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pdf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选 择 题(共 5 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 题 1 分)1.(1 分)(2 0 1 5 春雅安校级期末)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青 霉 菌 酵 母 菌 蓝 细 菌 大 肠 杆 菌 乳 酸 杆 菌.A.B.C.D.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所有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 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 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 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解答:解:青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错误;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错误;
2、蓝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正确;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正确;乳酸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对于此类试题,考查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2.(1 分)(2 0 1 2 秋黄冈期末)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 A 和 R N A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 T P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 T P 均来自线粒
3、体I).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所有分析: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都含有少量的DN A 和 R N A,都能合成A T P;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二者中进行的反应不同,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有氧呼吸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产生的A T P 被暗反应利用,线粒体产生的A T P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解答:解:A、含有少量DN A 和 R N A 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点,A正确;B、叶绿体在黑暗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能合成A T P,B 错误;
4、C、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其次还有细胞质基质,C 错误;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不同,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D 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1 分)(2 0 1 2 北京)细胞中不能合成A T P 的部位是()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D.蓝 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考点:A T P 与 A DP 相互转化的过程.所有分析:A T P 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够产生A T P.解答:
5、解:A、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够产生大量的A T P,A正确;B、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能够形成A T P,B 正确;C、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和脂质合成的场所,消耗A T P,C错误;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是在膜上进行的,也能够产生AT P,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AT P 合成场所的相关知识,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4.(1 分)(2 0 1 4 莆田模拟)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释放量和0,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
6、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 倍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所有分析:分析柱形图:氧浓度为a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没有氧气的吸收,此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c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解答:解:A、氧浓度为a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酒精,因此在a 浓度下不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故 A 错误;B、氧浓度为
7、b 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8-3)+2=2.5,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3 +6=0.5,可见该浓度下,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 倍,故 B 正确;C、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最弱,故 C 错误;D、氧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故 D 错误.故 选:B.点评:本题以柱形图为载体,考查细胞呼吸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柱形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5.(1 分)(2 0 1 4 秋岐山县期末)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
8、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 因 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所有分析:叶绿素合成的条件:镁离子、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色素、光合作用有光的酶.光反应: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AT P生成,AD P与P i接受光能变成 AT P.暗反应: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 P生成有机物.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和AT P.解答:解:缺
9、箕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反应,导致光反应强度下降,和AT P减少,进一步导致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强度降低,进而影响暗反应,使暗反应强度降低.故 选:B.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要注意,光反应离不开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 DP和P 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 TP和,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6.(1分)(2 0 12江苏)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
10、细胞分散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所有分析: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同学理解实验过程和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解答:解:A、解离是用药液(盐酸和酒精)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是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正确.B、低倍镜下观察视野宽,便于找到分生区,而高倍镜更容易看清染色体;正确.C、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观察到的细胞大多为间期,这时观察到的是细长丝状的染色质;错误.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是观察分裂期,由于分裂期时
11、间短,只有了解有丝分裂日周期性才便于在分裂期观察;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7.(1分)(2 0 15春雅安校级期末)如图是某学生绘出的某高等植物的细胞分裂图象.其中错误的是()A.a 和 bB.c 0 dC.b 和 dD.e 和 f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所有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同期相同点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前期相同点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不同点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
12、锤体中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后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末期不同点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形成两个子细胞相同点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解答:解:a是前期,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a图正确;b是末期,细胞中部不应该出现凹陷,而应该是赤道板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b图错误;c是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C图正确;d 是后期,高等植物细胞没有
13、中心体,所以不应该出现中心体,d 图错误;e 是末期,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e 图正确;f 是间期,核膜核仁还未消失,染色质呈丝状,f 图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辨别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8.(1 分)(2015春雅安校级期末)在高倍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B.纺锤体、赤道板、同源染色体C.细胞壁、同源染色体、纺锤体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所有分析: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
14、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而不是一个实际上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不可见,核膜前期消失,末期重现;能看到的结构是细胞壁、染色体、纺缠体、着丝点.解答:解:A B、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而不是一个实际上的细胞结构,不可见,A B 错误;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不可见;线粒体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B 错误:C、植物细胞最外面是细胞壁,而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C正确;D、核膜和核仁在前期消失,末期重现,所以在中期,核膜不可见,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结构,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习时需要作适当的总结
15、,如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能看到的结构是细胞壁、染色体、纺绳体、着丝点.9.(1 分)(2011山东)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考点:细胞的分化;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所有分析: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成个体的潜能.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不能体现全能性.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解答:解:A、玉
16、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但该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小麦花粉是生殖细胞,不是体细胞,C错误;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该过程也体现了体细胞(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 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能判断相应的生物学过程中是否发生细胞分化,是否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其次还要求考生扣住题干中“体细胞”一词答题,否则会误选c选项.1 0.(1 分)(2
17、 0 1 5 春雅安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间的黏着性较正常细胞为大B.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C.肿瘤切片的部分细胞可以观察到染色单体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缓慢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所有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2、石棉和黄曲霉素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细胞癌变后代谢速度加快加强,有利于其本身的快速增殖.解答:解:A、癌细胞由于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较正常细胞为小,A 错误;B、石棉和黄曲霉毒素均属于化学致癌因子,B 错误;C、癌细胞能无限增殖,故肿瘤切片的部
18、分细胞可以观察到染色单体,C正确:D、癌变细胞由于无限增殖,细胞内酶活性升高,导致细胞代谢加快,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熟练掌握癌变的相关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 1.(1 分)(2 0 1 2 盐城一模)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 N A 含量与细胞数的关系.据此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A.通过抑制D N A 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B.通过促进D N A 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D.通过促进着丝粒断裂,促进细胞分裂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所有分析:对比正常培养和药
19、物处理知,药物处理后D N A 含量为2 n 的细胞数量减少,而 D N A 含量为4 n 的细胞数量增加,由此推知该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解答:解: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 N 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有纺锤体出现.由柱形图可知,正常培养时D N A 含量为2 n 的细胞数多,即处于分裂间期复制前的细胞多.药物处理后,D N A 含量为4 n 的细胞数多,即 D N A 完成了复制而加倍,且细胞不分裂而保持在如,纺锤体不形成时细胞就不分裂,该药物类似于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及D N A 复制和纺锤体形成等问题,
20、意在考查考生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依据所学,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 2.(1 分)(2 0 0 9 海南)下列现象中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是()A.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B.因创伤引起的细胞坏死C.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D.蝌蚪发育成青蛙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所有分析:本题是细胞凋亡在多细胞生物体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举例,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稳态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既有相同点又有本质区别.解答:解:A、噬菌体裂解细菌,是由于噬菌体的破坏使细菌细胞死亡,属于细
21、胞坏死,不是细胞凋亡,A错误;B、创伤引起的细胞坏死是外伤引起的细胞死亡,是细胞坏死,不是细胞凋亡,B错误;C、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增殖,不是细胞死亡,C错误;D、蝌蚪发育成青蛙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即细胞凋亡,蝌蚪发育成青蛙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保证了蝌蚪变态发育过程的完成,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联系和区别,细胞凋亡在多细胞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3.(1分)(2013嘉定区二模)如图所示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判断,发生着丝粒分裂的区段有()染色体数目条C DG
22、HM-A.A-B和 K-L B.D-E和 J-K C.H-I 和 J-K D.E -F K -L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所有分析:分析曲线图:A-H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其中A-B表示间期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G-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H-I表示受精作用后,染色体数目加倍:I -M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其 中I -J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M以后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解答:解: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在染色
23、体数目加倍之前的一瞬间.图中E F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着丝点分裂发生在D-E;K L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则着丝点分裂发生在J -K.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曲线图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4.(1分)(2015春雅安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B.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小C.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D.细胞凋亡有助于多细胞生物体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
24、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所有分析:1、衰老的细胞,一小,一大,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2、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数量越来越多,这些细胞又逐渐向不同个方向变化.3、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健的作用.解答:解:A、细胞的增殖是细胞一个重要的生命历程,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A正确;B、衰老的细胞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大,B 错误;C、细胞分化使得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变化,使体内细胞趋向
25、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通过细胞凋亡完成,即有助于多细胞生物体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维持内环境的稳态,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衰老、分化和凋亡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 5.(1 分)(2 0 1 2 广州一模)下列对人体干细胞和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细胞内没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干细胞和癌细胞都不会衰老或凋亡C.若抑制D N A 复制会使这两种细胞都停留在分裂间期1).干细胞增殖产生的子细胞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考点: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所有分析:干细胞增殖产生的子细胞有两种去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学期 期末 模拟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