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声慢教学反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声声慢教学反思篇一:声声慢的教学反思(用) 声声慢的教学反思 湖南省宜章县第六中学 曾友娥 13549542178 声声慢编排在人教版必修四其次单元,在这一单元中,编者主要选录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的词和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是李清照经验了王朝更迭后晚年的代表作,相比柳永的词更多了些国仇家恨在其中,意境更为开阔,赏析这首词对理解李清照的一生有很大的帮助,对婉约派词风的把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声声慢也是李清照晚年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绝唱,词情凄清,催人泪下,是一篇写 “愁”的名作,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擅长选取自己日
2、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微环节来呈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孤独心境。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问与实力: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的婉约风格;过程和方法:诵读课文,鉴赏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感看法:感受声声慢的凄美,培育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实力。 我的教学设想是: 首先播放一剪梅这首歌曲来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出浓重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得到细腻的情感体验,从而自然而然的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其次,引导学生自己鉴赏本词,培育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通过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经验以及他的思想感情,做到知人论世;品尝意境美,“一切景语皆情语
3、”,“万物皆着我之色”,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最终,在拥有细腻情感与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写作实力,整体根据读、辨、品、背、写四步进行。 设计亮点: 分析课文时视野广袤,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多元化,注意学生参加的热忱。 1、初读课文。开篇我就请一名同学初读课文,叫另一位同学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快速的进入到学诗歌的状态中来,通过出示多媒体了解李清照的身世,理解了李清照晚年饱受的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后,感受着李清照低吟的名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积攒在心中的情感在此刻的朗读中倾泻而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对李清照愁情发出感慨
4、。 2、再读课文。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真正走向声声慢的更深处。此处是本课的重要环节,通过探讨声声慢中的一句千古名句“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学生明白,这句是李清照的大胆创新的体现,她不但在填词方面特别独特,而且在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从而更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李清照的敬佩之情。 3、品读意象。从宏观层面拓展了意象,扩大了视野,探究了愁如何成了秋的文化象征符号,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诗人情感的意象,联系所学诗歌进行分析,这样既复习了所学学问,用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深厚爱好。 4、小组合作探究有实效,能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能当堂反馈学习成果,能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5、小
5、组探讨环节,小组展示诵读成果,由全班同学做大众评委,以掌声的分贝确定名次。这既是个人的展示,又是群体的共享。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加的热忱,特殊是赏析其次组意象时,课堂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学生在对“憔悴损”的理解上,绽开了激烈地探讨。有的说“憔悴损”指的是“菊花”,有的说指的是“李清照”,而且都言之有理。直到我对他们的理解都赐予了确定,他们才停止了争辩,并都不自觉地鼓起掌来。 通过以上几个教学环节,本节课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想,这主要得益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实行的探讨探究这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分析: 探讨探究这一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的心理障碍,激活思维,主动学习;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供
6、应更多参加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子。在上课过程中,我留意到,剧烈的表现欲使学生战胜了被动、依靠、羞涩的心理,他们不知不觉参加到声声慢的鉴赏中。在整个探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大部分学生都主动、惊慌地思索、学习,效果较好。同时,探讨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消退老师的神奇感和权威性,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怀疑,我也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索,这样就能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中实现真正的 总的来说,这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我也得正视自己的不足: 第一、课堂不够紧凑。教学环节是细心设计了,但因听课的老师和领导比较多难免有些惊慌,有疏漏,因
7、而上完后感觉课堂不够紧凑,由此看来,自己的 个人素养还要加强。 其次、课堂应急机灵不够灵敏,课前自己设计的教学课件在操作时由于一些因素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影响了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导致学生不能更好的了解作者的凄凉境况,从而影响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导致学生总是局限于作者的丧父之痛,对于国家之痛、家亡之痛理解不到位。 第三、学生在班上沟通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参加的主动性,有些问题老师可以点拨学生就能完成的,老师尽量少讲,学生沟通完的结果应赐予充分的确定。 关于自己的不足,我也在努力弥补。在听老老师的课时,我更加关注他们的设问、提示以及降低问题难度等方面。自己也在平常的教学设计
8、中注意问题的设 置,在课堂上留意提高自己的表达实力等,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早日做一名优秀的老师。篇二:声声慢教学案例及反思 声声慢教学案例及反思 授课设想: 声声慢选自中学语文第三册其次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唐诗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尝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育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实力。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浓郁,我要仔细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
9、发觉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索,品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一剪梅月满西楼FLASH 二、学生课前演讲 李清照简介、背诵一剪梅、从整体情感、详细诗句、炼字三方面赏析一剪梅。 三、课件导入 1、评价李清照的对联:闺中苏辛 别是一家 史家称道传孤本 词里三瘦 堪叹婕妤 金石录中寄深情 2、展示李前期词两首:如梦令、点绛唇,使学生明确李前后期词作风格之异 四、整体感知 1、听声声慢音乐及朗读示范,用一个字概括自己内心的感受。(愁) 2、词人写愁从何而入? 生1:从“乍暖还寒时候”入,这是环境的渲染 生2:从“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入,联系词人身世,
10、想要寻回失去的东西,“冷冷清清”是环境,“凄凄惨惨戚戚”是心情。 生3:从酒而入,举杯销愁,愁更愁。 师:同意其次位同学的看法,但说明稍有不同。依次写及动作、结果、感受,词人尚未从梦中走出,含有双重的哀愁!(寻寻找觅词人一起床便一百零一无聊赖,如有所失,东张西望,要找点什么来寄予自己的空虚;冷冷清清是“寻寻找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找觅”的感受。) 课件展示: 寻寻找觅 若有所失,寻找无果 冷冷清清 境况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沉痛凄厉 奠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 3、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请女同学一起来朗读全词。 (板书:情感在
11、意象中的流淌) 师:读得很好,有意识的去体现词中的“愁”情,那么词中描绘了哪些意象呢? 生:酒、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风 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写的意象有哪些? 生:梧桐和细雨 师:“黄昏”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生:说明细雨始终下到黄昏 师:所以“黄昏”是形容细雨的,附属于细雨的意象,并不是单独的意象。 4、这些意象是怎么表现“愁”情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探讨,把探讨落实到位,中间参加三组学生的探讨) 生:淡酒,并不是酒淡而是心情太低落才显得酒淡。 生:晚风,傍晚时分的风更凄冷,更符合词人的心情。 师:在我们听的歌曲中,这一句是“怎敌他晓来风急”,请同学们思索,“晓”
12、、“晚”哪一个更符合词的意境? 生:“晚”更符合。晚风更冷一些。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词的下片,“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是说,词人独自坐在窗前,天总也黑不下来,时间过得太慢太慢了。那么,“晓风”和“晚风”哪个更合意境呢? 师:下一个意象“雁”,谁来说说? 生:“雁”代表的是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他们可能曾经一起观赏风景,看到过雁,所以说“曾是旧时相识”。 师:这是一方面。词人新婚不久,丈夫就外出做官,他们曾用书信寄予相思,而雁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也往往象征着书信。另外,雁在秋天一般会有什么活动? 生:向南方飞 师:北雁南飞,联系词人的经验,从北方迁居南方,经验了北宋到南宋的转变。在这里词人的情感
13、是不是那么简洁呢? 生:还有思乡之情、对国家的伤感 师:理解很到位。下一个意象是“黄花”。 生:“黄花”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和对丈夫的思念。 师:“满地黄花积累”,黄花“积累”是凋谢后的积累还是在枝头盛放的挤挤挨挨?(只有一位同学说是在枝头盛开) 师:词人还说“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花是在什么状况下“摘”? 生:憔悴是说词人自己憔悴。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品读了声声慢中的四个意象,体会了词中的“愁”绪。 师结:这句也算得上是此词的关键句、主旨句。这一“愁”字算得上此词的词眼。 (须要插入背景了解词人满腹愁绪的缘由) 幻灯片出示词人的遭受: 祸不单行 孤苦飘舞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
14、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惋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经验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写此词的? (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 孤独之苦)正是在此情形下,词人在声声慢中写下了自己的愁思。 5此词开篇就见愁,结尾又点愁,可见愁绪满溢于全词的字里行间。除了我们刚才提及的词句外,还有哪些词句彰显了词人的愁绪? 生答:最难将息难熬啊! 独自怎生得黑苦痛愁绝如不能捱至天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愁之少来
15、写愁之多,可谓别出心裁 总结:同学们,我们成天嘻嘻哈哈不识愁味道,难得李清照把这愁情描述得如此刻骨铭心,让我们看到了一颗苦痛、无望、孤独、至愁的心,而这份愁又体现了多少人的苦痛。或许正是因为词人把深藏心底的那份愁情推向了极至,也才有了这千古绝唱! 五 作业 习诵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拓展学习领域。 (幻灯片出示) 1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舴艋(z m?ng):<书>小船。 写愁名句集锦: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
16、尽很多愁。(秦观江城子)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 遍人间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问题:以上五句均用夸张的_来形容愁。(填一修饰手法) 这些美丽诗句运用夸张的比方将抽象的感情化为详细的形象: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董解元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到了王实甫,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来,装在车子上。 自我评价: 篇三:声声慢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声声慢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一.导入,创设情境,渲染心情 师:同学们,今
17、日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先自由地出声读一遍。 (师板书课题、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1:这首词充溢了愁绪。 生2:给人的感觉是女主子公特殊的苦痛与感伤。 ? 师:写“愁”的诗句能回顾一下吗? 生(齐):能。 生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他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孤独的挚友。 生2: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生3:李煜虞美人中写国破家亡之愁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师: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愁”是一个永恒书写的主题,在李煜的笔下,愁是一江向东流去的春水;在李清照的笔下,又是船
18、上点点滴滴的忧思;在李白的眼里,此时愁不仅从水上到了船上,又到了天上,是一轮明月,那么我们今日所学的这首有关愁的一首诗词,究竟“愁”在哪里?又是如何写“愁”的? (师出示目标:1.涵咏字句,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2.鉴赏意象。) 二.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凄美的意境 师:李清照这首声声慢“字字含愁、声声是愁”,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出这种味道。 (师为学生配乐、学生自由读,师指导) 师:谁情愿给大家朗读这首凄婉哀切的声声慢? (每个组都有学生举手示意,师找了一个平常回答问题不太主动的同学朗读,让其他同学评点。) 生:朗读得字正腔圆,但感情不够饱满。 师:那你能朗读出感情吗?(学生笑) 生:试试吧。 (读
19、后,学生鼓掌,其他学生评点) 生:有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感觉她就像李清照。(众笑) 生: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同学评点很好,是呀,我们要想读好一篇诗词,必需融入作者的生命。 三.冥想,品读愁情,解读手法 师:找出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 生:两句分别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我们先看看诗歌开头干脆写愁的诗句有什么特点? 生:运用了很多的叠词。 师:把运用叠词的这几句话读一遍,想一想假如把它换位,变成“惨惨凄凄,清清冷冷,觅觅寻寻”,可否? 生:这段文字中“寻寻找觅”是一个“找”的状态,“冷冷清清”是有一种环境,一种冷清的气氛,“凄凄惨惨戚
20、戚”是内心的感受,换位不足以清晰地表达意思。 师:这几个叠词很讲究依次,“寻寻找觅”是一个过程,“冷冷清清”是一个寻找的结果,“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内心,“冷”在这里不仅指的是环境的冷清,而且也指“心冷”。现在同学们跟着老师再读一遍。体会叠词应用的效果。 生:有升华感情的作用。 生:起到强调的作用。 师:除此之外,叠词在形式上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因此叠词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升华、强化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体现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再次读,老师板书: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1.干脆抒情 找词眼、明词情) 师:声声慢读后让人有一句一泪、满纸哽咽之感,是缘于意象词合理的选用,同学们试着找找这些意象词。 生:梧
21、桐、黄花、雁、淡酒、细雨。 师:意象是古诗词的生命细胞,意象词精确的解读能使我们更简单走进作者心灵。“三杯两盏淡酒”里“淡酒”能换成“浓酒”吗?“梧桐更兼细雨”里的细雨能换成“大雨”吗? 生:不能,因为欢乐时间已经远去,任何美味佳肴对李清照来说索然无味,何况酒呢。 生:“淡酒”来写作者的“浓愁”,酒的烈压不住作者情的愁。 生:我觉得这里的“细雨”给人一种连绵起伏的感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 师:理解意象词肯定要找到意象词原来的意义,然后分析它渗透的情感,像这个“细雨”与“滂沱大雨”相比,照实如物,如梦如幻,表达了连绵起伏的愁思,尤其是“梧桐更兼细雨”给人雨打梧桐叶的感觉,一声声,一叶
22、叶,字字都是愁,可以说,作者把自己的愁融进了字里行间,融入了景物。剩下的几个意象词,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赏析,留意带着自己的思索进行探讨,不要当一个旁观者。 生:我觉得通过“窗儿”这个场景将作者那种浓浓的愁意散发出来,强调了那种孤独的氛围。 生:“黄花”我觉得写出了那种凄冷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孤苦的心境,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愁苦心情。 生:把自己比作黄花,如黄花一般凋零,表达了她亡国之恨的苦意。 师:李清照的醉花阴里面也有“黄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它们表达的意义一样吗? 生:首先我觉得第一个“黄花”是以花喻自己,愁得像“黄花”一样,其次个是
23、比方自己的愁多得可以“堆”起来。 生:这里的“黄花”并不是自己,这句“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达了什么?史书记载,李清照当年也是一个爱美的词人,曾和丈夫有过一段特别华蜜的时间,可以这样说,他们“诗书唱和,绣花捕蝶”,生活得特别有雅兴和诗意。 生:我鉴赏“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里的“雁”。因为北雁南飞,雁走了,只留下思念与期盼,由雁群看到悲愁,悲从中来,触景生情,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 生:因为雁属于候鸟,候鸟每年都随着气候而迁徙,过雁象征离愁,自己和丈夫生活在北方,因为一些缘由迁到南方,自己望见大雁可以北归而自己却有家不能归,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师板书:2.间接抒情 找意象
24、、悟词意) 四.潜入,知人论诗,解读作者“愁”情 师:李清照的一首声声慢融进了太多愁,那么究竟为何而愁,真实的李清照究竟一生有哪些经验呢?她又在寻找什么?让我们一起观赏中国传媒高校陈冰晶在CCTV3深情的朗诵李清照。 (视频内容:此时的李清照已近人生暮年,回首往事,几多欢乐,几多希望。几多离索、几多悲戚。如今,这一切化作她一生的寻寻找觅。记得十八岁那年,奇妙的爱情来临,李清照 以她特有的细腻与敏感感受着丈夫深厚炙热的爱。此刻,这份柔情蜜意支撑着她的生命,充溢着她的灵魂。“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靖康之乱,风云突变,国仇家恨,霜雪共寒。一个在平凡中
25、受难却在不平凡中抗争的女子,忠肝义胆,铁骨铮铮。) (动情的朗诵感染着学生) 生1:因为后来她流落到南方,所以我觉得她在寻找依靠,寻找家的感觉。 生2:她在寻找一个可以给她生活劝慰的人,可到最终才发觉依靠已经没有了。 生3:李清照先寻,寻不见继而觅,觅不见继而发出感慨,她找寻的是她暖和的港湾和甜蜜的回忆。 生4:李清照与丈夫曾经共度快乐时间,谈古论今,花前月下,约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丈夫已死,她寻找感情上的安慰。 生5:李清照不仅寻找一个暖和的小家,而且还在寻找一个暖和的大家。 师: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此时,诗词包含的感情已经从简洁的儿女情长上升到国家失去中原的一种愁闷,词里的愁已经
26、是一种沉甸甸的深厚的愁了。 (师板书:3.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4.多读、常常读、反复读) 师小结:回首词里的李清照,我们依旧能够看到一位寻寻找觅的女神,她“终生求美,把心撕碎,铸就无穷的美留给了人间”。其实作为对美妙生活的追求者来说,我们不也是人生的寻找者吗? 中国的文学作品是讲究含蓄的,像声声慢整首词,没有一滴泪,却一句一泪,满纸哽咽,为了让学生更深刻体会作者文字里的愁情,我主要采纳了由意象词的解读到意境的理解,通过读、听、赏、悟,最终达成目标。我感觉有几点胜利的做法: 1.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奇妙整合。本节课,我把多媒体手段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谢励工具。如学生朗读时的
27、配乐以及李清照朗诵视频的观赏,使情境创设比较丰富。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实力。这样做不仅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联想,而且渲染出浓重的情感氛围,从而自然而然的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2.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都应当注意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为了达成既定目标,我围绕声声慢这首词“情感是什么,如何表达情感、为什么有这样一种情感”三个主问题合理设置几个支问题进行教学。这样凸显了教学的重点,不仅品尝了诗歌的语言、学习了手法,而且让学生驾驭了鉴赏诗歌的方法。 3.替换法的应用。品尝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许多,但我感到替换词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替换比较中更简单使学生发觉语言应用的差异性,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例如,淡酒换成浓酒,细雨换成滂沱大雨,“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换成“惨惨凄凄,清清冷冷,觅觅寻寻”等,培育了学生的语感和语用实力。 高飞鹏,语文老师,现居内蒙古包头。 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