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地理复习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部分 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满 分 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 50分)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 成 13 题。坡面侵蚀强度10 20 30 40*50.60 7(r 80*90坡度坡度一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坡度为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20。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最大2.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
2、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图中最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B.C.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土流失问题。第 1 题,由坡度一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可知,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第 2 题,坡面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原因是坡度变大,接受降雨的面积减少,侵蚀减弱.第 3 题,因位于鱼鳞坑前,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植树有利于鱼鳞坑的保护.答案:LC 2.D 3.B(2
3、009海南高考)读图,完成46 题。4.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5.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6.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解析: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是制约本区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
4、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图示区域的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使土地荒漠化严重.答案:4.D 5.B 6.B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78 题。7.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该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的典型土壤是棕壤B.河流水量丰富,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C.该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破坏D.雨季来临时草木茂盛,百花盛开,旱季草木凋零,一片荒芜8.下列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一般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之一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农业发达
5、,高度机械化适宜热带作物种植生产A.B.C.D.解析:热带雨林分布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水流全年丰富,流量变化小,典型土壤是砖红壤,多种因素导致雨林被严重破坏。答案:7.C 8.C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但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回答9n 题。9.下列四省中,广泛分布着以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A.山东 B.江西C.海南 D.甘肃10.国家大力推广“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生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A.B.C.D.U.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种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A.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B.美化林区环境C.降低植被成本D.增强林区生态
6、系统的稳定性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工林发展的状况及目标。第 9 题,根据毛竹、杉木为亚热带主要树种推断出该省为江西省.第 10题,大力推广“退耕还林”是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增加木材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不是其直接目标。第 11题,多种树种搭配,利用不同树种对环境的不同适应能力来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9.B 10.C 11.D读 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完 成 1213题。12.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发新能源A.B.GX
7、DC.D.解析:从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始终低于能源消费总量,因而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从国外进口能源。答案:D13.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A.煤炭出口量增加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D.煤炭利用率提高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后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与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的差值越来越大,这可能与煤炭出口量增加、利用率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等因素有关;根据图中能源消费总量和原煤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可以计算出煤炭的消费量在增加。答案:B下 图 为 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
8、 2020年)确 定 的 13个核电厂厂址.据图回答1415题。m 江沿,(秦山二期扩建j区 门(健 跳)厂址 三门扩塘山厂址(国,厂 址)(用口:厂址)实际建设规模大厂现亦数据1 千 克 岫 235通过裂变反应释放的能 相当于2 500吨标准煤释放的热R13个厂址核电建设规模计划为60个修电机相装机容量山 东 34海卸器(田河*-建厂江1 4.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主要分布在图示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A.科技发达,利于核电站建设运行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D.海运便利,便于原料输入解析: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
9、消费量大,常规能源短缺,这是核电厂多分布在该地区的主要原因O答案:B15.沿海核电厂对近海水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向海洋排放()A.重金属 B.冷却水C.粉尘废渣 D.放射性物质解析:核电厂排放的冷却水会对沿海水域造成热污染。答案:B(2008上海高考)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栗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完成1618题。16.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解析:风能是由空气的流动产生的,而空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为太阳辐射;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开发需要投入
10、较多的资金与技术.答案:A17.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解析:风力越大越有利于风能的利用,内蒙古高原接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而我国东部沿海离夏季风的源地近,夏季风的势力较强。答案:B18.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解析:塔里木盆地虽距冬季风源地较近,但四周为高大山脉,风力小,因而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答案:C(2010无锡调研)读“田纳
11、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1920题。懦二产w窣 悭 金TI杷 隗 代 叫#*-志 U电力产M19.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A.发电 B.防洪C.养殖 D.梯级开发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河流的开发是以梯级开发为核心环节,通过梯级开发来发展航运、防洪、养殖、发电等。答案:D20.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土地荒漠化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D.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解析: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棉花带,而棉花对地力的消耗较大,所以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会造成土地退化、肥力下降、土壤贫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复习 第十四 区域 自然资源 综合开发 利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