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快速阅读训练探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快速阅读训练探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快速阅读训练探讨.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1/11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快速阅读训练探讨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快速阅读训练探讨 摘 要 根据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和视听跨通道等相关理论,探讨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实施快速阅读训练的新模式及预后结果,尝试探索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用听觉带动视觉浏览速度的新方法,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并且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快速阅读能力。关键词 听读;快速阅读;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9)01-0081-08 一、引言 教育部早在 2004 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较低的材料时速度应达
2、到每分钟 100 词到 120 词。自 2006 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增加快速阅读试题后,快速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 更多的重视。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深入,传统的重内容轻速度的阅读能力培养模式应该得到改善,教育者应借助网络环境提供的有利条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笔者基于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视听跨通道等相关理论,探讨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实施快速阅读训练的新方法及预后结果,尝试探索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用听觉带动视觉浏览速度的听读法,以期在快速阅读训练方面有所突破。二、理论基础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官在获取信息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早在 20
3、世纪 60 年代,心理学家 Treicher 就已经证实在通常情况下,大脑可记忆 10%读过的信息,20%听到的信息,30%看到的信息,50%看并听到的信息。科学研究表明,在所有抵达大脑的信息中,通过视觉渠道获得的信息占 83.3%;其次是听觉,占 11%1。可见,通过视听两个渠道可获得绝大部分信息(约占 94.3%)。这表明,参与学习的感官越多,发挥的作用越充分,则越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认知效率。而听读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在视觉快速浏览文本的同时辅以同步的听觉刺激,利用听觉带动视觉,
4、提高视与听联合传递信息的效率,从不同感官通道刺激学习者的大脑,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多个感官参与了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故视听结合的多通道阅读效果在理论上要优于单渠道的视读效果,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巩固学习效果。此外,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也使得快速听读的实施成为可能。教学活动的实施借助了 能够承载声像图文的计算机多媒体,-最新资料推荐-3/11 为学习者提供了 多维动态的认知环境,拓宽了 学生接受信息的通道带宽2。多媒体环境下多通道的语言输入十分有助于学习者语言文化和文体图式的建构3。学习者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帮助,通过多渠道获得必要的学习资料,并按照自己的要求来选择
5、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充分发挥不同感官的功能和作用,从各个角度接受信息刺激而获得大量知识4。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全面整合使得听说读写的界限不再明显,出现了 许多交叉课型5。因此,笔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平台,在快速阅读课堂上尝试采用多感官学习的方法,通过拓宽信息输入通道,将听读与视读有机结合起来,以听觉带动视觉,大胆尝试了 新的快速阅读训练模式(简称听读)。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两个假设:1.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听读训练方法是可行的;2.听读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加本实验的学生为哈尔滨商业大学 2009 级的 23
6、3 名学生。其中男生 81 名,女生 152 名,按照高考英语成绩分成两组:快组入学成绩较高(见表 1,表 2),平均分为 112.374,慢组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平均分为 105.6347,Sig.(2-tailed)为 0.0000.05,说明快组中实验班和控制班无显著差异。慢组实验班与控制班之间入学成绩平均分分别为 106.8267和 104.1383(见表 5,表 6),Sig.(2-tailed)为 0.2670.05,说明慢组中实验班和控制班无显著差异。(二)研究工具 本实验采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快速阅读水平测试卷、访谈及课堂信息综合反馈表等。调查问卷、各类测试及课堂信息综合反
7、馈表用于定量分析,对学生的访谈用于定性分析。实验所使用的统计软件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PSS13.0。(三)研究过程 实验前根据高考英语成绩确定快慢组以及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际授课过程中,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师、授课时数、授课内容和授课环境均相同,尽量排除其它人为因素的干扰,控制干扰变量。实验班采用听读模式,即在阅读时辅以与阅读文本同步的朗读声音,利用听觉带动视觉,加快阅读速度。学习者若要做到视听同步,即在阅读的同时听到所读内容,就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严格按照其规定速度进行阅读,期间不能随意调整速度。教师统一控制页面,读过的文本逐行变淡,学生没有重读的机会。-最新资料推荐-5/11 读完之后立即
8、切换界面,在规定时间内做阅读理解测试题,并记录所用练习时间。控制班的视读模式则比较自由,尽管读过的文本也会逐行变淡,无法回视,但是由于属于传统的无声阅读,不必保持视听同步,因此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可对速度略作调整。每次课上收集的信息输入表格,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四、数据分析 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快速听读实验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得到了大量数据的支持。现以 SPSS 统计软件对实验中各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具体阐述。(一)快慢组实验前快速阅读成绩比较 实验前进行了阅读初始水平测试。经独立样本 T 检验(表 7,表 8)后得出快慢两组平均分分别为 13.3858 和 12.2617(试卷总分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 环境 快速 阅读 训练 探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