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通用版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通用版 2020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word 版可编辑修改)1 通用版 2020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 2020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
2、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 2020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通用版 2020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word 版可编辑修改)2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3。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3、。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精讲精练快冲关】知能学通 1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2)化学平衡的建立 反应过程 正、逆反应速率 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 反应开始 v正v逆 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 通用版 2020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word 版可编辑修改)3 反应过程中 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 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平衡状态时 v正v逆0 各组分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题
4、点练通 可逆反应的特征 1.(2019武汉质检)对于可逆反应 2SO2O22SO3 H0,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 18O2,经足够长的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18O只存在于 O2中 B18O只存在于 O2和 SO3中 C某个二氧化硫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 66 D三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 82 解析:选 C 由于 2SO2O22SO3为可逆反应,故18O存在于 O2、SO3、SO2中,故 A、B项错误;SO2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 64 或 66 或 68,C项正确;SO3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 80 或 82或 84,D 项错误。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
5、(g),已知 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AZ为 0.3 molL1 BY2为 0。4 molL1 CX2为 0。2 molL1 DZ为 0.4 molL1 解析:选 A 若 X2完全转化为 Z,则 X2、Y2、Z的浓度分别是 0 molL1、0。2 molL1、0。4 molL1;若 Z 完全转化为 X2、Y2,则 X2、Y2、Z 的浓度分别是 0.2 molL1、0。4 molL通用版 2020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word 版
6、可编辑修改)4 1、0 molL1;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所以 0 c(X2)0。2 molL1,0.2 molL1c(Y2)0.4 molL1,0c(Z)0。4 molL1。错误!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以第 2 题为例)。(1)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0.1 0。3 0。2 转化浓度/(molL1)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1)0 0.2 0。4(2)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
7、lL1)0。1 0。3 0。2 转化浓度/(molL1)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1)0。2 0.4 0 故: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 X2(0,0。2),Y2(0。2,0。4),Z(0,0。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3。一定温度下,反应 N2O4(g)2NO2(g)的焓变为 H.现将 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B C D 解析:选 D 因反应容器保持恒压,所以容器容积随反应进行而不断变化,结合气错误!可知,气体密度不再变化,说明容器容积不再变化,即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符合题意;无论是
8、否平衡,反应的 H都不变,不符合题意;反应开始时,加入 1 mol N2O4,随着反应的进行,N2O4的浓度逐渐变小,故v正(N2O4)逐渐变小,直至达到平衡,不符合题意;N2O4的转化率不再变化,说明 N2O4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符合题意.4将 0。2 molL1的 KI 溶液和 0。1 molL1 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混合液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2Fe32I2Fe2I2”的是()通用版 2020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word 版可编辑修改)5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滴入 KSCN溶液
9、 溶液变红色 滴入 AgNO3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滴入 K3Fe(CN)6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滴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A.和 B和 C和 D和 解析:选 A 设混合后溶液体积为V L,则起始时n(I)0。2 molL1V L0。2V mol,n(Fe3)20.1 molL1V L0。2V mol,若此反应不可逆,则 I和 Fe3能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无 Fe3和 I,故只需证明溶液中含 Fe3和 I,即能证明此反应为可逆反应,能建立化学平衡。现象说明存在 Fe3,现象说明有 I,现象说明有 Fe2生成,现象说明有I2生成。但是不能说明反应为可逆反应。5可逆反应 N23H22NH3的正、
10、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3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解析:选 C 因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有 3v正(N2)v正(H2),A错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2v正(N2)v逆(NH3),B错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H2)v逆(NH3)32,C正确;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v逆(H2)13,D 错误。6(2017全国卷节选)298
11、 K 时,将 20 mL 3x molL1 Na3AsO3、20 mL 3x molL1 I2和 20 mL 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aq)I2(aq)2OH(aq)AsO错误!(aq)2I(aq)H2O(l)。溶液中c(AsO错误!)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填标号)。通用版 2020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学案含解析(word 版可编辑修改)6 a溶液的 pH不再变化 bv(I)2v(AsO错误!)cc(AsO错误!)/c(AsO错误!)不再变化 dc(I)y molL1 解析:溶液的 pH不再变化,即
12、OH的浓度不再变化,所以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 项正确;当v正(I)2v逆(AsO33)或v逆(I)2v正(AsO3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于选项中的速率未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 项错误;反应达到平衡之前,c(AsO错误!)逐渐减小而c(AsO错误!)逐渐增大,故c(AsO错误!)/c(AsO错误!)逐渐增大,当c(AsO错误!)/c(AsO错误!)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项正确;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反应体系中恒有c(I)2c(AsO错误!),观察图像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c(AsO错误!)y molL1,此时c(I)2
13、y molL1,d 项错误。答案:ac 7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混合气体的密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颜色,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1)能说明 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2)能说明 I2(g)H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3)能说明 2NO2(g)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4)能说明 C(s)CO2(g)2CO(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5)能说明 A(s)2B(g)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第七 第二 化学平衡 状态 移动 学案含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