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第7课《口哨》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第7课《口哨》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同龄人的故事第7课《口哨》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docx(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范本口哨1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懂得正确面对逆境,理解感悟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2、学习写作方法:描写要具体2学情分析从语文角度来说,教学缺乏语文教学安排,而六年级为初中起始阶段,特别重要,而本课又适合作文教学:描写要具体。3重点难点1、?在比较中体会具体描写的作用和方法2、理解生命的顽强来自对生活的热爱4教学过程4.1一、导入1、课前播放口哨音乐,形象地感受口哨,增加兴趣。2、问:生活中见过吹口哨的人吗?你怎么看他们?学生可能的回答:吹口哨的经常是流里流气的男生。3、问:可文章却在开头就用单独成段的方式说“我会吹口哨”,作者对于自己能吹口哨是什么态度(感觉)?可能回答:自豪
2、、骄傲。此处激疑,引起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问:张海迪是谁?检查预习,也为理解人物作准备。2、问:张海迪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却以能吹口哨而骄傲,为什么呢?(散读课文,找到原因。)可能回答:口哨使她“在孤独中找到快乐”。这是文章切入口。三、研读课文,理解“具体”(一)学习第三段1、问:她孤独吗?从文中找依据。2、问:老师觉着,文章写得有点唠叨,看看老师改后的表达怎样?学生阅读、比较、分析三组句子(看ppt)明确:原文因具体而形象,因形象而感人。(板书:具体、形象、感人。)3、第三段是用什么方法写具体的?可能回答:用相似的句式写具体。(板书:相似的句式。)4、带着理解再读第三段。(
3、二) 学习第六、第七段1、文章是如何写出会吹口哨后的快乐的呢?学生找到有关语句,和老师提供的句子比较(看ppt)明确:原文因具体而形象,因形象而感人。2、这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写具体的?可能回答:用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构成的画面写具体。(板书:具体的画面。)3、眼前带着画面朗读。(三)小结:文章用两种方法,一是相似的句式,二是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构成的具体的画面,把“孤独”和“快乐”写得很具体,形象,感人。四、丰富课文,尝试“具体”1、过渡:中央台的艺术人生栏目曾请张海迪现场作画,张海迪画了一座山,一片云和一只飞鸟。你知道张海迪这幅画的意思吗?可能回答:张海迪希望像鸟一样自由地飞过高山,飞越白云。瘫痪的她对生活无比热爱。此处体现德美渗透。2、口哨使她由孤独而快乐,可为什么文章却说吹着口哨“不止一次”地流泪?齐读810段,说说理由。可能回答:对作者而言,唱歌只是一种单纯的娱乐,而口哨唱出的歌则蕴含着自己丰富的生命体验。3、你能把她流泪时的内心想法写具体吗?这是本课难点、重点,花时间会较多。五、总结让我们学习张海迪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今天,我们借这篇课文真切体会了具体的描写是形象而感人的。在写法上,可以采用相似的句式写具体,也可以采用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构成的画面画面来写具体。六、作业写一写成长路上一件重要的东西,注意要有具体的描写。4.1.1教学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哨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同龄人 故事 教案 沪教版 五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