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范本.pdf
《危化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范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化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范本.pdf(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预案编号:化预案2010 2号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日期:2010 年 04 月 20 日 实施日期:2010 年 05 月 15 日 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应急预案编制人员 分工 姓名 职务 签字 预案负责人 安全技术研发经理 预案编制人 安环科科长 预案校核人 质检科科长 评审组成员 生产中心厂长 工程设备经理 技术科科长 技术科主任 预案审批人 总经理 批 准 我公司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已于 2010 年 05 月 15 日修订完毕,现予以批准发布并开始实施。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
2、产事故应急预案是指导公司应对突发事故进行抢险救援的技术性文件。各部门、车间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签发人:2010 年 05 月 15 日关于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发布的通知 各部门、车间: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有效地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强化事故管理的责任,明确事故应急处理中各级人员的职责,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根据 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相关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明确各自职责、责任,并积极参加演练。根据公司预案管理制
3、度的规定,制订公司具体的学习和演练计划,各项应急措施能真正落实到位,以有效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本预案发布之日开始实施。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2010 年 05 月 15 日目录 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应急预案体系.1.5 应急工作原则.2 危险性分析.2.1 公司概况.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 生产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2.2.2 物料的危险特性(见附件).2.2.3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2.4 危险目标的确定.2.5 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分布.3 指挥机构及职责.3.1 指挥部及设
4、置.3.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指挥部职责.3.3 职责分工.4 预防与预警.4.1 危险源监控.4.2 预警及信息报告.5 应急响应.5.1 应急响应系统(见附件).5.2 响应分级.5.3 响应程序.5.4 响应结束.6 信息发布.7 保障措施.7.1 信息保障.7.2 应急队伍保障.7.3 应急物资.7.4 应急经费.7.5 应急队伍.8 培训与演练.8.1 应急预案的培训.8.2 预案的演练计划.8.3 预案的演练总结.9 奖惩.10 事故处置方案.10.1 火灾处置方案.10.2 泄漏处置方案.10.3 化学品灼伤处置方案.10.4 中毒处置方案.10.5 机械伤害、触电处置方案.11
5、 附则.12 附件.12.1 公司平面布置及危险源分布图.12.2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图.12.3 应急救援人员联系表.12.4 应急救援物资一览表.12.5 应急响应系统图.12.6 应急程序图.12.7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2.8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急救措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在事故、事件发生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着“预防为先、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
6、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 69 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0 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十一届第 6 号)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 17 号令;5)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44 号 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7)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56 号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
7、第 493 号 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352 号 1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7号 11)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 号 12)浙江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84 号 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 15)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厅应急200973 号 19)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安全评价报告(2009 年)
8、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等。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主要处理火灾爆炸、泄漏、化学灼伤、中毒、触电以及机械伤害等事故事件,当出现重大伤亡事故或者超出本预案处理能力时,需及时汇报相关救援部门寻求支援。1.4 应急预案体系 本厂的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应急行动记录等文件构成:(1)综合应急预案 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并针对危险化学品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由于本公司生产规模较小,故不另编专项应急预
9、案,只将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纳入本综合应急预案。(2)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3)应急行动记录 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作的通信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详细的应急行动记录便于应急事件结束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1.5 应急工作原则 应急工作应本着“预防为先、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具体为:(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预防和事故,切
10、实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当地人民政府及安监局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3)快速响应,果断处置。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散和爆炸,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
11、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危化品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2 危险性分析 2.1 公司概况(略)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 生产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危险性类别 CN号 存放 地点 最大 存量 火灾分级 备注 1 氮 压缩的 第 2 类第 2.2 项非易燃无毒气体 22005 气瓶存放点 10 瓶 戊类 2 液氨 第 2 类第 2.3 项毒性气体 23003 储罐 2T 乙类 3 正丁醇 第 3 类易燃液体 33552 储罐 10 乙类 4 乙醇 第 3 类易燃液体 32061 危险库房 2
12、甲类 5 甲苯 第 3 类易燃液体 32052 危险库房 2 甲类 易制毒 6 二甲苯 第 3 类易燃液体 33535 危险库房 2 甲、乙类 7 甲醇 第 3 类易燃液体 32058 危险库房 2 甲类 8 甲基丙烯酸甲酯 第 3 类易燃液体 32149 危险库房 4 甲类 序号 化学品名称 危险性类别 CN号 存放 地点 最大 存量 火灾分级 备注 9 丙烯酸正丁酯 第 3 类易燃液体 33601 危险库房 2 乙类 10 苯乙烯 第 3 类易燃液体 33541 危险库房 3.6 乙类 11 哌啶 第 3 类易燃液体 32106 危险库房 0.2 甲类 易制毒 12 丙烯腈 抑制了的 第
13、3 类易燃液体 32162 危险库房 3.6 甲类 剧毒品 13 活性碳 第 4 类第 4.2 项易于自燃的物质 42521 原料仓库 7/14 过硫酸铵 第 5 类第 5.1 项氧化性物质 51504 实验室 0.005 乙类 15 苯胺 第 6 类第 6.1 项毒性物质 61746 危险库房 20 丙类 17 2,4二甲基苯胺 第 6 类第 6.1 项毒性物质 61753 危险库房 2 丙类 18 对硝基氯苯 第 6 类第 6.1 项毒性物质 61678 原料仓库 5/19 氰乙酸乙酯 第 6 类第 6.1 项毒性物质 61646 原料仓库 1 丙类 20 水杨醛 第 6 类第 6.1 项
14、毒性物质 61599 原料仓库 1 丙类 21 4-硝基邻二甲苯 第 6 类第 6.1 项毒性物质 61675 原料仓库 5 丙类 22 氯化亚砜(亚硫酰氯)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81037 乙类库房 19 丙类 23 发烟硫酸 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81006 储罐 10 乙类 易制毒品 24 盐酸 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81013 储罐 10/易制毒品 25 乙醇胺 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82504 原料仓库 1 丙类 26 氢氧化钠 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82001 储罐 10 丁类 27 甲醛溶液 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83012 储罐 16 乙类 28 氯化锌 第 8 类腐蚀性物质
15、83504 原料仓库 10/2.2.2 物料的危险特性(见附件)2.2.3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我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较多,其危险有害因素有:2.3.1 火灾、爆炸 1)本项目主要涉及的反应类型有磺化、氯化、溴化、聚合、缩合、水解、中和、还原、烷基化等反应,涉及的单元操作有加热、负压操作、加压操作、物料输送、冷却冷冻、压滤干燥、蒸馏、吸收、混合和粉碎等。在这些反应过程中及单元操作过程中,以及特殊作业(开车、停车、检修、动火)中,因对物料特性及工艺条件掌握不透彻,或因操作失误,设备缺陷及电气防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2)互为禁忌的物料因违规贮存,违章作业引发火灾、爆炸
16、事故。2.3.2 中毒窒息 1)中毒窒息通常因火灾爆炸、物料泄漏和操作失误造成。特别是使用毒性物质过程中因误食、吸入或经皮肤接触都可能引起人员中毒,剧毒品(氯、丙烯腈)的管理不严,流向社会还可能被坏人利用造成恶性事故。2)在各反应过程中因易燃物料的泄漏,引起物料蒸发,使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标,引发中毒窒息。3)在入罐、入釜等有限空间内检修作业时,由于检修前,设备内部的易燃、有毒气体未置换或置换不彻底,引发人员中毒窒息。2.3.3腐蚀、灼烫 1)该企业使用的腐蚀性物质较多,设备、设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腐蚀而泄漏,引发事故。2)因腐蚀性物质泄漏引起操作人员灼烫,或在对腐蚀性物质操作过程中,
17、因个体防护不到位,引起灼烫。3)高温设备、管道、物料(蒸汽、导热油)泄漏发生灼烫。2.3.4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触电(含雷击和静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低温冻伤、粉尘危害、噪声振动、淹溺等危险有害因素。生产场所危险、有害因素 序号 装置名称 危险、有害因素 1*车间 火灾、其他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其他伤害(如噪声)等 2*车间 火灾、其他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其他伤害(如噪声)等 3*车间 火灾、其他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
18、击、其他伤害(如噪声)等 4*车间 火灾、其他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其他伤害(如噪声)等 5*车间 灼烫、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其他伤害(如噪声)等 6*车间 火灾、其他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窒息、灼烫、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其他伤害(如噪声)等 2.4 危险目标的确定 根据危险源和风险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场所为应急救援危险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目标:5#目标:2.5 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分布 本公司配有室外消火栓 3 个,室内消火栓 15 个,消防水带 21 盘,干粉灭火器 1
19、18 只(其中 35kg 推车式 4 只),CO2灭火器 6 只,应急水泵 1 台,过滤式防毒面具 10 副,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 套。厂区各危险有毒场所均配有相应的消防器材,个体防护器具、安全警示标志、应急淋洗装置等,并在易燃液体储罐区、库房、生产场所安装有可燃气体报警仪,有毒气体报警仪。3 指挥机构及职责 3.1 指挥部及设置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辖抢险、医疗、运输、警戒、通讯、咨询 6 个工作小组。发生事故时,以领导小组为基础,设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总经理任总指挥,安全主管经理、生产厂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厂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指挥部设在总经理办公室,协
20、调全厂统一行动,日常工作由总经办负责。3.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指挥部职责 3.2.1制订、修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2.2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训练和学习,督促、检查做好各项救援准备工作。3.2.3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信号,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和全厂的应急救援行动,必要时请有关单位支援。3.2.4向上级报告和向友邻单位及时通报情况。3.2.5组织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总结、吸取安全(环保)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3.3 职责分工 3.3.1 总指挥职责:发生重大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21、;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等。3.3.2 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代替总指挥进行现场指挥。3.3.3 抢险组职责:负责抢险抢修、灭火、搜救伤员等工作。3.3.4 医疗组职责:负责伤员现场救护、洗消工作。3.3.5 运输组职责:负责运送伤员,保障救援物资供给等工作。3.4.6 警戒组职责:负责治安、警戒、疏散、巡逻检查。3.4.7 通讯组职责:负责对外报警,对内下达指挥部救援命令等工作。3.4.8 咨询组职责:负责提供查找事故所在位置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事故走向,协助总指挥下达救援指令。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针对公司确定的危险源,公司
22、采取人员巡查与仪器探测监控相结合的监控方式,以确保生产安全。通过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组织整改,把事故隐患控制在萌芽中;通过在易燃液体库房、生产场所安装可燃气体探测报警仪器,及时发现并控制可燃液体泄漏,消除事故隐患。为尽量避免事故发生或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控制事态扩展,加强公司预防机制,公司应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A、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B、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C、车间、库房加强通风,完善避雷设施。D、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E、保证消防设备器材的有效使用。F、保证各类报警仪器的有效使用。4.2 预警及信息报告 公司将用于个体防护、医疗救
23、援、通讯报警装备及器材配备齐全并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普通事故、故障、事件,事发部门可直接解决的,由现场指挥人员直接解决,事后依据相关程序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较大事故现场人员无法直接解决但公司内部可以解决的,现场人员应及时通知公司应急部门,由公司组织力量解决。较大以上事故,公司内部力量无法完全解决的,公司在组织力量延缓事故发展的同时,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前来救援。5 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系统(见附件)5.2 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事件的危害程度,所造成的影响,将预案响应分为三级响应。级响应:如机械故障、操作失误等引起的轻微泄露、冲料等较轻事故时;可由现场指挥人员直接解决,事后依照相关程序向安
24、全部门汇报并记录在案。级响应: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较大泄露、电气伤害、机械伤害等较严重事故时,启动级预案响应,部分或全部应急机构人员参与救援工作,并视情况报告相关部门组织。级响应:由各种原因造成火灾爆炸、大面积泄露、人员中毒、自然灾害、出现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事件时,启动级预案响应,全部应急机构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并报相关部门组织请求支援。5.3 响应程序 5.3.1 事故、事件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若自己无法解决险情应立马脱离现场并迅速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5.3.2.总指挥根据事故报告立即到现场进行指挥(总指挥不在现场由副总指挥负责指挥)。指挥、组织事故车间人员撤离,同时发出警
25、报,指挥、引导有关人员、周边单位以及厂区外的过往人员和居民向上侧风向或两侧安全地带疏散、撤离。同时,根据事态的发展及时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消防队等有关部门汇报,必要时请求增援。5.3.3 分析组及时查找事故所在位置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事故走向,协助总指挥下达救援指令。5.3.4 通讯组及时向救援小组传达救援指令,视险情需要拨打相关报警电话,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救援人员设备。5.3.5 抢险组按照应急救援程序采用适当救援工具进行抢险救援工作。若事故扩大,超出公司应急救援能力,应及时撤离应急人员以及下风向人群至安全距离。5.3.6 警戒组依据可能发生的品事故类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安全生产 事故 应急 预案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