以每组数为三边长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吗? 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意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意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例1一个零件的外形如左图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右图所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随堂练习: 以下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
7、角形的三边长?说说你的理由。 9,12,15;15,36,39; 12,35,36;12,18,22. 已知?ABC中BC=41,AC=40,AB=9,则此三角形为_三角形,_是角。 四边形ABCD中已知AB=3,BC=4,CD=12,DA=13,且ABC=900,求这个四边形的面积。 习题1.3 课堂小结: 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意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意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勾股数扩大一样倍数后,仍为勾股数。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教学学问点: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
8、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力量训练要求:1.学会观看图形,勇于探究图形间的关系,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好玩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有用性,表达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发觉给定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 例如:欲登
9、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多长的梯子? 依据题意,(如图)AC是建筑物,则AC=12米,BC=5米,AB是梯子的长度。所以在RtABC中,AB2=AC2+BC2=122+52=132;AB=13米。 所以至少需13米长的梯子。 2、讲授新课:、蚂蚁怎么走最近 出示问题: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行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的值取3). (1)同学们可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小组争论) (2)如图,将圆柱
10、侧面剪开绽开成一个长方形,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画对了吗? (3)蚂蚁从A点动身,想吃到B点上的食物,它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学生分组争论,公布结果) 我们知道,圆柱的侧面绽开图是一长方形。好了,现在咱们就用剪刀沿母线AA将圆柱的侧面绽开(如下列图). 我们不难发觉,刚刚几位同学的走法: (1)AAB;(2)ABB; (3)ADB;(4)AB. 哪条路线是最短呢?你画对了吗? 第(4)条路线最短。由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做一做:教材14页。李叔叔随身只带卷尺检测AD,BC是否与底边AB垂直,也就是要检测DAB=90,CBA=90.连结BD或AC,也就是要检测
11、DAB和CBA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很明显,这是一个需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随堂练习 出示投影片 1.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展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动身,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时后乙动身,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2.如图,有一个高1.5米,半径是1米的圆柱形油桶,在靠近边的地方有一小孔,从孔中插入一铁棒,已知铁棒在油桶外的局部是0.5米,问这根铁棒应有多长? 1.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依据题意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解:(如图)依据题意,可知A是甲、乙的动身点,1000时甲到达B点,则AB=26=12(千米);乙到达C点,
12、则AC=15=5(千米). 在RtABC中,BC2=AC2+AB2=52+122=169=132,所以BC=13千米。即甲、乙两人相距13千米。 2.分析:从题意可知,没有告知铁棒是如何插入油桶中,因而铁棒的长是一个取值范围而不是固定的长度,所以铁棒最长时,是插入至底部的A点处,铁棒最短时是垂直于底面时。 解:设伸入油桶中的长度为x米,则应求最长时和最短时的值。 (1)x2=1.52+22,x2=6.25,x=2.5 所以最长是2.5+0.5=3(米). (2)x=1.5,最短是1.5+0.5=2(米). 答:这根铁棒的长应在23米之间(包含2米、3米). 3.试一试(课本P15) 在我国古代
13、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好玩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心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假如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为多少? 我们可以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 解:如图,设水深为x尺,则芦苇长为(x+1)尺,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x+1)2=x2+52,x2+2x+1=x2+25 解得x=12 则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长13尺。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解决了生活中的几个实际问题。我们从中可以发觉用数学学问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将它们转
14、化成数学模型。 、课后作业 课本P25、习题1.52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学问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会进展有理数减法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意识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和克制困难的士气,从中体会胜利的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异号两数相减。难点:异号两数相减。 教学方法:引导发觉法 教具预备: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表达有理数加法法则。 2.两个有理数的和肯定大于每一个加数吗? 3.10比3大多少?10比-3大多少?-10比3大多少?如何计算? 4.3-10有意义吗?它应当等于多少? 注:问2是要向学生强调,两数的和不肯定大于每
15、一个加数,一个数加一个非零的有理数,其和可能增加也可能削减。问3是向学生说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多少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要用减法运算。问2和问3都是为了引入新课而设计的。 .新课讲解: 1.由问2、问3讲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在正有理数范围内3-10是没有意义的,由于3比10小,问3比10大多少,问题的本身就有问题,但引入负数就不同了。假如你有3元钱向售货员买了10元的物品,假如售货员让你先把物品拿走,那么你将欠售货员7元。这件事实如用算式表达,即3-10=-7。 由实际运算的例子归纳有理微减法法则。 考察:3-10=3+(-10)=-7,3-(-10)=3+10=13, (-10)-(-3)=
16、-10+3=-7,(-10)-7=-10+(-7)=-17。 等式左边的运算结果,用减法意义求出。3比10大-7,3比-10大13,-10比-3大-7,-10比7大-17,或画数轴,让学生观看得出。考察以上计算后。提问:减法是否都可转化为加法计算?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讲解例题: (l)补充例题:问15比5高多少度?15比-5呢?-5比15呢? 解:15-5=10,15比5高10; 15-(-5)-15+5=20,15比-5高20; -5-15=-5+(-15)=-20,-5比15高-20。即-5 比15低20。 (2)教科书例1、例2。 .做
17、一做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82页练习第13题。 .课时小结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课后作业 1.习题2.6A组第19题,B组选做。 2.5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 2.(题型一)李明的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计算|(-3)+_|,其中“_”是被墨水污染而看不到的一个数,他翻看了后边的答案得知该题的计算结果为6,那么“_”表示的数应当是。 3.(考点一)计算:(1)-2- (+10); (2)0-(-3.6); (3)(-30)-(-6)-(+6)-(-15); 2.5有理数的减法测试 16.下表记录了七年级(1)班一个组学生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正号表示比标准体重重,负号表示比标准体重轻),标准体重是
18、50 kg. 姓名小明小丁小丽小文小天小乐 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kg)-5+3-7+4+60 (1)谁最重?谁最轻? (2)最重的比最轻的重多少千克?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依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能够依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楚、有效地展现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猎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统计图是展现数据的重要方法,它也常常消失在媒体上、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熟悉、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育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力量及统
19、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亲密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依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宜的统计图,培育统计观念、 难点: 1、依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宜的统计图、 2、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猎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我们会常常见到一些统计图、最近,我在一本百科全书上就遇到了这样的状况: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人类生存至少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并不是许多,由于诞生的人口和死亡的人口大致持平、然而随着农业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人口开头
20、急剧增加、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平均每4天要诞生100万以上的婴儿、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人口的过快增长已造成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例如食品短缺和城市过分拥挤等、 下面我们来看两幅统计图,了解一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百分比分布及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或许能让我们很好地了解世界人口的状况、 课件出示相关图示、 师:你会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大?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20xx年,世界人口猜测将到达多少? 生: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元1500年,人口达4.25亿;在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率的状况变化不大;但从公元1800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数学 上册 教案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