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生产企业GMP检查指南.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物制品生产企业GMP检查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制品生产企业GMP检查指南.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制品生产企业GMP检查指南(WHO 1994)WHO制定了若干GMP指导文件。这份更详细的指南可帮助理解和阐明上述文件。亦可使GMP检查和内部审计互相协调。每一部分提出的问题涉及生产厂GMP的各个方面,尽管很广泛,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包括生物制品生产厂GMP检查的所有方面,对于特定的疫苗或生物学生产过程可能需要补充一些问题。总之,宁可询问数组问题而不是任一单个问题,实际上。这能更好地反映符合GMP的实际情况。本文不是建立生产厂符合GMP的最低水平或可以接受的标准。检查中发现的任何问题都交由国家质控当局自行处理。目的是加深全世界的生产厂对GMP的理解,并贯彻执行。以本文作为工具,可以更容易查出需
2、要改进的领域,在国家质控当局的监督下,由生产厂进行生物制品质量的改进。可以预见,本指南对于生产厂进行内部审计、对于负责进行GMP检查的国家质控当局、对于WHO或其他组织进行评价等有重要意义。本文同样适用于发达的国家和发展中的国家对生产设施的评价,本文亦有助GMP培训和有关活动。本文包括下列各部分:1、人员2、厂房3、设备4、生产和生产过程中控制5、质控部门实验室控制6、生产文件7、动物:质量、房屋和管理8、质量保证9 标示,包装,销售作业10、封闭规范11、卫生和清洁一、人员生产厂和其人员应由一权威人士领导,该人应经过生物制品生产管理和技术训练,并具有生物制品生产的基础科学知识。生产人员中应包
3、括在该厂生产的产品方面经过培训的专家。A.一般情况1、是否有组织机构图?2、是否有负责人员职责说明?3、有必要资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人员、生产人员和质控人员是否足够?4、是否有措施保证生产人员与质控人员及动物管理人员分开?5、是否有措施,保证生产人员不通过活微生物操作区或动物室到处理其他产品或生物体的房间。除非严格遵守定义明确的去污染措施,包括更衣和换鞋?6、负责审批生产批记录人员的姓名和资历是否向国家质控当局注册?B.负责人员1、督导已确定职责的负责人是否足够?2、他们是否技术熟练或按需要经过生物学、微生物学、化学和兽医学培训I?C 培训1、是否有新员工上岗培训措施?2、是否有培训和正规教育记
4、录(最近的,包括管理)?3、是否有G M P 培训计划(新员工),并坚持按书面规定频率进行(每年更新)?4、生产人员是否进行适当的封闭标准/操作培训?D.员工卫生1、员工是否按需要穿着适宜的防护服?2、是否已要求员工报告那些可能对产品有不良影响的健康状况或疾患?3、是否有保护员工(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和产品的医学监测计划?4、是否有控制进入生产区和检定区的规定?是否有防止未经批准进入生产区、仓库和质控区的措施?二、厂房厂房和设备的位置、设计、结构、适用性和维护应便于生产操作,其布局和设计应能最大限度减少差错,能有效进行清洁和维护,以避免交叉污染,积尘或污垢,总之,应避免对制品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5、A.一般情况1、生产制品厂房的位置、结构和面积是否便于清洁、维护和正确进行操作?2、下列场所是否明确限定并进行适当控制:(1)原材料待检和保存?(2)中间品保存?(3)生产加工作业区?(4)质控和实验室检定区?(5)成品待检和保存?(6)不合格材料处理?(7)辅助设施:休息室、维修车间?(8)动物室?3、建筑物的设计是否能防止昆虫、体外寄生虫及其他动物进入?4、下列场所是否有适宜的管道系统:(1)必要时,设置适当的排水口,应有空气断开装置,以防止下水倒吸?(2)放泄弯管的维护是否能保证其效能?5、厂房的设计是否达到原料、人员、产品和废弃物单向流动,以避免清洁物料与污染物料(传染性)交叉?6、照
6、明是否能满足该区工作的需要?7、设施布局更新,包括机构、电力和建筑,改动和整修后是否进行再验证?8、设施的设计和结构是否能轮换生产?(1)是否经过轮换生产验证(轮换效果)?(2)是否有轮换生产文件,说明去污染、更换设备等?9、是否有齐全的洗手设备,包括:(1)冷、热水?(2)肥皂或洗涤剂?(3)容易进入生产区的清洁卫生间?(4)干手设备?B.辅助系统1、辅助系统(包括下述)的设计是否经过验证,以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和成品性质不受影响?(1)该系统是否有维护计划?(2)是否有该系统的一览表和书面操作规程,取样计划,监测点,报警系统和规定的运转水平?(3)是否有明确的措施解决不符合技术规格的故障?
7、2、通风(1)所有供暖通风空调系统是否有前滤器,并定期更换?(2)是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高效空气过滤器(HE P A)泄漏检查?(3)所有HE P A 是否装在终端?(4)管道工程是否用抗消毒剂(可能引起锈蚀)的材料制成?(5)管道工程和滤器是否安装在洁净室外?(6)设施的设计是否可以熏蒸消毒?3、压缩空气(1)供给的空气是否无油?(2)供气是否通过除菌滤器?(3)空气是否去湿,以防水蒸汽冷凝?4、蒸汽(1)产品接触表面灭菌是否用清洁蒸汽?(2)分配系统是否用不锈钢(3 1 6)制成,经过防锈处理并有坡度,以便排水?5、注射用水系统(1)注射用水系统的设计是否能足量供应质量符合药典规定的水?(2
8、)是否有注射用水储罐,是否配有进气口滤器,是否进行泄漏检查?(3)注射用水是28 0 循环贮存,若不循环贮存,是否每24 小时排放,或转用于其他适宜目的?(4)循环泵是否以注射用水作润滑剂?C 无菌生产1、无菌生产区和作业是否符合 W HO无菌药品生产指南(T RS 8 23 S e c.1 7,P5 9)和下列要求?2、无菌生产区是否:(1)地面、墙、天棚光洁、牢固、不产生尘粒、易清洁,能耐受清洁和消毒剂?(2)在组分、生产过程中物料、生产和产物接触表面暴露的地方是否无平等管线?(3)环境控制,如温度、湿度、菌数、尘粒数,是否有控制标准,该系统是否经过验证?(4)供气是否通过HE PA(最后
9、配制和分装应采用终端滤器)?(5)是否有环境监测系统,如温度,湿度,尘粒?(6)固定装置(电源插座,照明等)的安装是否为嵌入式,并密封,以防止透气和进水?(7)所有管道或供气、供液管道是否有识别标志?(8)更衣室和气闸配备是否适当?(9)在作业中是否达到适宜的标准(C 级)?(1 0)气流设计是否适当,包括用单独的送风系统向不同的生产区送风,例如发酵区和分装区?(1 1)气流设计是否使流经该区的HE PA过滤空气通过回风道排出(无设备阻碍)?(1 2)不同作业区之间是否有适当压差?3、无菌生产区是否不设置:(1)设备和装置检修出入口?(2)排水装置?(3)洗涤地?4、疫苗生产区与其他区是否隔离
10、,并是独立的?5、设施的设计是否符合生产过程中所用生物体所要求的封闭等级,是否经过验证?三、设备这一部分涉及中间体、半成品和成品的制备、加工和质控用的所有设备。应特别注意对生产设施的有关要求,如易于操作,备件易得,便于维护、验证和员工培训。A、适用性1、设备的设计、结构和维护是否适当?2、是否采取措施,防止生产中所用的任一物质,如润滑剂或冷却剂接触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成品?3、与组分或产品接触的设备表面是否无相互作用?4、与产品接触或产品接触表面的管道或辅助装置是否有坡度,以便完全排放?B.清洁和维护1、设备的安装是否便于使用、清洁和维护?2、设备和用具的清洁、维护和消毒是否能适当防止差错或交叉
11、污染?3、管道系统、阀门和通气孔滤器的设计是否便于清洁和灭菌?注:最好采用密闭系统,“就地清洁”,“就地灭菌”4、一次封闭容器的阀门(如培养罐)是否用蒸汽灭菌?5、过滤是否用不脱落纤维的滤器?6、除菌过滤用滤器,滤前和滤后是否进行泄漏检查?7、校正和验证是否适当?8、高压蒸汽消毒器和灭菌烤箱是否装有效力适当的空气滤器?是否进行泄漏检查?烤箱是否用HEPA滤器?9、在生产过程中暴露于任何病原体的物品和设备是否与未用过的分开存放,以防止交叉污染?C.标准操作规程(S O P)和记录1、设备和器具的清洁和维护是否有书面S O P,并遵守这些规程?2、S O P 是否包括:(1)清洁责任的分配?(2)
12、明确表示的时间表?(3)所用方法、设备和材料的说明?(4)防止清洁设备被污染?(5)用前设备的清洁度检查?(6)确定识别编号?(7)记录3、清洁剂和消毒剂是否经过验证,并经质保部门批准?4、清洁设备是否如上做出识别标志?5、校正和合格试验是否正确记录?6、所有检查证书是否在规定的日期内?7、用计算机设置标度、蒸压等是否有防止末授权人修改的控制?8、计算机处理数据是否经常有并保存备分数据?9、计算自动处理不进行手工计算时,是否只保存程序的书面记录和验证结果?1 0、是否设计和保存其他可供选择的系统(硬拷贝),以保证备份数据准确、完整?该系统是否有防止修改、消除或丢失的保护?1 1、是否有定期维修
13、计划和由始至终的工作记录?四、生产和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生产和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对于保证生物制品质量连续一致有重要作用。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对于质量控制特别重要,但是不能用成品,而必须在生产的适当阶段进行,对生产步骤应进行有效监控,并始终记录,以保证成品的安全、质量和效力。A适合程度1、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起始材料或原料是否有经过批准的标准规格,并由质控部门签证发放?2、为了保证所有原料和组分的质量:(1)是否有待检和签证发放制度?(2)贮存条件是否适宜?(3)与卖主签订的合同是否能保证质量和稳定性,包括报告生产中的任何变动?3、动物源性原料是否有记录详细来源、由来和生产方法的文件。(1)是否是在有控制的环
14、境中保存?(2)是否有效期,是否再检?(3)不合格原料是否与合格原料分开存放?(4)病毒去除和灭活方法是否经过验证?4、可能含有传染性生物体的生物材料进入实验室或生产区前是否经过筛检?5、需要建立基础细胞库和生产用细胞库时,是否记录了下列内容:细胞历史,包括:(1)群体倍增数;(2)特征鉴定;(3)证明是纯的;(4)制备方法;(5)适当保存,并对温度进行监测;(6)库存登记;(7)适当分开保存,以免混淆或被其他材料污染;(8)分两地保存(保存装置);(9)常规监测稳定性(生活能力/纯度);(1 0)备用电源。B.生产过程1、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是否进行同一性、质量、含量和纯度试验或由供货人提供有法
15、律效力的证明?2、是否建立了完成各生产阶段的时间和温度限制?3、若采用时,对去除或灭活病毒工艺是否进行了验证?4、环境监测是否建立了报警和工作限度?当超过限度时是否采取有效措施?5、供水系统是否建立了报警和运行限度?当超过限度时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6、原料是否进行生物污染程度监测?C.灭菌1、生产工艺中的灭菌过程是否经过验证,是否是近期进行的?2、已灭菌物料是否规定了使用期限?洗涤至灭菌之间是否规定了最长时限?3、纯蒸汽供应是否足以保证经过验证的各个高压蒸汽灭菌器同时作业?D.标示和验证1、若将组分/材料转移到新容器内,新容器是否标明:(1)组分/材料名称或代码?(2)验收或管理编号?(3)容
16、器的装量?2、配制/补充作业是否进行充分监督,是否每一组分/材料的配制都有第二个人检查:(1)组分/材料是否是质控部门签发的?(2)数量是否与批记录一致?(3)容器标示是否正确?(4)于产品批中加组分/材料是否由一人进行,由第二人核实?3、实际收率和每一作业阶段确定理论收率百分比时,是否记录任何损失?4、计算是否经第二人核对?5、在生产过程中,所有容器,生产线和主要设备是否都标明内容物和生产阶段?6、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都将主要设备的识别编号记入产品批记录?7、所有偏离SOP的问题是否都有记录,是否经QA/QC审批或采取纠正措施?8、是否有如何保持产品无菌的操作规程?9、所有灭菌周期是否经过验证
17、?10、若自动系统失灵或发生故障,对环境控制房间或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的材料应采取的措施是否有书面SOP?11、生产中所用设备和物料的每一灭菌过程是否记录灭菌方法、日期、持续时间、温度和其他有关条件?记录的保管方式是否能据以识别特定生产和灭菌过程所生产的产品?12、已灭菌物品是否标示有灭菌编号?13、现场在使用之间,上次作业的所有材料是否都已去除?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充分?14、所有高压蒸汽和干热灭菌物品是否都有热敏指示剂?15、除菌用过滤系统是否经过验证?是否仍是验证时的状态?五、实验室质控生产过程中的质控在独立的质控部门监督下由生产人员进行。成品检定由质控部门负责。建立所有实验室操作的SO P,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制品 生产 企业 GMP 检查 指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