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虚词归纳讲课教案.pdf
《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虚词归纳讲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虚词归纳讲课教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虚词“而、乃、何、乎”归纳而“而”在文言文中多做连词,有以下几种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如:侣鱼虾 而友麋鹿。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译为“地”“着”或不译。如:立而饮之。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成“
2、因此”“因而”。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成“以”“以此”“来”。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课文归纳训练:1.夜缒 而出()2.若亡郑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朝济 而夕设版焉()4.因人之力 而敝之,不仁()5.今行 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6.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7.秦王必喜 而善见臣()8.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9.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10.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11.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12.今日往 而不反者,竖子也()1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14.又前而 为歌曰()15.于是荆轲遂
3、就车而去,终已不顾()16.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17.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18.图穷而 匕首见()19.秦王惊,自引 而起()20.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21.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2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23.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24.今人有大功 而击之,不义也()25.臣与将军戮力 而攻秦()26.哙拜谢,起,立 而饮之()27.拔剑切 而啖之()28.劳苦而功高如此()29.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30.拔剑撞 而 破之()31.桑之落矣,其黄 而陨()32.謇朝谇 而夕
4、替()33.偭规矩 而改错()34.夫孰异道 而相安()35.屈心而 抑志兮,忍尤 而攘诟()36.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37.汝今何罪过,不迎 而自归()3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39.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40.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4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4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4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45.侣鱼虾 而友麋鹿()4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4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8.盖将自其变者 而观之/自其不变者 而观之()49.耳得之
5、而 为声,目遇之 而成色()50.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5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52.有怠而 欲出者()53.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54.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5.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5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57.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58.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 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59.后世之谬其传 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表示假设关之表示因果关系
6、可译成因此因而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表示目的关系可译成以以此来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可亲也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6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二、乃(一)“乃”最常见的用法是作副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充当状语。有以下5 种情况:1、表顺承,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于是”“就”等。如:项王乃夜驰之沛公军。2、表转折,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 等。如:何乃太区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注:“何乃”可译为
7、“怎么能”,单独“乃”可译为“竟”)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如: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等。如: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5、表限制或条件,可译为“才”。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二)第二人称代词,如: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课文归纳训练:1.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2.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3.臣乃得有以报太子()4.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5.於期 乃前曰:“为之奈何?”()6.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7.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8.乃为装遣荆轲(
8、)9.乃令秦武阳为副()10.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11.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12.而乃以手共搏之()13.左右乃 曰:“王负剑!王负剑!()14.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5.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1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7.良乃入,具告沛公()18.乃令张良留谢()19.度我至军中,公 乃入()20.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21.何乃太区区()22.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23.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表示假设关之表示因果关系可译成因此因而如余亦悔
9、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表示目的关系可译成以以此来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可亲也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三、何(一)疑问 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大王来何操。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然则何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虚词 归纳 讲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