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8: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8: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8: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高居目国最新考纲考纲解读考法指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2 .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3.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以区域图、景观图、示意图和实际应用案例为切入点,考查昼夜长短及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及变化、四季变化及应用,侧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如 2 01 7 全国卷HITIO T I、2 01 7 全国卷H T 5、2 01 4 全国卷I T 3 等。考 点1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夯基础测知识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绕运动。,北极上空俯视
2、:呈逆时针方向绕转(2)方向:j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一个(3 6 5 日6时 9分 1 0秒)。(4)轨道与速度时间:7月初、公转速度:L521 亿 km太阳 京 1.471 亿 fan 时间:1月初 公转速度:_近、远日点与二至日不同,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陶圆回国(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 2 月 2 2 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 2 2 日前后。(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夏至日/远日点彳 底 .近 日点 太阳/冬 至 日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
3、面的交角就是。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1(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之间的往返移动,形成四季更替。陶用If目雷春分和秋分的异同点相同点:此日太阳都直射赤道。不同点:春分是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是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决定了五带的范围a.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b.的度数=90。一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a.及其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b.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自我检测读黄赤交角形成示意图,回答下
4、列问题。(1)黄赤交角的概念:A面(即黄道平面)同B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影响:引起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3)当黄赤交角增大1。时,热带范围(增大、缩小)度,温带范围(增大、缩小)度,寒带范围(增大、缩小)度。匚 重 难 突 破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口考向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 .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 3。2 6,交角。2 .黄赤交角的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
5、,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运动规律见下图。夏至日(6月2 2日前后).朱-:-占三.一 2 32 6 N/日点/秋 分 日(9月2 3日前后)4-忌 一0。春分日(3月2 1 H前后)/日 点.-.您.-2 3。2 65冬至日(1 2月2 2日前后)陶团回国关 注“一 向三线六点”即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二分二至日和近、远日点。学会正确判断一年中任何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和移动方向,对我们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有很大帮助。(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_黄赤交角变大(小)黄赤交角等于0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扩大(缩小)直射赤道出现极昼和极夜现
6、象的范围扩大(缩小)无极昼、极夜现象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无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无变化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始终昼夜平分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无季节变化flUg在练模拟得高分(2017 高 考 全国卷IH)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T: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 2 题。1.以上四
7、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2.当天可能是()A.4 月 28日 B.6 月 28日C.9 月 2 日 D.11月 2 日(2018西安铁中模拟)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点为黄3.若太阳直射点到达点时.,北京时间刚好为18时 36分,则点所在经度为()A.30E B.59WC.21 E D.无法确定4.已知点的纬度为15ON,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的日期恰好为5 月 1 日。据此推测,这一年11月 1 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可能为()A.10.5 S B.15 SC.19.5 S D.24 S考 点2 昼夜长短的变
8、化夯基础测知识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图1图2 图3夏至日 春、秋分日 冬至日(2)变化规律时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 1 中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 3 中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图 2 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 月 2 1 日或9 月 2 3 日前后,全球各地因副陶图地方时和昼夜变化幅度的规律(1)越接近赤道的地区,其昼长越接近1 2 小时,日出地方时越接近6 时,日落地方时越接 近 1 8时。(2)越接近赤道的地区,一年中昼
9、夜变化幅度越小,即越接近0;远离赤道的地区,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越大。(3)越接近二分日,其昼长越接近1 2 小时,日出地方时越接近6 时,日落地方时越接近1 8时。I自我检测读昼长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二分二至日的昼长分布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正好相反。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2)从每年的1 2 月 2 2 日(冬至日)到次年6 月 2 2 日(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向北运动到北回归线,北半球昼变,夜变(即从昼最短、夜
10、最长一昼夜等长一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正好相反。_ 重难突破(3)北半球夏半年,即从3 月 21日(春分日)到 9 月 2 3 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北)移,再向(南、北)移,该时段北半球各地白昼先变、到最长,然后变。:明考向提能力口考向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看昼夜弧长一定昼夜长短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如 图 1所示)图1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昼夜长短分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
11、昼时间越长。(如图2、图 3 所示)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定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北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如图4 所示)太阳立射点北移过程,北半球各纬度档(P,)变长,夜变短.|北移北长|北极点周围极辰范雨变大|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南半球各纬度昼(P。变长,夜变短|南移而县长|南极点周阳极.昼范闺变大|图4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一定极昼、极夜的范围和变化(1)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12、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如图4所示)5.看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日出、日落方位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东北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正东正西全球昼夜等长南半球东南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0 时日出、2 4 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 时日出、2 4时日落)。口考向二昼夜长短的计算1.常规计算(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 5。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 5。(2)根据日出、日落时
13、间进行计算昼长=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这里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不必要求是地方时,但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所用的时间要统一,如都是北京时间或都是伦敦时间)。昼长时数=(1 2:()0 日出地方时)X 2=(日落地方时一 1 2:0 0)X 2。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X 2=(2 4:0 0-日落地方时)X2。(3)特殊地点的昼长确定赤道上:昼长=夜长=1 2 小时。极昼区:昼长=2 4 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长=2 4 小时。2.规律推断(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2)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3)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计算相对于夏至日或
14、者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相对于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如下图: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_ 模拟演练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c 时间的夜长。练模拟得高分(2017 高考全国卷II)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如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 月。据此完成第1题。24 2870城国河海市界流洋68。Xa1.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
15、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2018 天津一模)2016年冬至日,M、P 两地的日出、日落时间如下表所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2 3 题。日出时间日落时间M07:26:4616:52:03P08:46:2419:00:582.关于两地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A.M 在 P 的东北方向B.M 在 P 的西北方向C.M 在 P 的东南方向D.M 在 P 的西南方向3.关于表中M、P 两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时相同B.同在东半球C.线速度相同D.同在大陆西岸(2018 东北哈师大附中三校模拟)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纬度五地昼长周年变
16、化。读图,完成45题。4.夏至日五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abcdeB.decbaC.abced D.badce5.当 c 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时()A.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B.非洲南部草原正值草木茂盛时期C.中国北方的树木正落叶纷飞D.天山的牲畜向低海拔牧场转移考 点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雕t e 1,-夯基础测知识1.纬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泰春、秋分日十冬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r90正午太阳高度90-,30。N北回归线0赤道f南回归线30。S-60。S/t南极圈/S009t北极圈60。N300 2326Z o90 N(1)夏至日:正午
17、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 自我检测夏至及其以北地区冬至及其以南地区春分、秋分赤道南、北极点读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回答下列问题。C.7326重难突破东南 东 东北(1)分析图示不同日期太阳视运动的共同点:太阳,原因是;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是一天中最大值。(2)尝试判断:该地位于(南、北)半球。判断理由是。A代表,B代表春分或秋分日,C代表。判断理由: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3)计算出A、B、C三日的昼长:A小时、B小时、C小时(4)C 日
18、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害向蠲m口考向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方法(1)纬度的确定方法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方法二:通过节气来判断。夏至,太阳直射2 3。2 6 小;冬至,太阳直射2 3。2 6$;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方法三: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 0。一两地纬度差计算。方法四:”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锐角)”等 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2)经度的确定基本原则:地方时为1 2 时的经线即
19、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方法一: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东9 0。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西9 0。,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方法二: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的纬度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和南北两极地区的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均为2 3。2 6,。(2)0。到南北纬2 3。2 6,之间的地区(或热带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从2 3。2 6,增大至 U 4 6。5 2 1(3)南北纬2 3。2 6,到南北纬6 6。3 4,之间的地区(或南北温带),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均为 4 6 5 2。(4)南北纬6 6。
20、3 4,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或南北寒带),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从4 6。5 2,减小到 2 3 2 6。口考 向 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 0。一两点纬度差(3)。“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6 0 ;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H=9 0 3=9 0。一(1 0。+2 3。2 6,)=5 6。3 4 二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 2 时。(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
21、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已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3)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
22、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JL建筑物、建筑物讼筑物V V影子长度 影子长度(5)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一楼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造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a)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如图,a+H=90。时效果最佳。L模 拟 演 练 _1.(高考全国卷I)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若在北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一轮 复习 精品 地球 公转 及其 意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