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pdf
《2023年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全解01观 沧 海 汉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2.品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此句是写观沧海时所见的全景。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这两句相互映衬,动静结合,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何突出的特色?试分析。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寥寥十六字将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沧海之景描绘得蔚为壮观。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合理的夸张,展现了一个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不仅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与远大的政治抱负。默写考点L 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远大抱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观沧海 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
3、,山岛竦峙。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0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诗作中诗人选取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 写,表达了诗人听说友人被贬时的惆怅与同情,并给予友人关切与安慰。2.品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 一句。这句是景物
4、描写,杨花飘落、子规啼 鸣,点明时令。景物独取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 不如归去 的子规,既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事,又融情于景,表现出诗人对好友的关切和同情。3.请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o这两句诗紧承上文,集中抒发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同情和挂念。诗人发挥想象,把明月想象成寄托 愁心”的载 体,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明月成为自己的化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起到边远荒凉的地方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真挚而强烈的感情。默写考点L李白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才巴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
5、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诗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诗中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而“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0 3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本诗写舟行江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写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抒发了旅途之中的思乡之情。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炼字讲究,意境开阔。平 阔 正 悬 四 个
6、字 用 的 极 好,潮平 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春潮涌涨,江水浩渺,风帆鼓吹,船上人的视野也因此开阔,诗的意境也由此显得恢弘壮大。3.请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的时候,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 日年还未逝去,江面上已经显露出春意。这两 句 中,诗人把 日 与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真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这两句诗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默写考点1.王湾在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
7、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哲理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0 4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鉴赏品析1 .主题概述。这首小令寓情于景,通过描绘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现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2.这首小令前三句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这九种景物,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它们带上了鲜
8、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3.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在写景时运用白描的手法,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将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 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全篇作者不着一个 哀 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显露无疑。默写考点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马致远在 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3.马 致 远 在
9、天 净 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这首小令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05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鉴赏品析1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全诗五个地名连用有什么作用?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 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默写考点1.峨眉山月歌一 诗 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10、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 流。2.李 白 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3.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0 6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鉴赏品析1 .寻 常 几 度 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乐师李龟年当初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2.赏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表现手法及作用。落花时节 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这两句诗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11、,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时代的无限怀念和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默写考点1.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一 诗 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杜 甫 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3.杜 甫 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 达 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4.流露诗人无限沧桑之感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0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 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鉴赏品析1
12、 .强 欲 登 高 去 中 的 强 有什么表达效果?劈 头 一 个 强 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默写考点1.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的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也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0 8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
13、夜征人尽望乡。鉴赏品析1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前两句写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这样的宁静如果不被打破,也许诗人可以沉浸其中,体味大漠那亘古的苍茫。2.从全诗看,前三句与第四句是什么关系?从全诗看,前两句写的是景 色,第三局写的是芦笛声,末句抒发心中所感,写的是思乡之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做烘托和铺垫。默写考点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2.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 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0 9秋 词(其 一)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鉴赏品析1.诗人认为 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获得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这一说法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2.赏析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展现了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表现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豁达情怀,体现了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默写考点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 云 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3.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
15、,我言秋日胜春朝。4.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5.诗中热情歌颂秋天的句子:我言秋日胜春朝。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本诗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7.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1 0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鉴赏品析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以及离别的痛苦。2.赏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既写出空间的殊异,又写出时间的变迁,还
16、从空间、时间的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 离 合,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默写考点L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1 1十一月四
17、日风雨大作(其 二)宋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鉴赏品析1 .夜阑卧听风吹雨中 的 风 吹 雨 一 语 双 关,请指出其两层含义?风吹雨”既指眼前风雨肆虐的现实环境,又含有象征意义,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2.诗人是如何将 风雨大作 与 卫国战争”联系起来的?风雨和 战 争”二者之间本来并无必然的联系,但因为实现祖国统一是陆游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所以一场突然而起的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思,那窗外呼啸的风声,嚅啪的雨声,在梦境中化为战场上铁骑奔突之声,若不是诗人曾在战场搏杀过,若不是诗人怀有强烈的爱国热忱,是不可能写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诗句的。默写考点L
18、陆游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 体 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2.陆游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等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的句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6.十
19、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诗人虽年老体衰,仍愿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的句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1 2潼关 清 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鉴赏品析1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潼关怎样的特点?孤高突起、寂寥辽远。2.诗人借吟咏潼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首是体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默写考点1.表现作 者 渴 望 冲 决 落网,勇 往 直 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河 流 大 野 犹 嫌 束,山入潼关不解平。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全解0 1野 望 唐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
20、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
21、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默写考点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王 绩 在 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0 2黄 鹤 楼 唐
22、 崔景页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鉴赏品析L主题概述。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 所 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2.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
23、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3.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默写考点1 .唐代诗人崔景页在 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崔颖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崔颖在 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唐代诗人崔
24、颖在 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0 3 使 至 塞 上 唐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鉴赏品析1 .主题概述。诗作叙述了诗人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的含义,这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
25、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的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 圆 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 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 次,它有绘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语文 七八 九年级 上册 古诗词 原文 赏析 考点 默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