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报任安书》.docx
《【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报任安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材】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报任安书》.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报任安书(节选)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1.熟读文章第五、六段,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翻译文言文的能力3.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把文章的第五、六段翻译文言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谁,能隐忍苟活,弹响史家千古绝唱?谁,能忧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天地间的伟丈夫-司马迁!二、解题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
2、,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三、身残志坚的史官奇才司马迁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有“史圣”之誉。字于长,左冯翊y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他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史家之绝唱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
3、、封禅、水利、财用。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魏晋以后,才改称史记。 四、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
4、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五、研读文本1.齐读第五段,思考:这段列举了哪些“倜傥非常之人”,他们为后世所称道的原因是什么。这些人对于司马迁来说有怎样的意义?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受辱后“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终于成功相信自己也能成功 进一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2.自读第六段,明确史记编写的体例、宗旨是什么,“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原因是什么?编写的体例: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写作宗旨:“究
5、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原因: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对于自己来说的意义:写仿效古之贤人,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六、方法点拨 学以致用(一)授之以渔(文章的四、五、六段对话栏把翻译空出,可见是有意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在这一课时教会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尤为重要。)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式对等的翻译,做到字字落实。第一种方法:留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屈原被放逐,就写成了离骚;左丘眼睛失明,就有国语传世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本教材 报任安书 校本 教材 高中语文 课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