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设计,复习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捕获意象领悟诗歌意境(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一、亮出例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此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的作品。排云:冲破云层问:秋天可以写的景物许多,刘禹锡只写了冲天而上的鹤,有何深意?解析:写鹤意在明志,作者要表现一种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勉向上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捕获意象领悟诗歌意境(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一、亮出例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此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时的作品。排云:
2、冲破云层问:秋天可以写的景物许多,刘禹锡只写了冲天而上的鹤,有何深意?解析:写鹤意在明志,作者要表现一种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勉向上的主动的精神二、引出“意象”这首诗歌中的“鹤”,就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即“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显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和依据。因此,领悟诗歌意境必需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绽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三、亮出目标、重点及难点目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领悟诗歌的意境重点:找准意象,体会其寓意难点:通过捕获意象,领悟诗歌感情四、解题步骤(板书)1、找准意象2、扩展语意3、把握寓意4、表达了什么情感
3、,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五、典题探究例题1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一百零一炼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问:诗中着力刻画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形象所蕴涵的深刻含义?解析:(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立,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隐藏深邃的哲理。)抓住竹子质坚、挺立的特点,赞美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表达了作者身陷逆境、坚贞不拔、永不屈服的高风亮节。例题2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问:划横线句子中的“浮云”“落日”如何理解?蕴涵作者什么情感?
4、解析:游子在外如天空的白云,随风漂移,行踪不定,随意东西,这就更增加友人之间的惦念之情。西天的落日依恋山峦,隐喻诗人对挚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奇妙的将眼前的景物“浮云”和“落日”信手拈来,融景入诗,摹状二人分手时别情难遣的心情,非常形象贴切。六、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物:寒蝉-悲凉的同义词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指代书信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鸳鸯-恩爱的夫妇丁香-指愁思或情结鹧鸪鸟-简单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梧桐-凄凉哀痛的象征菊花-傲霜之花坚毅的品行清高的气质月亮-思乡的代名词七、习题演练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
5、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清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解析:“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郁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或者:“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片云”在空中漂浮,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孤独;“落日”比方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八、留意点:(板书)重视整体阅读理解,利用
6、好试题所供应的信息(如题目、小注等)把握常用意象的含义绽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去补充和扩大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九、课后作业:步步高194页题13,196页题14,15。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炼”字考点展示语言鉴赏要求: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考题设问模式1、设问型: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探究型: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比较型:给出两种说法,问:你认为哪一种好?真题回放(05年福建卷10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7、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解析:“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相互衬托。通过拟人手法,表达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兴奋心情。而“别秋江”则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缺乏感情色调,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炼字型答题分析: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说明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绽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典题探究一、着眼
8、于修辞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试分析“近”字的表达效果解析:“近”有“主动亲近、接近”之意。(字义)在澄澈安静的江水中,有一轮孤月好像主动亲近诗人,想安慰和抚平其孤独的愁心。(联想之景)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还表现出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意境或情感)二、着眼于形象绝句二首之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请分析“燃”字的表达作用:解析“燃”,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突出满山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而且也表现出山花随风起伏的动态美,使画面呈现出一片朝气盎然的怡人景象,让人流连忘返。寄水部张员外白居易淡烟疏雨间斜阳,江色显明海气
9、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着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花千片:风吹江水,浪花喷涌,如片片白花。字一行:雁群从青天经过,排成“人”字或“一”字。试分析“翻”和“点”字的妙处解析:“翻”,突出白浪翻腾的情景,恰象花儿千片随风飘舞;“点”,表现了碧空高远,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大雁列队飞行,犹似人于青天点上字迹一行。一“翻”一“点”,不仅体现出景物动态美,而且也表现出诗人难捺的欣喜心情。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难过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殊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0、。(2004年高考浙江卷)解析:“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子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字表达了抒情主子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加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显明。小结:对于诗歌语言中炼字的赏析,可以从如下方面着眼一、着眼于修辞二、着眼于形象三、着眼于词的活用四、着眼于绘景色调词的运用炼字型答题规律:(1)字义既包括字面义,也包括语境义v(2)描绘景象用联想或想象呈现该字在句中的生活图景v(3)意境或感情形成怎样的意境或对整首诗的作用;形成怎样的感情或对诗人感情的作用v习题演练过香
11、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03年全国卷)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运用了拟人手法,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哽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好像显得阴冷,“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