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顶事故防治.doc
《冒顶事故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冒顶事故防治.doc(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冒顶事故防治第一章 概述一、顶板事故的特点频发性、广泛性、突发性二、易发生冒顶的几种情况1、支护材料方面:木支护、摩擦支柱2、顶板性质方面:直接顶板3、冒顶地点方面:采面:两端、两线两端:上下端头,占采面冒顶事故25%;两线:放顶线,占采面冒顶事故20%;煤壁线,占采面冒顶事故30%;采面其它地点:占采面冒顶事故25%。掘进面:迎头及变化带。4、冒顶类型方面:1/3为大型冒顶,2/3为局部冒顶。第一节 顶板压力的一般规律应力:岩石内部所受的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垂英里为最大的力。P =HYP应力,吨/平方米;H深度,米:Y容重,吨/立方米,一般取2.32.5。 H第二节 顶板压力的一般规律
2、2.1 应力重新分布及矿山压力 老顶 直接顶 a b ca超前支撑压力带;b工作面后方采动影响带;c残余支撑压力带一、顶板压力的一般规律超前支撑压力峰值压力位置深入煤体内2-10米,其影响范围20-30米至90-100米。上下方支撑压力较超前支撑压力深入煤体的距离远,由煤壁内0.5米-3米开始,深达10-45米,甚至60米以上,其最大值在2-15米处。但影响带宽度较小,上方的影响范围比下方稍大。二、工作面上覆岩层分区 A BC A 煤壁支撑影响区 B 离层区 C 重新压实区 冒落带 裂缝带 弯曲下沉带三、顶板压力的一般规律1、顶板暴露面积越大顶板压力越大。2、顶板暴露时间越长顶板压力越大。3、
3、顶板越松软破碎顶板压力越大。4、巷道越宽顶板压力越大,其大小与宽度的平方成正比。5、护巷煤柱越小巷道所承受的顶板压力越大。6、巷道交叉多而集中顶板压力越大。7、工作面断层越多,顶板压力越大。断层走向与工作面交角越小,断层面倾角越小,在工作面出现的破碎带宽度越大,顶板压力越大。8、工作面节理裂隙越多,节理裂隙面的倾角越大,压力越大。2.2冒顶前的预兆1、响声:木支架劈裂声,采空区顶板冒落的闷雷声。2、漏顶:因背顶或接顶不严不实而出现漏顶。3、片帮。4、裂隙。5、脱层。6、顶板断裂下沉。7、支柱压断。第三节 顶板冒落的类型3.1冒落类型一、局部冒顶(漏垮型冒顶)局部冒顶占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的70%
4、。局部冒顶的分类:1、支护造成的局部冒顶。2、老顶急剧下沉造成的局部冒顶。二、压垮型冒顶三、推垮型冒顶四、大面积冒顶。3.2冒落原因1、镶嵌型顶板(游离岩快)造成漏顶。2、压垮支架。3、推垮支架。总之,造成冒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受力平衡被破坏,一方面是顶板压力发生突然变化破坏了支撑体系,另一方面是顶板管理的支、护、稳三原则失控。第四节 冒顶事故的处理4.1处理冒顶事故的基本原则1、询问、侦察。明确冒顶范围、工程破坏情况、被困人员情况。2、恢复通风。向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及饮料食物。3、加固冒顶区附近支架,确保退路畅通。4、分别派专人观察顶板、检测气体。5、使用工具要小心,以免伤害遇险人。6、遇有
5、大块岩石危及被困人员的安全时,应慎重搬移,尽量避免破坏冒落物的堆积状态。7、抢险人员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隙,保证前方抢险人员能够迅速撤退。4.2加固支架的方法打撑杆,捆扎梁腿,单体柱注液,增加点柱、戗柱、抬棚、木垛。4.3救助遇险人的方法支起岩块、撞楔法、木垛法、搭凉棚法、掏洞法、掘小巷。4.4 局部冒顶的处理方法支撬法、撅棚法(窝梁法)、木垛法、撞楔法、扶棚法。4.5大面积冒顶的处理方法整巷法、补巷法、绕巷法。窝梁法木垛法人字型支架煤矿冒顶事故的处理第一节 概 述 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自然环境特殊,作业空间有限、条件复杂,且变化无常。经常受到顶板、瓦斯、煤尘、水和火等灾害的威胁。随着我国煤炭工业
6、的高速发展,煤炭技术水平,生产装备和管理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井下的事故明显的减少。但是,在井下发生的各类事故中,冒顶事故仍占着很大比例,这就得引起救护指战员的高度重视。矿井顶板事故的特点,首先是发生频繁,虽然每次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人数有限,但累计起来,危害就相当严重;其次,顶板事故发生的范围广,矿井的任何一个地点,无论是井筒、巷道和硐室,尤其是采掘工作面,随时都有发生顶板事故的可能;第三,具有突发性,平时支护良好的采掘工作面,会突然在冲击地压的作用下,完全失去支护作用,造成冒顶、片帮等顶板事故。所以,搞好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是相当复杂而又艰苦的工作。 冒顶,是我们煤矿生产过程中
7、最容易发生的事故。从支护情况分析,顶板事故多发生在使用木支护和摩擦式金属支柱的0工作面,而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和液压自移支架的工作面,就很少发生此类事故。从顶板情况分析,大多数顶板事故是直接顶板而造成的事故。从冒顶地点上分析:工作面主要是两端、两线,即端头(上、下两口)约占25%,放顶线占20%,煤壁线(无支护空间)占30%,采煤工作面的其它地方占25%;掘进工作面主要是迎头及变化带。从冒顶的类型分析:三分之一为大型工作面冒顶事故,三分之二为局部冒顶事故。冒顶事故在煤矿生产中具有普遍性、多发性,严重的危害职工的生命安全,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们必须对冒顶事故予以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冒
8、顶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冒顶事故,矿山救护指战员要采取正确地处理方法,安全有效的救出遇难人员,采取积极措施,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而减少国家资产的损失。本章以煤矿顶板事故处理为主,以矿山压力及其显现规律、顶板及其上覆岩层的破坏规律、矿井冲击地压及其发生规律等理论入手,从理论上和实践应用上,对矿井顶板事故分别予以阐述。第二节 顶板压力的一般规律 一、矿山压力及显现地面以下未经采动的岩体,都承受着其上部岩石的重量的压力,但是原岩中任何一小块岩石又受着周围岩石体的限制,不可能发生移动,因而岩石是处在受力平衡状态中,所以岩石边不可能受到破坏,这种岩石内部所受的力,通常称为应力或原始应力。也就是说
9、任何一点岩石都处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受力的应力平衡状态,即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其中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均和深度成正比例增加,而且垂应力为最大的应力。 1.应力重新分布及矿山压力 (1)原始应力状态的破坏。当岩体中被开掘了巷道,岩石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被破坏了,巷道周围岩石将发生变形,显现裂缝,发生弯曲。顶板下沉,围岩垮落,片帮冒顶等现象。这种现象将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各种应力再次接近平衡,才能缓慢下来,直至停止。这就是应力重新的分布,最后达到应力的重新的平衡。巷道开掘后,其上方岩体的重量得不到下部岩体的直接支撑,压力必然转移到巷道两侧的岩体上。这样在靠近巷道的岩体内,必然会发生应力重新分布的现象,形成
10、了支承力(严格应称支承压力,或叫集中应力),当巷道刚开凿不久,此时两侧岩石还没有被压松,顶板及两侧岩石的变形还不大时,最大支承压力是靠近岩壁的。但随着时间的增加,顶板逐渐变形、下沉,岩壁逐渐被压松、压垮,这就使应力又产生了新的分布,支承压力向岩壁深部转移,直到新的平衡。 (2)支承压力带。巷道两侧岩壁中存在的支承压力,其应力的集中不是突然的,也不是集中在某一点的,而是在某一范围内逐渐增高的。这个范围通称为支承压力带。支承压力带分布范围变化很大,由岩壁内0.53m开始,深达1045m,甚至60m以上,最大值在215m处。当深达一定距离后,应力集中现象逐渐消失,仍处于原始应力状态。我们煤矿井下大巷
11、与巷道,工作面之间煤柱都是以此为依据的。(3)采场周围的应力集中现象。当回采工作从开切眼开始后,随着回采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在工作面前方煤体中,会不断产生应力重新分布的现象,形成超前压力。这移动性支承压力,随着工作而不断向前推进而向前移动。这种情况,不仅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同时还受回采工作面生产条件技术条件的影响。在回采工作面后面的采空区内,上覆岩层失去煤层的支承后,其重量将向周围转移,在采空区周围形成不同类型的支承压力带,来担负上覆岩层的重量。采空区内由于有垮落的岩石或专门的充填物,对上覆岩产生支承作用,形成支承压力带。沿倾斜方向,也同样形成支承压力带,而在回采工作空间,是处于减压圈范围之内,
12、如图所示。综上所述,矿井在生产期间,随着采掘工作的进行,形成一定的空间,使顶板的岩石悬露,从而破坏了地层原有的平衡稳定状态,岩石开始移动,发生变形,这种岩石活动所产生的力,叫矿山压力,简称矿压。它包括岩石的重力,构造运动的残余力,以及岩层受到温度变化和水的浸湿的膨胀力等。一般矿井岩层的重力是主要的。由岩层自重作用而形成的矿山压力,其大小与开采深度及开采后悬露的岩层面积和厚度成比例,其发展变化与上覆盖岩层的运动发展密切相联系。 2.矿山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的作用,造成了巷道变形和破坏、顶板下沉、支架压坏、煤岩片帮、煤的压出、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现象,这些现象称为矿压显现。矿山压力显现是矿山压
13、力作用的结果,矿山压力的存在是绝对的,即采动就有。但矿山压力的明显显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是因为: (1)岩层明显的运动只是在矿山压力值达到能促使岩体进入塑性破坏阶段之后,它取决于岩体受力的大小与自身的强度。(2)支护受力只有在围岩明显运动后才会发生,受力值的大小取决于对岩层运动的抵抗程度。 由于矿山压力的显现而导致冒项,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应对矿山压力及显现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顶板管理,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3.煤层顶底板构成、分类及矿山压力显现规律(1)煤层顶底板构成。煤层进行回采后,其上覆岩层,在重力作用下,顶板即向采空区移动,开始弯曲、下沉和垮落。根据
14、顶板是否容易冒落和离煤层的远近,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三种。A.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上面,厚度一般在030.5m左右,极容易破碎脱落的岩层。它在回采或开掘巷道后很容易随即垮落下来,其岩性一般是页岩或砂页岩、碳质页岩等。B.直接顶:位于伪顶之上,由一层或若干层岩石组成,宽度由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硬度不大,一般在采煤回柱后比较容易垮落下来。通常直接顶多由页岩或砂页岩及节理比较发育的砂岩等组成。C.老顶:在直接顶上面,厚度较大的坚硬岩石。回采面回柱放顶后,老顶不随直接顶垮落,经过一段时间,维持很大的悬露面后才垮落下来,老顶多由坚硬的砂岩、砾岩或石灰岩组成。煤层上面有既有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也有
15、的只有直接顶和老顶,还有的煤层上部没有伪顶和直接顶,只有老顶,如煤层上面为石灰岩顶板的即是。但是也有同一煤层的顶板,由于生成条件的不同和后生冲刷等原因,顶板的岩性也有变化。对于顶板管理影响大的也就是伪顶、直接顶和老顶,老顶以上的岩层对顶板管理影响较小。D.直接底:直接在煤层底部的岩层。当煤层倾角较大呈急倾斜时,底板在回采过程中也应加强管理。某些遇水后膨胀的松软底板,在缓倾斜煤层中也易向采空区移动。当直接底板岩石比较软时,支柱容易压入底板。 E.老底:位于直接底下面的坚硬岩层。(2)顶板岩性分类通过大量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顶底板围岩性质是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
16、一种类型:坚硬坚硬型,即从直接顶到老顶全部为比较坚硬的岩层,如厚层砂岩、石灰岩等。在其破坏过程中,顶板冒落最充分,冒落裂隙也发育最充分,冒落裂隙带最大高度可达采高的2030倍。 第二种类型:软弱软弱型,即从直接顶到老顶全部为软弱岩层。因其稳定性差,工作面回柱后,老塘立即冒实。这种顶板一般由页岩和风化岩两层所组成。在顶板冒落的过程中,其上覆岩的下沉量较大,冒落过程得不到充分发展,其冒落裂隙带的发展也受到阻碍,一般为采厚的910倍左右。第三种类型:软弱坚硬型,即直接顶为软弱岩层,如页岩、砂质页岩,而老顶为坚硬岩层,如砂岩、火绿岩或石灰岩等。在这种情况下,顶板冒落过程发展得比较充分,冒落裂隙带的高度
17、可达到坚硬的老顶。第四种类型;坚硬软弱型,即直接顶为坚硬岩层,如砂岩、石灰岩,老顶为软弱岩层,如页岩、砂质页岩或冲积层中的粘土等。在这种情况下,顶板冒落得不到充分发展,其冒落裂隙的高度比较小。顶板的岩层强度,对矿山压力的显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顶板下沉量大,一般来说是随着直接顶岩层强度的增大而减少;又如矿山压力,顶板的强度不一,矿山压力的显现也不一致,如岩层强度大。矿山压力显现的特点是范围广,而集中程度低。采场底板岩层强度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如底板岩层的抗压强度太小,则有较弱岩向采空区移动的趋势,对顶板管理影响很大。实践证明,矿山压力较大的采场,即使中硬以上岩层,受矿压作用后,支柱承载超过15T
18、就能大量钻底,泥质页岩底板遇水,即使在正常情况下,抗压强度也不超过l015T。 (3)顶板压力的一般规律 矿山压力从顶板表现出来最为明显,所以通常叫“顶板压力”,又叫支架的支承压力,它的压力大小变化的一般规律是:顶板暴露面积越大,压力越大反之压力就越小。顶板暴露时间越长,压力越大。因为顶板悬露时间越长,下沉量越大,因而发生离层和破碎,顶板压力就显著增加。反之,顶板压力就小。顶板越松软、破碎,压力越大。 巷道越宽,顶板压力越大。根据测定计算,顶板压力与巷道宽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巷宽扩大二倍,顶板压力就会扩大四倍。 护巷煤柱越小,巷道所承受的压力越大。 巷道交叉多而集中,顶板压力越大。工作面
19、断层越多,压力越大。断层走向与工作面交角越小以及断层面倾角小,在工作面出现的破碎带宽度大,压力越大。工作面节理裂隙越多、节理裂隙面的倾角越大,压力也越大。二、冒顶前的预兆 冒顶之前,特别是发生大冒顶之前,一般都有预兆的,如果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防止或减少冒顶事故。这些预兆是:1.响声: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就会发生劈裂声,接着出现断梁、折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沉,发生跳锁等现象;单体液压支柱的活柱也同样急速下沉,软底板支柱钻底速度加快,支柱安全阀连续漏液;有时可能听到采空区顶板冒落的闷雷声等。2.漏顶:顶板来压,因背顶或接顶不实不严,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会出现漏顶,棚子
20、就会松动,顶板的岩石就会冒落,就会出现滚棚现象,甚至连续推倒多架棚子,发生大冒顶。3.片帮:冒顶前煤壁所受的压力增加,煤层变得松软,片帮比平时增多。4.裂隙:因采空区顶扳下沉,工作面顶板出现裂隙增多、增大,这是冒顶的明显预兆。5.脱层:顶板冒落前,会发生脱层现象,通过“敲帮问顶”可以鉴别出来。6.煤帮上方顶板断裂下沉、台阶式下沉或抽槽(顶)的垮落。7.老塘的信号柱或支柱有压断现象。复习题:1.什么是矿山压力?矿山压力变化的一般规律有哪些?2.煤层的顶底板可分为几种? 3.发生冒顶前,有哪些主要预兆?第三节 顶板冒落的类型 井下的顶板事故,在某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预兆。根据这些共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21、,大体上可分为: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和巷道顶板事故。回采工作面的顶板事故又分为:大面积切顶事故和局部冒顶事故。在大面积切顶事故中,根据力源的不同进一步分成:老顶运动产生的冲击推垮型和压垮型事故,及直接顶运动产生的推垮型和压垮型顶板事故。局部冒顶根据统计分析,按事故发生地点划分回采工作面为多数,巷道以正在掘进的巷道为多数。一、局部冒顶局部冒顶范围较小,有时不过23棚支架,但它所占冒顶死亡事故的比例很大。据统计,局部冒顶占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中的70%。由于此类事故范围不大,很容易被忽视。因此,要求认清局部冒顶的机理,总结防治局部冒顶的经验,才能把局部冒顶事故的发生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局部冒顶又分为:一
22、是破碎的直接顶,由于没有支护或支护不及时而造成的冒顶;二是老顶急剧下沉,破坏原有的支撑系统,造成冒顶。按发生局部冒顶的地点,可分为:靠近煤壁侧的局部冒顶:由于原生构造或采动等原因,在一些煤层的直接顶中,存在多组相交裂隙,就形成游离岩块的镶嵌型顶板,其构造类型有以下几种:锅底矸石顶板达15m,两头尖,中间粗大。一般都充填有岩粉,或出现裂隙淋水(如图)。类似鱼背形结构:图形镶嵌顶板又俗称鱼背形结构。图形镶嵌顶板和正常的顶板之间往往有光滑面或充入一些细岩泥、干岩粉。这种结构的直径一般为1.01.5m,中间厚约1.0m左右(如图)。交叉主解理面造成的镶嵌形顶板:这类结构的顶板在很多情况下,解理面存在着
23、钙质岩粉(如图)。镶嵌块顶板这种镶嵌块顶板,是因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当断层的倾斜面相交,相距又很近时,两个断层的夹角中形成一个镶嵌岩块。这个岩块的两侧是断层,很光滑,而且裂隙中充有岩粉或成为淋水通道,使这块顶板与侧顶板间失去粘结力(如图)。在回采工作面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同形状的逆断层,形成局部煤顶镶嵌。这块煤与直接顶的粘结力很小,一般都比较破碎(如图)。以上所述的地质变化,在正常回采中往往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冒顶。除此外还有在采煤机或爆破落煤后,煤壁区如果支护不及时,空顶时间太长,这类游离岩块可能突然冒落而导致冒顶;放煤崩倒支架而导致局部冒顶;另外当老顶来压时,煤壁随近直接顶破碎,若煤层本身因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冒顶 事故 防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