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复习.pdf
《地图学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学复习.pdf(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篇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一、地图的基本特性 1.可量测性特殊的数学法则 地图投影、比例、尺地图定向 2.直观性地图语言 符号、注记、颜色 3.一览性制图综合概括 二、地图的概念 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地图的分类 1.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六大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各种独立目标;大比例尺地图:1/10 万,1 中比例尺地图:1/100 万,1/1
2、0 万 小比例尺地图:0,1/100 万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 千 1:1 万 1:万 1:5 万 1:10 万 1:25 万 1:50 万 1:100 万 2.专题地图 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自然专题地图:地质图、地貌图等 人文专题地图:政区图、人口图、经济图等 其他专题地图:航空图、航海图、城市地图 地图的基本内容 数学基础 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 地理要素 普通地图:自然和人文要素 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整饰要素 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
3、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地图用途和基本功能 二、地图的基本功能 1.传输功能 编图者信息源用图者目的地 2.信息载负功能 空间信息载体:直接信息、间接信息 3.模拟功能 空间模型 形象符号模型:等高线 4.认知功能 空间认知:空间定位、格局、相互关系、时空变化等 图形认知:数量和质量特征 地图的成图过程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一般过程 1.地图设计根据要求收集资料,确定比例尺、投影,选择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 2.数据输入将作为制图资料的图形、图像、统计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形式,以数据库形式记录在计算机可存储介质上 3.数据处理加工处理数据,建立新编地图以数字形式表达的
4、图形 4.图形输出将数字地图变成可视的模拟地图形式 第二篇 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一、地图的分幅 编图、印刷、保存、使用方便 地图分幅的方法 分幅方式 矩形分幅 经纬线分幅 优点 图幅之间便于拼接 不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方便印刷 图幅有明确的地理范围 可分开多次投影,变形较小 缺点 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图廓为曲线时拼接不便 变形较大 可能破坏重要地物的完整性 高纬地区面积缩小,不便印刷 适用范围 挂图、地图集 地形图、大区域分幅地图 三、我国基本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顶点的编号怎么看 分成 1:10 万时是 33 J-50/J50 横列号=纬度/4 +1 纵行号=经度/6+3
5、1 东经 纵行号=31-经度/6 西经 代表取整 旧分幅编号法 1:100 万为基础 J-50 1:50万-A/B/C/D 1:25万-1 16 1:10万-1 144 1:10 万为基础 J-50-5 1:5万-A/B/C/D 1:万-B-14 以 1:5 万为基础 1:1万-1 64 1:5 千 2-A D以 1:1 万为基础 ppt 图廓经度 10930 受不了啊,全部图解算了 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第三篇地图投影 二、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 地图投影的实质:建立平面上的点 x,y和地球表面上的点,
6、之间的函数关系;即 x=f1,y=f2,地图投影概念源于西方古地中海,采用几何透视的方法来实现球面上的曲线向平面转换;传统意义上针对地球是静态的,地图是二维的、矢量的;三维地图日趋发展 地图投影变形概念与定义、长度比、长度变形、面积比、面积变形、角度变形变形/不变形-1 主比例尺:在计算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普通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和线以外的其它部分的比例尺;变化比较复杂,以投影种类、投影性质的不同,常常是随着线段的方向和位置而变化;变形椭圆:地球面上一无穷小的圆在平面上一般被描写为一无穷小椭圆;这个椭圆
7、是由于投影变形而产生,故称此椭圆为变形椭圆;主方向的性质:1、地球面上的正交线投影后仍然正交;2、投影后具有最大长度比和最小长度比;地图投影分类 按变形性质:等角、等面积、任意等距属于任意 按投影方式:1.几何投影: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辅助面上,借助辅助面将椭球面展开成平面套定义 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为正轴、横轴、斜轴 按辅助投影面类型圆锥,圆柱,方位 按辅助投影面与地球面的相切或相割关系划分切投影、割投影 2.条件投影:在几何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按数学法则加以改造形成的;地图投影的一般命名方式:正轴等角切圆柱投影 几类常见的地图投影 圆锥投影 适宜作为中纬度处沿纬线伸展的
8、制图区域 等角圆锥投影 我国 1978 年后采用等角圆锥投影作为百万分之一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圆锥投影变形特点 变形只与纬度有关,与经差无关,同一纬线上的变形是相同的;切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上长度比等于 n;=1,其余纬线上长度比均大于 1,并向南、北方向增大;在割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 n1=n2=1,变形自标准纬线向内、向外增大,在标准纬线之间 之间 n1.切圆锥投影变形 割圆锥投影变形 记法:纬线长度比根据一般规律,经线长度比等面积mn=1,等角时与等面积相反m=n,等距离m=1 方位投影 方位投影的种类 1.非透视投影:等角、等面积、任意 2.透视投影:正射、外心、球面、球心、内心 怎么区
9、分啊啊啊啊啊 两极地区 正轴方位投影 赤道附近圆形区域地图 横轴方位投影 方位投影变形特点:等变形线与纬圈一致;在切方位投影中,切点上无变形,随着远离切点,变形增大;在割方位投影中,在所割小圆上,角度变形与“切”的情况一样,其他变形长度变形与面积变形则自所割小圆向内与向外增大;圆柱投影 低纬度沿纬线伸展的地区 墨卡托投影正轴等角圆柱投影 等角航线:两点间与所有经线构成相同方位角的一条曲线,是两点间的一条特殊的定位线;是等角投影,经线又是平行的直线 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投影条件 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2、投影后无角度变形;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
10、变形规律 中央经线上无长度变形 无角度变形,面积比为长度比的平方 在同一纬线上,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在同一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长度比的等变形线平行于中央子午线;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UTM 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割地球于两个等高圈上 圆柱投影变形特点:变形随纬度变化,与经差无关;在切圆柱投影中,赤道无变形,变形自赤道向两侧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割圆柱投影中,在两条标准纬线上无变形,变形自标准纬线向内和向外增大;三、地图投影的应用和变换 一、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 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 1.制图区域地理位置决定了所选择投影的种类;极地正轴方位投影 赤道附近横轴方位投影 中纬地区正轴圆锥
11、投影或斜轴方位投影 2.制图区域形状直接制约地图投影的选择;中纬度地区:沿纬线方向延伸的长形区域单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 沿经线方向略窄,沿纬线方向略宽的长形区域双标准纬线正轴圆锥投影 沿经线方向南北延伸的长形区域多圆锥投影 圆形区域斜轴方位投影 低纬赤道附近:沿东西方向长条形区域正轴圆柱投影 圆形区域横轴方位投影 3.制图区域的范围大小也影响地图投影的选择;范围小时,无论什么投影方式都无太大变形差异;对于区域广大的地图需要慎重的选择投影;制图比例尺 不同比例尺地图,对精度要求不同,投影选择不同;以我国为例,大比例地形图,量算及精确定位,选择各方面变形都较小的地图投影,如分带投影的横轴等角椭圆柱
12、投影;中小比例尺的省区图,定位精度相对降低,选择正轴等角、等积、等距圆锥投影;地图表现的主题和内容;交通图,航海图,航空图等角投影 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中的分布图,类型图,区划图等面积投影 世界时区图经线投影成直线的正轴圆柱投影 出版方式 单幅图,系列图,地图集;单幅图和系列图投影选择比较简单;地图集应该尽量采用同一系统的投影,再根据个别内容的特殊要求,在变形性质方面予以适当的变化;二、地形图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 1.概念: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是以椭圆柱作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条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照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圆柱面上,再将其展开平面而成;该投
13、影由德国高斯于 19 世纪 20 年代拟定,经克吕格 1912 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2.经纬线特征:中央经线和赤道为互相垂直的直线,其他经线均为凹向并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其他纬线均为以赤道为对称轴的向两极弯曲的曲线,经纬线成直角相交;3.变形分布规律:中央经线没有长度变形;其余经线长度比均大于 1,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在同一条经线上,长度变形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大;在同一条纬线上,长度变形随距中央经线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变形在边缘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为了保证地图的精度,采用分带投影方法,将投影范围的东西界加以限制,使其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把许多带结合起来,可以为整个
14、区域的投影;4.6 分带和3分带 我国规定1:1 万1:50 万比例尺地形图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1 万及大于1:1 万采用 3分带,小于 1:万采用经差6分带;5.坐标网 1 经纬线网 经线和纬线构成的坐标网,又称地理坐标网;作用:控制和确定地表各点和整体地形的实地位置;用于分析和计算投影变形;确定比例尺、量算不可缺少;表示:1:5 千1:25 万 以图廓形式表示 1:50 万1:100 万 图面直接绘出内图廓有加密分划短线 2 方里网 由平行于投影坐标轴的两组平行线所构成的方格网;又称直角坐标网;作用:大比例尺地图上,方便展绘点位和读图上地理坐标 表示:1:1 万1:25 万地图上绘出
15、方里网 比例尺 密度 1:1 万 1:万 1:5 万 1:10 万 1:25 万 图上距离 cm 10 4 2 2 4 实地距离 km 1 1 1 2 10 方里网建立: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上,规定以中央经线为 X轴,赤道为 Y轴,两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X值在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Y 坐标值在中经以东为正,以西为负,我国的 X值均为正,但 Y值在中经经西为负,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故将各带的坐标纵轴西移 500km,并冠以带号,称通用坐标;邻带方里网: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将邻带的坐标延伸到本带的图幅中;邻带方里网 grid of neighboring zone是投影带边缘图幅上绘制的相邻投影带的坐标
16、网;中国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是按经线分带的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位于投影带边缘的两相邻图幅,按带分别计算坐标值,两图上的坐标网不能相拼接,故影响地图的使用;为此,规定每投影的带的西边缘经差 30以内的图幅,以及东边缘一幅图内,除绘本带坐标网外,需在外图廓上加绘邻带坐标网短线,并加注千米数,以构成邻带坐标网;三 地图投影变换 研究从一种地图投影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的理论和方法;其实质是建立两平面场之间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1.解析变换法 找出两投影间坐标变换的解析计算公式;1 反解变换法:通过中间过渡的方法,反解出原地图投影的地理坐标、,代入新投影中求得其坐标;x,y,¥地理坐
17、标X,Y 2 正解变换法 不要求反解出原地图投影点的地理坐标、,而直接引出两种投影点的直接坐标关系式;3 综合变换法 将反解变换方法与正解变换方法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变换方法;通常根据原投影点的坐标 x反解出纬度,然后根据、y 而求得新投影点的坐标X、Y;2.数值变换法 在资料图投影方程式未知时,或不易求得资料图和新编图两投影间解析关系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项式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用数值逼近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两投影间的关系;3.数值-解析变换法 已知新投影方程式,而原投影方程式未知时,采取类似上述的多项式,求的资料图投影点的地理坐标、,即反解数值变换,然后代入新方程式中,即可实现两种投影间的变换
18、;第四篇 地图数据 地理变量与制图数据 一、地理变量的基本类型 一基本概念 1 地理变量: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和地理属性的定性或定量描述即构成地理 变量;2 制图数据:当地理变量用于制图时,这些变量就转化成了制图数据;制图:地理变量分级分类制图数据符号化地图符号 地理变量分类 按性质:空间数据、属性数据 作为制图数据分:点位、线性、面积、体积 二、地理变量的量表系统 基本概念:按数据的不同精度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表系统;1 定名量表:事物定性不定量 2 顺序量表:分级定性;有等级无数量 3 间隔量表:即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顺序量表+距离量的差别 4 比率量表: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图学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