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热点题型突破题型七 四管齐下 全方位突破高考非选择题含答案.pdf
《高三生物热点题型突破题型七 四管齐下 全方位突破高考非选择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热点题型突破题型七 四管齐下 全方位突破高考非选择题含答案.pdf(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题型七四管齐下全方位突破高考非选择题突 破 1坐标曲线及柱形图类题型突破【典 例 1】(2015江苏卷,27)为了研究2 个新育品种P l、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 F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TS.Z.E.oEa).、舞慢伞宏蛇图 1图 2(1)图 1 的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 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 的释放量。(2)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与 C5结合生成,消耗的C5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再生。(3)由图可知,P1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推断其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其叶绿素含量较
2、高,可 以 产 生 更 多 的;另一方面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4)栽培以后,P 2 植株干重显著大于对照,但子实的产量并不高,最可能的生理原因是 破题思路 本题结合坐标曲线、柱形图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分析题图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解释和推理能力。难度适中。(1)净光合速率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光照强度、C 0 2浓度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释放量或干物质的增加量或密闭条件下C 02的消耗量表示。(2)暗反应过程中C 02被C5固定生成C 3 ,消耗 的C5由C3经过还原再生。(3)P 1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主要原因有其叶绿素含量较高,光反应强
3、烈、参与光合作用的酶含量 高,利于暗反应的进行。(4)P 2植株干重显著大于对 照,子实产量不高,最可能是光合作用产物更多的积累在茎秆等营养器官,向子实运输的少。答 案 光照强度、C 02浓 度02 C 3 C3(3)H 和A TP参与光合作用的酶(4)P z光合作用能力强,但向子实运输的光合产物少【典 例2】(2 0 1 5四川眉山诊断)下列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图二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1)写出图一中存
4、在的食物链(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图一中B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种类可能有(3)已知在某一阶段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图-中生物C的灭绝: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请用箭头和文字(字母)表示此时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途径(生物的呼吸耗能不做要求)(4)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自我调节能力,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破题思路(1)由图一中乙C 肖费者)的柱形图可推断A 的能量最高,应为初级消费者,B、CBZ 甲A
5、 D则为同一营养级G 欠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由此可写出食物网:C(2)动物间信息传递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3)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表明其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能量流动中必须有太阳能一生产者及各级生物到分解者的箭头。答 案(1)如图所示B/甲f A I)ZC(2)物理、化学、行为信息(3)组成成分较少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低(或组成成分单纯和营养结构简单)(答 自我调节能力小”或“抵抗力稳定性差”也 对)(4)负【典例3 (201 5 荷泽模拟)图甲表示水稻和菠菜的光合作用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净光合速率单位为N m o l C V m g -h ),图
6、乙表示菠菜的叶肉细胞在光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 O 2释放量和。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丙表示研究不同浓度的C O 2 对菠菜幼苗各项生理指标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图甲108642O%产 生 总 最 CO释放量 0Id 光照强旋图乙ASl:300(p.mol,mol-1)BH:7OO(p.mol,mol-1)Ctll:IOOO(p.mol mol-1)还原箫含依气孔开度困丙(1)由图甲可知,菠菜在光照条件下消耗 H 的场所是,释放。2 的场所是。(2)图 甲 两 曲 线 的 交 点 代 表 水 稻 的 净 光 合 速 率(小 于、等于或大于)菠菜的净光合速率,菠菜和水稻生长的最适
7、温度分别为 和(3)图乙中光强度为b时,真 正 光 合 速 率(大 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光强度为c时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C O?来源是;如果一昼夜中1 2 h的光强度为d,其余时间光照强度为a,则菠菜能否生长?o(4)由图丙可知,与 A组相比,C组条件下叶绿体中 H 含量。干旱初期,菠菜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所需的 减少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而 较 高 C 02浓度有利于菠菜幼苗度过干旱时期,据图丙分析原因:o 破题思路 本题以坐标曲线与柱形图的形式综合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及其影响因素,此类考查形式是对植物代谢考查的主要命题模式,对于曲线坐标图,应首先了解每一条曲线的变化特点和重要
8、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曲线间变化的异同点,题中一般会在变化趋势、重要拐点及原因等方面有设问分析。(1)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光合作用,则消耗 H 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释放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2)图甲两曲线交点处,对水稻和菠菜而言,因坐标纵轴对应的数值不同水稻对应3 5 0 ,而菠菜只对应4 0 ,故水稻净光合速率大于菠菜。菠菜和水稻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 0 C和不低于 3 5(3)图乙中C h 产生总量为“总光合量”,C O?释放量为“呼吸量-总光合量”,则光照强度为 b时,总光合速率为3 ,呼吸速率应为6 ;光照强度为c 时,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则叶
9、绿体光合作用所需C O?来源是线粒体呼吸所产生;光照强度为d时,净光合量为2 ,1 2h光照强度为d ,净光合量为1 2 X 2 =2 4 ,1 2 h光照强度为a 时,呼吸量为1 2 X 6 =7 2 ,由此可 见,植物不能正常生长。(4)由图丙可知,与 A组相比,C组条件下C O2进入较多,此时生成的C3较 多,叶绿体中 H 被更多地利用。干旱初期,菠菜气孔关闭,C O 2 进入较少,导致暗反应削弱。由图丙知,较高 C O 2 浓度可导致气孔开度下降,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从而度过干旱期。易错警示 本题图甲曲线中有一明显陷阱,即“两曲线纵轴数据不同,倘若不能关注此陷阱,将导致错答(2)题。”
10、答 案(1)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薄膜 大 于 3 0 不低于3 5 C(或不确定)(3)小于线粒体(呼吸作用产生)不能(4)低C O2较高C O 2 浓度使气孔开度下降,减少水分的散失I解 题 模 板I解答坐标曲线图类题目宜遵从如下步骤:厂识别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刻度和单位邈)一一理解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准确联系相应的知识点明确曲线中特殊点的含义,包括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一分析曲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揭示曲线变化的原因和含义一 一 全面解读曲线展示的变化过程如果是有多条曲线的坐标图,首先要分别揭示J 其 变 化 规 律.然后找出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多条曲线之间差异产
11、生的原因乙 曝 运用图中曲线的特征、规律解决题中问题延 期 并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表达注意:有些试题要求绘制曲线,需掌握绘制曲线的一般方法: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来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标注单位、符号等。绘图时可先描出关键点,再将点连成线,对数据有明确要求的图,应直接描点连线,对数据不作具体要求而只要求绘制变化趋势的,可以绘制平滑的曲线。绘图完成后再仔细检查核对曲线中的关键点和变化趋势是否准确无误。突破2表格数据类题型突破【典 例1】(广东高考)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注:“”表示未测数据。叶片发育时期叶面积(最大面积的/%)总叶绿素含量气孔相对开放度/%净光合速率(mg
12、-(g-fw)1)(gmol CO2,(m2-s)-1)A新叶展开刖19-2.8B新叶展开中871.1551.6C新叶展开完成1002.9812.7D新叶已成熟10011.11005.8(1)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导致。(2)将 A、D 分别置于光照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 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D 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3)与A 相比,D 合 成 生 长 素 的 能 力;与 C 相比,D 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 显 增 多 的 结 构 是。(4)叶片发育过程中,叶面积逐渐增大,是 的结果;D 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
13、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其 根 本 原 因 是。破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的掌握和从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1)对比分析4 组叶片的4 列数据,找到4 列数据变化的趋势是解题的关键。题目要求判断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即要求判断另外的三列数据表示的相关指标中,哪些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在 4 组叶片中,A 组数据不全,无法进行全面比较,舍 去;可比较B 组、C组、D 组相关的叶面积、总叶绿素含量、气孔相对开放度、净光合速率4 列数据。叶面积:B 组 C组=口 组;总叶绿素含量:B 组 C组 D组;气孔相对开放度:B 组 C组 D组;净光合速率:B 组 C 组
14、 D 组。综合对比可以看出,总叶绿素含量、气孔相对开放度、净光合速率这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可知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为总叶绿素含量和气孔相对开放度。叶绿素含量低,影响光能吸收;气孔相对开放度小,导 致 C02吸收不足,光合速率低。(2)由表可知,A 组净光合速率为-2.8 nmol CO2/(m2-s)-,即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一段时间后氧气耗尽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或酒精)。D 组叶片中,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且由于是密闭的容器,一段时间后CO?越来越少,暗反应减弱,而光反应不变,导致ATP增加。(3)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D 为成熟叶,与
15、 A 相 比,D 合成生长素的能力较低;从表格中看出,D 的总叶绿素含量远大于C,而叶绿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中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由此可推知,D 的基粒数量明显多于Co(4)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二者都可使叶片面积增大;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 案(1)气孔相对开放度小CO2吸 收 不 足(2)乙 醇 增 加(3)较低类囊体(基粒)(4)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细胞数量和体积增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典例2】(2015 天津卷,9)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
16、同播种方式下的试验结果。试验编号播种方式植株密度白粉病感染程度条锈病感染程度单位面枳产量A品种B品种I单播40+II单播20+III混播22+IV单播04+V单播02+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据表回答:(1)抗 白 粉 病 的 小 麦 品 种 是,判断依据是。(2)设计IV、V两组试验,可探究 o(3)1、IH、IV三组相比,第HI组产量最高,原因是(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7控制,抗白粉病的性状由基因R 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 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
17、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F3无病植株 试验的比例/%、处理F2 植株无菌水以条锈菌进行感染以白粉菌进行感染以条锈菌+白粉菌进行双感染甲1002500乙1001007575丙1002575?据表推测,甲 的 基 因 型 是,乙 的 基 因 型 是,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 o 破题思路(1)从I和H组的试验结果可知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2)分析III、IV两组试验,自变量为植株密度,因变量为感病程度及产量,所以I I I、I V两组试验的目的是,探究植株密度 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从表格可以看出,1、I I I、I V相 比,第川组的产量最高,分析表中信息得
18、出结论: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根据甲的自交后代中感条锈病占1/4 ,抗条锈病占3/4可推测抗条锈病为显性(T),感条锈病为隐性;根据乙的自交后代中感白粉病占3/4,抗白粉病占1/4 ,推测感白粉病为显性(R),抗白粉病为隐性(叽品种A抗白粉病但感条锈病,故其基因型为t t r r ,品种B感白粉病但抗条锈病,故其基因型为T T R R ,F 2中甲的自交后代中感条锈病占1/4、抗条锈病占3/4 ,相关基因型为T t ,后代都抗白粉病,(相关基因型为r r),综合起来,甲的基因型为T t r r ;乙的自交后代中全部感条锈 病,相关基因型为t t ,后代中感白粉病占3/4、抗白粉病占1/
19、4,相关基因型为R r,综合起来乙的基因型为t t R ro根据以上的思路可以判断出丙的基因型为T t R r ,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基因型为T _ n ,所占比例为3/4 X 1/4 =3/1 6O答 案(1)A I、H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T t r r t t R r 1 8.7 5%(或 3/1 6)|解题模板|r看行和列中文字或数值的含义-看行和列中数据的规律和趋势一着关键的数据(如“0”、圾大值、最小例等)注意:(1)有的考题会要求制表,难度较大,涉及实验内容的表格则更难,在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时,一般要做到以
20、下几个方面:根据要求,认真审题,找准表格要呈现的自变量和因变 量,确定行标题与列标题,一般行为自变量,列为因变量。表格要力求简单明了,便于看出有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表中所用符号的意义要交待清楚,并且附上相关的单位。一般实验都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因此设计表格时应考虑平均值。(2)关 注“0”信 息:如就某细胞器内核酸而言,若表格信息中,A、U、C、G、T五栏数据中“T”对 应“0”其他均为某非零数据,则该细胞器为“核糖体”,其内进行的反应为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突破3图解、图示、信息类题型突破【典 例 1】(江苏高考)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
21、e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合成。当 Fe,+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体能与铁蛋白mRNA-端结合,沿 mRNA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子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 中 甘 氨 酸 的 密 码 子 是,铁蛋白基因中决定“-T B T g M g L 一,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2)Fe3+浓度低时,铁 调 节 蛋 白 与 铁 应 答 元 件 结 合 干 扰 了,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Fe?+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而丧失
22、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 蛋 白 mRNA能够翻译。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 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3)若铁蛋白由n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 RNA的碱基数远大于3”,主要原因是(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UUG、CUU、CUC、CUA、C U G),可以通过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破题思路 本题以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识图、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信息量较大,包括铁蛋白、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以及图示信息。与题干信息密切相关的主要为第(1)(2)小题。(1)甘氨酸的密码子和铁蛋白基因中决定“一毋的模
23、板链碱基序列可由图中给出的信息推出:根据携带甘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CCA可以推断出甘氨酸的密码子为 GGU,由-加医对 应 mRNA上碱基序列为GGUGACUGG可推断模板链的碱基序歹!I为 CC ACTG ACC GGTG ACTGG。(2)题干中信息说明:铁应答元件与铁调节蛋白结合一阻遏铁蛋白的合成;Fe3,浓度高时的一系列变化。Fe?+浓度低时的情况,题目中并无直接对应的信息,这些信息隐含在题干中,可通过对比推理得出:题干信息:当 Fe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3+,丧失了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此 时,核糖体与铁蛋白mRNA 一端结合沿mRNA移 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
24、翻译。隐含信息:当 Fe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可与铁应答元件结合,核糖体不能与铁蛋白mRNA结合及沿mRNA移 动,不能进行翻译。据此可得出第一空的答案:核糖体与mRNA结合及在其上的移动。第二空的答案也隐含在题干信息中: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3+的蛋白,Fe3+浓度的变化调节着铁蛋白的合成。由此可推知该调解机制既能减少Fe3+对细胞的毒性,又能在Fe3+含量较低时减少铁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消耗。(3)由于mRNA两端存在不翻译的序列,如起始密码子之前和终止密码子及其之后的序列,故指导其合成的mRNA的碱基数远大于氨基酸数的3 倍。(4)读图可知,色氨酸的密码子是UGG,
25、改变一个碱基变为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即 UGG变为UUA、UUG、CUU、CUC、CUA、CUG中一个的话,只能是UGG-UUG,即其中的一个G-U ,对应的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变化为C-Ao答案(l)GGU CC ACTG ACC-/-GGTG ACTGG (CC ACTG ACC )(2)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及在其上的移动Fe3+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3)mRNA两端存在不翻译的序列(4)C-A【典例2】(2015山东临沂三模)光呼吸是在强光下和细胞内O2/CO2值异常时,发生在叶肉细胞内吸收。2释放CO2的生理过程。该过程借助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共同完成。请据图回答:/(CHQ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生物热点题型突破题型七 四管齐下 全方位突破高考非选择题含答案 生物 热点 题型 突破 全方位 高考 选择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