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易错知识点分析(共18个).doc





《初中物理中考易错知识点分析(共18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中考易错知识点分析(共18个).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分析1.声现象常考易错陷阱分析【陷阱一】声源振动停止,声音随之消失?“发音停止”是指声源不再振动停止向外传播声波,但原先传送出去的声波仍要继续传播在不考虑声音损失的情况下,声源停止振动后,离声源距离不同的人仍能陆续听到它原先发出的声音,声音并未随声源振动停止而消失【陷阱二】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非所有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人耳及听觉系统的局限性3.声音的响度必须足够大,才能引起人耳内鼓膜的振动,人才能听到声音4.人的听觉必须正常【陷阱三】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分不开音调一般
2、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也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也和声音的集中程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可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陷阱四】对回声定位的应用易错回声是声音从声源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发声体发出特定的声音,并接收到回声信号,记录下回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度的条件下,即可求出距离【陷阱五】对噪声概念的理解易错对噪声的界定有两种表述:一是从物理学角度,二是从环保角度.应该说,符合其中之一的声音就属于噪声,所以,乐音在不同的环境下可
3、以成为噪声2.光现象常考易错陷阱分析【陷阱一】三种光现象区分不清(1)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当光遇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若是不透明界面,光会返回原介质中发生反射;(3)当光斜射到透明界面上,一部分光会返回到原介质中发生反射,一部分光会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陷阱二】混淆平面镜成像特点与“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人们在观察物体时,却有“近大远小”的视觉体验同一个物体,人离它越远就会感觉物体越小,但实际上物体本身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观察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观察结果,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人观察到的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陷阱三】影与像实像
4、与虚像的概念辨析影是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穿透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如日食月食,晚上斜射灯光下的人影,手影,皮影戏等;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折射后的光线会聚(或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形,该图形明亮有细节有层次,如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等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可以用眼看到,也可以用光屏承接到,如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如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陷阱四】声光传播的条件及传播速度混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5、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将不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曲,【误区】(只要是在同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径就是直的)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8m/s(在空气中近似为3x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陷阱五】平面镜成像原理理解不透导致作图错误在光学作图题中,实际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作图的痕迹则应该用虚线表示;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也应该用虚线画;法线作为研究问题的辅助线,也要画成虚线,部分同学在作图时不能分清楚什么情况下画实线,什么时候画虚线.3.透镜及其应用常考易错陷阱分析【陷
6、阱一】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不透彻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与发散,并不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是否相交,而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是会聚还是发散【陷阱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运用不熟练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u2f缩小倒立的实像fv2f照相机u=2f等大倒立的实像v=2ffu2f放大倒立的实像v2f投影仪u=f不成像-uf放大正立的虚像Vf放大镜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陷阱三】凸透镜成像的变焦问题分析不到位当凸透镜的焦距发生变化时,其对光的偏折能力也发生变化:焦距越小(透镜越厚),偏折能
7、力越强【陷阱四】凸透镜的应用之眼睛与眼镜,佩戴眼镜后的各种变化理解不透彻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所以像距是固定不变的当物体与眼睛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晶状体通过调整弯曲程度来改变焦距:物距减小,焦距也减小;物距增大,焦距也增大.当“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焦距调到最大,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要用凹透镜矫正;而“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焦距调到最小,像成在视网膜后方,需要用凸透镜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两个透镜组合,整体的折光能力变弱,物距不变时,成像位置延后,会导致像距增大;给凸透镜戴上远视眼镜,两个透镜组合,整体的折光能力变强,物距不变时,成像位置提前,会导致像距减
8、小【陷阱五】凸透镜的动态成像情景分析不熟练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分居在透镜两侧,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即“物近像远像变大”物体经凸透镜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小,即“物近像近像变小”无论是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只要物体向焦点靠近,所成的像都变大.陷阱六:凸透镜所成像与物的关系,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实像)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即物与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若将物向上移动,则所成的实像会向下移动,如实验时间过长,蜡烛燃烧变短,则实像向光屏上方移动.实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4.物态变化常考易错陷阱
9、分析【陷阱一】常见的白气白雾的理解易错?白气白雾并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人眼无法观察到的,而白气白雾是悬浮在空中的雾状小水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白气白雾等出现的情况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热的物体冒白气,另一类是冷的物体冒白气它们虽然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但是水蒸气的来源不一样不要把看得到的白气白雾错误地当成水蒸气【陷阱二】物态变化的判断易错?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生活中有很多天气的变化都属于物态变化,例如雪是凝华形成的,雾是液化形成的,霜是凝华形成,露是液化形成的等,有些同学容易把汽化和液化混淆在一起,或写错别字,比如把“汽化”错写为“气化”,把“熔化”错写为“融化
10、【陷阱三】熔化和沸腾的条件理解易错认为晶体达到熔点就会熔化,液体达到沸点就会沸腾冰的熔点是0,有些同学就认为冰达到0就会熔化事实上,冰熔化的条件是:(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当冰块正在熔化时,如果撤掉热源,冰块吸不到热将不再熔化同样,液体沸腾也需要类似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陷阱四】忽略气压对沸点的影响易错气压对液体的沸点有影响,高压锅内气压一般是1.2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接近120如果在真空罩里放一杯40的水后开始往外抽气,会发现40的水也能够沸腾.【陷阱五】温度的理解和温度计的读数易错1.温度只有“高低”之分,而没有“有无”之分,我们可以说某个物体温度很低,但是不
11、能说某个物体没有温度.2.关于温度计的读数是个易错点,我们可以先找零刻线的位置,然后假设温度升高,判断液面是靠近零刻线还是远离零刻线,如果是靠近则现在是零摄氏度以下,如果是远离则现在是零摄氏度以上.有些同学因为没有认清楚零刻线的位置而会把温度读错5.内能及其应用常考易错陷阱分析【陷阱一】分子间作用力理解不深易错?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
12、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陷阱二】热传递的条件分析不清易错?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而不是从能量高的物体传到能量低的物体热传递只与温度高低有关,与能量高低无关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
13、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陷阱三】汽油机的4221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彻易错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陷阱四】汽油机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记忆不清易错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6.机械运动常考易错陷阱分析【陷阱一】速度的理解不透彻易错?误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物体在这段路程上所用总时间的比值例如,某
14、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物体在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而不是速度平均值【陷阱二】运动状态的判断易错?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只有选定了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陷阱三】对s-t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理解机械运动中常见的图象有s-t与v-t图象两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同学们要会区分s-t与v-t图线的不同之处,熟练地掌握图象中s-t与v-t图线的物理意义.【陷阱四】误差的理解易错在测量各类物理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
15、别,这就是误差误差是不能消除的,但可以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且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7.质量与密度常考易错陷阱分析【陷阱一】生活中的重和物理学中的重混淆易错?物理学中,质量是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的“重”指的就是物体的质量,而物理学中的“重”是指物体所受的重力,不是质量【陷阱二】质量和密度的理解有误易错?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物体的温度等因素有关,而与质量体积无关.【
16、陷阱三】公式的理解易错正确理解m和V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方便地分析和解决有关密度问题,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变量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因一定,可得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当它们体积相同时,则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当它们的质量相同时,有【陷阱四】密度的单位换算易错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有gc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g/cm=1 000 kgm.8.力和运动常考易错陷阱分析【陷阱一】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易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物体对B物体施力时,B物体同时对A物体施加反作用力.这两个力被称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同时产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中考 知识点 分析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