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重点字词解析2(共10篇).doc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重点字词解析2(共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重点字词解析2(共10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重点字词解析1.魏收改武学文魏收年十五,颇已属(写)文。及(等到)随父赴边,好(爱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j)多少?”收惭(惭愧),遂折节(改变志向,努力读书)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停,此指懈怠)。以(凭借)文华显。(选自北齐书魏收传注释魏收:北齐人。荥(x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调:嘲笑。(夏月:夏季。讽诵:背诵。文化常识“戟”及其他。上文郑伯嘲笑魏收说:“魏郎弄戟多少?”其中“戟”泛指所有兵器。“戟”本是青铜制成的兵器,它将矛与戈结合在一起,既有“矛”直刺的功能,又有“戈”横劈的作用。杜牧在赤
2、壁诗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其中说到的“戟”就是这种兵器。除矛、戈、戟外,古代进攻的武器还有刀、斧、箭、炮等。思考与练习1.解释:及_ 辍_2.翻译:颇已属文欲以武艺自达积年,板床为之锐减以文华显3.“遂折节读书”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A.就改变志向努力读书;B.因此跟随别人读书;C.于是埋头读书; D.就斩断兵器致力读书。【参考译文】魏收十五岁,已经很能写文章。等到随同父亲到边关 爱好练习骑马射箭, 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荥阳郑伯和他开玩笑说 : “魏郎你用的戟多少重啊 ”魏收很惭愧, 于是回过头来读书。夏季,坐在木板床上 ,跟随着被树遮蔽的影子移动背诵书。经过
3、好多年, 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而精力充沛不懈怠。( 后来 ) 他凭借凭文章华丽而闻名于世 。【参考答案】(1)等到 停,此指懈怠(2)很能写文章。想通过练习武艺求得功名。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凭文章华丽面著名。(3)A 2.申屠敦之鼎洛阳布衣(平民)申屠敦有汉鼎一(定语后置),得于长安深川之下(状语后置)。云螭斜错,其文(花纹)烂如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指代鼎),呼金工(工匠)象(模仿)而铸之。淬以奇药,穴(打地洞)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变化),与敦所有者略类(大体相似)。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把.当做宝)之,飨宾而玩(欣赏)之。敦偶(恰巧)在坐,心知为鲁生物(东西
4、)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很像,非常相似)是,第(只是)不知孰(谁)为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依次)咸曰:“是诚(确实)非真也。”敦不平,辨数不已(停)。众共折辱之,敦噤(闭口)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权势)之足(足够)以变(改变)易是非也。”龙门子闻而笑日:“敦何见之晚哉?士之于文亦然(这样)。”(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注释申屠敦:复姓申屠。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鼎:古代的炊具,三足两耳。后演变为工艺品。云螭(ch)斜错:云与螭(兽名,外形像龙而无角)互相掩映交错。其文烂如:它的花纹斑斓。淬(cu):金属烧热后浸在水中或油中。辨数:多次争辩。辨,通
5、“辩”。折辱:挖苦。文言知识说“诚”。“诚”可指“诚实”、“诚心”。如“心诚则灵”,又如“无诚意则去”。上文“是诚非真也”中的“诚”,解为“确实”、“的确”,作副词用,句意为这的确不是真品。又,“吾诚章某之子”,意为我确实是姓章的儿子。它又解为“如果”,如“诚能如此,则王业可兴矣”,意为如果能这样,那么大王的功业可兴盛了。思考与练习1、解释:布衣_焉_象_穴_ 略类_第_孰_次第_已_噤_2.翻译: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其形酷肖是:吾今然后知势足以变易是非也:士之于文亦然:3.本文主题思想是 【参考译文】洛阳有个平民叫申屠敦的有一个汉朝的鼎, 是在长安的一个深深的山谷底下得到的。这个鼎外形 云
6、和螭互相掩映交错 花纹斑斓。西边有个姓鲁的人看见了这个鼎非常喜欢 ,找了铸金的工匠仿照它的样子铸一个鼎。铸的时候浸泡在稀奇的药水中冷却, 还在地下挖了个洞埋了三年。泥土和药水都腐蚀着鼎 ,铜的本质已经产生了变化, 和申屠敦的大体相似了。一天, 鲁生把鼎献给了一个有权势的贵人, 贵人很珍视这个鼎, 宴请宾客并赏玩这个鼎。申屠敦恰巧也在宴席上 ,心里知道这是鲁生的东西, 于是就说 “我也有一个鼎, 外形跟这个很像, 只是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权贵的人请他把鼎拿来让他辨别, 权贵人看了很久说 “不是真的。”那些宾客一个接一个地都说 “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忿忿不平, 争辩个不停。大家都挖苦嘲笑申屠敦,
7、 敦就不敢说话了, 回去感慨地说 “我经历这事之后才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了。”龙门子听了笑着说 “敦认识的有什么晚的, 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啊。”【参考答案】(1)平民指代汉鼎模仿 打地洞 大体相同 只是 哪个依次 停 闭口(2)那权贵把它当成珍宝,在招待宾客宴饮时欣赏它。它的形状极像这鼎。我经历这事之后知道权势竟可以改变是非(颠倒是非)。读书人评价文章也是这样。(3)抨击社会上有权势就可颠倒黑白的现象。3.强弱之辩夫(句首发语词)强不自强,因(依靠)弱以奉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弱。故弱为强者所伏(制服)(被动句),强为弱者所宗(推崇),上下相制(互相制约),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强者,岂(
8、难道)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担心懦弱)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在乎有力。夫金(金属)者,天下之至(最)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接);水虽柔矣,斩(斩断)之而不可以断(断开);则水柔能成刚,金刚不辍其弱也。(选自唐.罗隐两同书)注释 奉:尊重。此指陪衬。御:支配,此指显出。辍(chu):停。此指消除。文言知识“然则”及其他。“然则”在文言中是个固定词组,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上文“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意为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健壮勇敢的人吗?又,“虽然”,相当于“虽(这么说),然而”,如“虽然,其事有本有原”,意为虽这么说,然而那
9、事情还有本源。又,“于是”,相当于“在这个时候”,如“于是暴雨,人皆避之”,意为在这时候突然下雨,人们都躲雨了。思考与练习1.解释:夫_宗_金_至_2.翻译:岂怯懦之谓耶?3.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参考译文】 强的不是自己很强 ,由于依靠弱陪衬出它的强 ,弱的不是自己很弱,由于依靠强显出它的弱。所以弱被强制服,强被弱推崇 彼此互相制约,这是自然的道理。既然这样,那么所谓强者,难道说的只是学生版健壮勇敢的人吗?所谓弱者,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怯懦的人吗?可见在于有德 ,不在于有力。金属是天下最刚强的 ,水是天下最柔软的。金属虽然刚强,折断它却不可以续接 水虽然柔弱,斩断它却不可以使它断开,那么水的柔弱能
10、成就它刚强的一面 ,金属的刚硬不会消除它柔弱的一面。【参考答案】(1)句首发语词,无义 推崇 金属 极(2)难道说的只是胆小柔弱的人吗?(3)强与弱是相对的4.诸葛亮传略亮少有逸群(出众,超越常人)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认为.与众不同)焉(之)。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于)荆州(省略句)。躬(亲自)耕于野(状语后置),不求闻达(声明显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特殊的才能),乃三顾(拜访)亮于草庐之中(状语后置)。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失掉权柄势力),众寡(少)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提出)奇策(奇特的计谋),
11、身(亲自)使孙权,求援(于)吴会(省略句,状语后置)。权既宿(平素,一向)服仰(敬佩,佩服)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能够)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任命)亮为丞相。(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注释八尺:汉时1尺约合今7寸。扰乱:动乱。魏武帝:曹丕称帝后追赠父亲曹操为魏武帝。刘琮:刘表之子。举州委质:意为把整个荆州送给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吴会:吴国。江南: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文化常识“九州”之说。我国古代历来有“九州”之说,意为中华大地由九州组成。但说法不一。尚书。禹贡上指冀(今山西一带)、兖(
12、今河北一带)、青(今山东一带)、徐(今徐州一带)、扬(今长江下游地区)、荆(今湖北、湖南一带)、豫(今河南一带)、粱(今四川一带)、雍(今陕西、甘肃一带)。而吕氏春秋上有幽州而无梁州;尔雅上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上文所说的荆州与益州(今四川一带)是古代两大行政区划。思考与练习1. 解释:2.少_逸_殊量_纳_既_拜_2.翻译:时人异焉: 众寡而无立锥之地:权既宿服仰备:3.理解:“与武帝交战”其中“交战”是指_之战。【参考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 英雄霸王的气概。身长八尺 ,面容相貌十分伟岸 ,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动乱, 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
13、求声望显达。这是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 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 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 ,但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 人数少而且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 就进谏奇策, 亲自出使孙权, 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 ,又看到诸葛亮非常雅致, 十分敬重他, 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 乘胜攻下曹军 ,江南都平定了, 后来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 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 ,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参考答案】 (1)年轻时 超出特殊的才能
14、 交 已经 任命(2)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人数少而且没一块地盘。孙权早就敬佩刘备。(3)赤壁5.千轴不如一书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傲视他人)。应举时,以文章投(赠)主司于帘前(状语后置),凡(共)千轴,载(装载)以独轮车(状语后置)。引试日,衣(穿衣)襕自拥(推着)车入,欲以此骇(使.害怕)众取名。时张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主司大称赏,擢(选拔)景优等。时人为之语曰:“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文章)。”(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注释柳开:北宋人。任气:任性气盛。应举:参加科举考试。主司:主考官。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轴:古人将文章写在横幅上,然后裱成卷轴。引试:面试。襕(1n):古代
15、读书人穿的圆领大袖外套。张景:柳开的学生。文言知识说“物”。宇宙中客观存在的都称“物”。山、水、书、衣、车等人们视为“物”。那么“人”是否是“物”呢?文言中“物”也可指“人”。上文“大言凌物”中的“物”,即指人,意为说大话傲视他人。“物议”、“物论”即为他人所议论批评,“物故”为人死。成语“待人接物”,其中“接物”也是“待人”的意思。小说、戏剧中的“人物”,并非“人”与“物件”,而是“人”,因为“人”与“物”同义,它是个双音同义词。思考与练习1.解释:少_凡_擢_2.翻译:唯袖一书帘前献之2.理解:“千轴为什么不如“一书”,这中间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参考译文】柳开年轻时很任性气盛,说大话傲视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2024 高考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重点 字词 解析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