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湖南卷)(01)(全解全析).pdf
《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湖南卷)(01)(全解全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湖南卷)(01)(全解全析).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高考生物押题预测卷(湖南卷)(01)生物全解全析1、【答案】c【解析】【分析】1、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2、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程序性死亡。实例:人在胚胎时期尾部消失、蝌蚪尾部的消失,胎儿的手指等。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由 rRNA和蛋白质组成。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分为游离的核 糖 体(合成胞内蛋白)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详解】A、酶、载体蛋白发挥作用后结构不变,可以重复
2、利用,抗体特异性的作用于抗原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消化,所以不能继续发挥作用的是抗体,A 正确;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现象,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特定的基因会表达并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行使凋亡功能,这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正确;C、高温处理过的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但不会破坏肽键,双缩胭试剂与肽键发生反应,所以高温处理过的蛋白质能与双缩胭试剂发生反应,C 错误;D、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D 正确。故选C。2、【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既不需
3、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由图可知,两种溶质分子均为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A 正确;B、B 溶质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载体蛋白协助的协助扩散,其运输速率不仅取决于膜两侧B 的浓度差,还受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B 错误;C、由图可知,两种溶质分子均为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C 正确;D、图中通道蛋白只运输A 溶质分子,载体蛋白只运输B 溶 质 分 子,这体现了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 正确。故选B.3、【答案】C【解析】【分析】ATP
4、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甘,结构简式A-PPP,其中A 代表腺昔,包括腺口票吟和核糖,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颤藻是原核生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黑藻是真核生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因此颤藻和黑藻产生ATP的场所不相同,A 错误;B、ATP并非细胞内唯一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如磷酸肌酸也是细胞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B 错误;C、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多且很不稳定,远离腺背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和形成,C 正确;D、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由
5、ATP提供,但也有少数由GTP、UTP等提供,D 错误。故选C。4、【答案】C【解析】【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细胞衰老的机制,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详解】A、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变化,A 正确;B、自由
6、基攻击生物体内的D N 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B 正确;C、癌细胞中有延长端粒的端粒醐,因此癌细胞中端粒不会随着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而不断缩短,C 错误;D、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因此设法阻止或减缓氧化应激的发生,可延缓机体的衰老,D 正确。故选Co5、【答案】A【解析】【分析】20世纪40年代,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出现了 S型活细菌。然后,他们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再进行转化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蛋白酶、R N 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仍然
7、具有转化活性;用D N A酶处理后,细胞提取物就失去了转化活性。实验表明,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而转化因子很可能就是DNA。艾弗里等人进一步分析了细胞提取物的理化特性,发现这些特性都与D N A的极为相似,于是艾弗里提出了不同于当时大多数科学家观点的结论:D N 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详解】A、的实验用苯酚氯仿法去除掉的是S型细菌中的绝大部分蛋白质,不是所有蛋白质,因此并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只能说明去除掉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B、的实验用催化多糖分解的酶处理S型细菌后,去除了 S型细菌中的所有多糖,实验结果仍然具有转化活性,说明多糖不是转化因子,B正
8、确;C、的实验不断去除各种成分,最终得到并推断纯化的转化因子是D N A,说明去除的各种成分中包括脂质、R N A等,C正确;D、的实验用D N A酶处理后,转化因子的转化能力丧失,确认了转化因子就是D N A,该实验结果是对中实验推断的证明,D正确。故选A。6、【答案】D【解析】【分析】由F i全表现为灰色推知,F i的基因型为T tM m或T tM M,故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TTM M xttm m或TTmmxttMM 或 TTMMxttMM 等。【详解】A、由分析可知,黑色亲本的基因型为TTMM或TTmm,A错误;B、F i的基因型是TtM m或TtMM,B错误;C、若F i的基因型是
9、T tM M,自由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灰色:白色=1:2:1,若F i的基因型是T tM m,自由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黑色:灰色:白色=3:3:2,C错误;D、F i的基因型是TtM m或T tM M,自由交配后代F2中灰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T tM M,也可能是TtMm,D正确。故选D7、【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通常会造成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详解】A、D N A 分子中包括没有遗传效应的非基因片段,故 D N A 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不一定导致基因突变,A正确;B,人们通常用秋水仙素和低温诱导多倍体产
10、生,培育新品种,B正确;C、染色体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变化,C错误;D、基因工程可以定向改造生物,原理是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C。8、【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淘汰前,B和 b基因的频率均为1/2,则在该种群中b b 的频率为皿X“2=1 A,B B 的频率 为 V2XV2=1/4,B b 的频率为1-1 A 皿=1/2。因此,黑色个体的频率为羽,白色个体的概率为皿。【详解】由分析可知,淘汰前,该羊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不相等,A错误;淘汰前,由于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不管交配代数是多少代,羊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均不变,B错误;淘汰前,B和 b的基因频率均为四,B b 的
11、频率为1/2,白色个体的频率皿。淘汰白色个体后,基因型B B 的频率为:V 3,B b 的基因频率为 羽,此时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2 x /3+羽)/2=羽,b基因的频率为1-羽=3。黑色个体随机交配,下一代个体中B b 基因型的频率为2 x V 3 x 涧=的,b b (白色个体)基因型的频率为3x3=3,B B 基因型的频率为羽x 羽=的。淘汰白色个体,B b 基因型的频率为明/(I-四=2/2,B B 基 因 型 的 频 率 为 种 群 中B基因的频率为(2 x 1/2+*)住=苧I,b基因的频率为1-利=皿。由此可推测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持续下降,B 基因的频率持续
12、增大,基因型B b 的频率不是逐代增加,D正确,C错误。故选D。【点睛】灵活运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相关计算便可解答本题。9、【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突触结构可知,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为神经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能将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分泌出去,作用于骨骼肌。【详解】A、由图示可知,为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可能为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可使肌肉细胞收缩或舒张,A正确;B、由图示可知,为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呈杯状的突触小体,与骨骼肌共同形成类似突触结构,B正确;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释放作用于骨骼肌,即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若给骨骼肌细胞一个适宜刺激,在处不能检测到
13、电位变化,c错误;D、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使冷觉感受器兴奋,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通过神经调节的作用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D正确。故选C。10、【答案】C【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是: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在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物,被吞噬细胞进一步吞噬消化;记忆细胞的作用是进行二次免疫应答。2、细胞免疫过程: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
14、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物质;记忆细胞的作用是进行二次免疫应答。【详解】A、B细胞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当病毒侵染机体后,只有相应的B淋巴细胞能接受病毒的刺激,而不是上百万种,A错误;B、注射康复者的血清提取物救治患者属于被动免疫,而疫苗的防治属于主动免疫,二者作用原理不同,B错误;C、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D、利用ACE2受体制作疫苗产生抗体不是与抗原结合,是与机体自身的ACE2受体结合,D错误。故选C。11、【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
15、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其次是芽,再次是茎。【详解】A、生长素的两重性体现在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A错误;B、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未受精的雌蕊柱头,只能得到二倍体无子番茄,B错误;C、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而乙烯的作用主要是促进成熟,两者可相互影响,但没有协同作用,C错误;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是受遗传决定的,不受单侧光的影响,因此单侧光会使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横向运输,但不会影响其极性运输,D正确。故选Do12、【答案】A【解析
16、】S型增长显示种群数量先增加最后达到K值稳定下来,而题图信息显示蚂蚁种群数量增加后又降低到原来数量,故A项错误;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蚂蚁也可以吃些大粒植物种子,所以两种动物间有竞争关系,B项正确;未移除啮齿动物时,蚂蚁种群数量在19741977年间变化基本不大,再根据这两种动物的食性信息,可以说明环境中大粒种子植物与小粒植物种子数量比例保持稳定。啮齿动物与蚂蚁没有捕食关系,所以解释两种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时,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测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来实现的,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啮齿动物喜食大粒植物种子,蚂蚁喜食小粒植物种子,移除啮齿动物时,蚂蚁数量先增加
17、后来又减少,可推测是因为作为其主要食物来源的小粒植物数量在减少,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移除啮齿动物时,大粒植物种子就可以保存下来,大粒植物个体数量就会变多,大粒植物和小粒植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小粒植物因此减少,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种间关系中的直接或间接联系。易错点是啮齿动物和蚂蚁间的关系容易让人忽略。13、【答案】BCD【解析】【分析】在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有三次显微镜观察,一次是正常的细胞,一次是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次是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因此首先制作装片,观察正常细胞;然 后 加30%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质壁分离;然后再加清水,观察细胞复原
18、。检测C02可用澳麝香草酚蓝溶液。【详解】A、黄豆中也含有脂肪,因此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时,黄豆研磨液中也能检测到脂肪,A正确;B、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应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继续观察其复原情况,B错误;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时,可用澳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C 5的含量,C错误;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实验步骤为解离好漂洗玲染色今制片,D错误。故选BCD.14、【答案】AC【解析】【分析】水与代谢强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代谢活跃时,生物体含水量在70%以上。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不活跃或进入休眠。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
19、谢活跃,生长迅速。如干种子内所含的主要是结合水,干种子只有吸足水分,获得大量自由水,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易被醋酸洋红或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详解】A、胚细胞没有大液泡,主要通过吸涨作用吸水,A错误;B、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加,代谢加强,细胞分裂加快,细胞内有机物和酶的种类增多,B正确;C、花生种子脂肪含量较多,细胞呼吸时消耗的底物除了糖类还有脂肪,若消耗的底物只有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氧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生物 押题 预测 湖南 01 全解全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