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编导专业.pdf
《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编导专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编导专业.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编导专业建设方案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二0一年十月十三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编导专业建设方案项目承担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编导项目办公室项目建设周期:2011年 10月2013年 6 月项目负责人:张 国 伟(系主任,副教授)江铁成(系副主任,副教授)许海潮项目组成员:王学锋(编导教研室主任,讲师)(院长,高级编辑)吴孔铎吴沫蕾(教务处处长,教授)(专业教师,讲师)卢娟(专业教师,助教)鲍繁(专业教师,助教)仰亮卫武(专业教师,讲师)(专业教师,高级摄影师)陈艳(专业教师,讲师)赵惠群(专业教师,讲师)刘安军田甜(专
2、业教师,助教)(专业教师,助教)吕卉(安徽新闻综合广播电台,主任编辑)张步新(安徽生活广播电台频道总监,主任编辑)叶成群王玲梅(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制片人,主任编辑)(安徽电视台综艺频道总监,主任编辑)张春林(安徽卫视,高级编辑)陈国尧(安徽卫视,主任编辑)许公柄(安徽卫视,主任编辑)目 录-、专业建设基础-3(-)专业建设背景-3(-)专业建设基础.5(三)需探索解决的问题-9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9(-)总体目标-9(-)具体目标-10三、建设内容-1 2(-)推进校企对接-12(二)探索系统培养-13(三)强化实践育人-14(四)转变培养方式.-.-.-.16(五)建设教学团队-17
3、(六)实施第三方评价-19(七)辐射专业群.20(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20四、改革举措-2 0五、保障措施-2 3六、绩效指标-2 5七、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3 0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编导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建设背景1.社会背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
4、、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加强对从事传媒创意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实施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战略的必然要求。2.区域背景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跨越的目标。要促进文化事业全
5、面繁荣,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领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层”,对于这个核心层面的“创意培育”又必然成为当代高等院校影视教育的一个重中之重。针对有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高等艺术与传媒教育创新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的系统研究,将会丰富文化产业和高校影视职业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无论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是高校影视职业教育变革都有很强的时效性。面对当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从一般传统层面向现代创意文化产业跃迁的现实,以积极的教育革新意识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产业与文化挑战,以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思维为指导,结合安徽实情、教育事业和文化创意
6、产业发展水平的实际,参与促进产、学、研体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核心思路,对于推进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与当代影视职业教育的创新改革这两项系统工程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3.人才需求背景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或者广播节目以及演艺节目都离不开编导,编导是整个影视制作业产业链条中的核心,是专业群中的主导。我院的编导专业主要是广播电视编导方向,而编导专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技艺并重、产学合一。根据国家及安徽省“十二五”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将是我国广播影视业的大发展时期,我院是安徽省广播影视人才培养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编导专业毕业生十分抢手。近五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超过80%,专业对口率超
7、过60%。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和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未来几年编导专业人才需求将呈上升趋势。(-)专业建设基础1 .专业历史、招生就业、社会声誉(1)专业历史专业始建于2 0 0 3年,8 年的高职办学历程积淀了丰厚的专业底蕴,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2 0 0 8 年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确定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 0 1 1 年被学院推荐申报省级特色专业。(2)招生就业本专业生源充足,2 0 1 0 年本专业报考率为1 8 6%。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7 5%左右,2 0 0 8 年初次就业达8 0.4%,2 0 0 9 年、2 0 1 0、2 0 1 1 年初次
8、就业均超过8 8%o(3)社会声誉经过8 年的发展变革,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先进,产学研结合紧密,培养了一大批广播影视行业“上手快、下得去、留得住、后劲足”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分布在广播影视的各个岗位,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为传媒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得用人单位好评。2 .师资队伍、实训条件(1)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共2 9 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 4 人,其中高级职称5 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4人,具有硕士学位1 0 人,“双师素质”达 9 6.8%,从生产一线引进教师6人。另从安徽广播电视台等行业一线聘任了 7 名兼职教师。(2)实训条件本专业拥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4个(见表
9、1),设备资产总值3 0 0 多万元,另有共享设备资产总价值1 4 0 0 多万元,设备先进完备,较好地满足编导专业群校内实验、实训、培训、产学研结合的需要,为满足课程教学和生产性岗位技能实训的要求,本专业建立了安徽广播电视台等紧密型实训基地1 5 个(见 表 2),实现了校企互动、互惠互利、合作双赢。表1校内实训基地序号名称功能备注表 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艺海传媒策划公司以企业运行模式进行实践教学2校园广播电视台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工作环境专业共享3网络广播电视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成果的展示和播出平台专业共享4演播厅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工作环境专业共享序号名 称功 能1安徽电视台节目研发中心顶岗实践、
10、实习实训2横店影视城顶岗实践、综合实训3流金岁月影业公司顶岗实践、实习实训4安徽卫视顶岗实践、实习实训5安徽人民新闻综合频率顶岗实践、实习实训6安徽人民交通广播电台顶岗实践、实习实训7安徽综艺频道顶岗实践、实习实训8合肥电视台财经频道顶岗实践、实习实训9安徽经纬农业科技信息有限公司顶岗实践、实习实训1 0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旅游频道顶岗实践、实习实训1 1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顶岗实践、实习实训1 2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星光电视节目制作产学合作1 3中国教育电视台产学合作1 4舒城广播电视台顶岗实践、实习实训1 5安徽硕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顶岗实践、综合实训3.培养机制、课程建设、教学成果(1)培养机制本专
11、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培养机制具有明显的岗位针对性,实行学历证书和多种职业技能证书与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毕业一上岗“零距离”,树立培养满足社会“急用”、上岗“实用”的新型育人人才观、以适应具体岗位及岗位群的能力结构需求的“综合岗位能力为核心,综合素质为基础”的质量观和以人为本的教学观。(2)课程建设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对职业技术基础课程和职业技术综合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实训、考核方法等改革,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部分整合,将实训课程设计、实
12、习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 0 0 8年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电视节目策划1门。(3)教学成果根据专业要求、课程特点、授课内容的需要,已主编、主审和参编的出版教材2本;承担了多项科研、教研项目,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专业教师近三年来发表论文共7 1篇,获奖论文8篇,在全国和省级以上的大赛中,获得奖项1 2项,院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和省级以上的大赛,获得奖项1 0项。表3专业教材建设成果一览表教材名称出版社主(参)编者出版时间(年)广播电视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许海潮2009影视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吴沫蕾2009电视节目策划校本教材许海潮、张
13、国伟2010电影赏析校本教材潘仁炎、吴沫蕾20104.社会服务、产学结合8年来,编导专业立足安徽,面向社会,紧跟广播影视产业链发展态势,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教师队伍、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业务培训为主导,服务为补充,依托学院人才集中的优势,广泛开展多种社会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1).8年来承担安徽省传媒行业的编、导、演、摄、录制、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及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和人才选拔招考工作,为安徽传媒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策划与编导的广播节目 养生早知道2 0 0多期在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旅游频道播出,策划与编导的电视节目 新徽商在安
14、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策划与编导的电视节目 平安空间2 0多期在合肥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社会服务的拓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了专业教师的科研、动手实践能力,也为全省广电事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5.人才培养成效经过八年建设,本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编导专业学生先后参加了各级各类广播影视技能大赛,获各类奖项1 0个(见 表4)。此外,自招生以来,本专业已为社会培养了近千名编导专业人才。毕 业生连续5年首次就业率在8 0%以上,就业对口率达6 0%,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各类技能及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8 0%;第三方评价社会满意度9 0%以上。表 4编导专业学生各类大赛
15、获奖情况表序号时 间(年)奖项获奖作品与类型12008二等奖 别伤害了金子般的心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22008二等奖 阮玲玉影视片段模仿分别获得首届安徽省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二等奖。32008二等奖 雷雨影视片段模仿分别获得首届安徽省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三等奖。42009三等奖广播剧作品 袖珍村官在2009年 全 国“清风和谐”廉政广播剧大赛中获鼓励奖52010三等奖 淘宝记 在2010年安徽省第二届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中荣获DV故事片类比赛三等奖。62010一等奖影视片断模仿表演 集结号在2010年安徽省第二届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中荣获影视片断模仿表演类比赛一等奖。72010三等奖影视片断模仿表演 甲方乙方在
16、2010年安徽省第二届高校影视艺术大赛中荣获影视片断模仿表演类比赛三等奖。82010三等奖影视歌曲 暗香在2010年安徽省第二届高校影视艺术(三)需探索解决的问题大赛中荣获影视歌曲类比赛三等奖。92010三等奖广播剧作品 母亲的故事获 得“2010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铜奖。102011三等奖广播剧作品 北风的背后获 得“2011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铜奖。1、校企合作育人方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校企对接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还需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还需加强。2、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工学结合”力度不够,时有脱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尚有差距;学
17、生角色转变慢,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养成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培养。3、双师教学团队方面,行业精英、行业骨干难以聘请,校内部分专业教师缺乏行业经验,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还需完善。4、实习实训基地方面,校内实训设施满足课程训练需要的数量尚显不足,缺乏足够供学生进行作品创作的实践基地,校内实训的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推进。5、社会服务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仍有提升空间。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总体目标本专业建设将立足安徽,面向全国,遵照国家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要求,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校企的全面对接,加
18、强 校中台”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辐射、引领新闻采编与制作、摄影与摄像技术、电视节目制作、网络与新媒体传播、音 像 技 术(录音艺术)等专业群的建设发展,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组织模式,打 造“技艺并重、产学合一”的专业特色,增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产业的能力。(-)具体目标1.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进校企深入对接,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由学校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就业信息反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主动适应安徽广播影视快速发展的需求,按照岗位能力要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广播电视编导从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实 行“以工作过程为导
19、向”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实 行“双证书”制度,专业课程教学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承担,人才培养效果由校企共同评价。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行业内与行业外相结合、紧密型与松散型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学校为企业提供节目策划和宣传、人才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顶岗岗位、实践课教师、资金设备,推进校企互动,实现融合。2.调研中职教育市场,探索系统培养模式调研中高职编导专业群教育体系现状,找出中高职教育脱节的关键点,分析中职教育与高职编导专业教育系统培养的可行性。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据以修订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模式。3.加强实训基地建
20、设,强化实践育人在完善原有编导专业相关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学院还将继续增加投入,扩 建“编导综合实训中心”,新 建“1895”导演工作室、广播剧工作室、剧本市场研发中心和 艺海视听杂志,打造集教学、实训、创作、培训等多功能于体的实践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强化实践育人。4.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努力转变培养方式根据编导专业涉及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实 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以工作岗位核心能力为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引入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动手与谋划能力;整合优势资源,多途径转变培养方式。5.提高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现有教
21、学团队的基础上,完 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从安徽广播电视台遴选1名知名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4名。建设期内,通 过“校企互聘”,实 现“角色互换”,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2年后兼职教师承担的课时量达到25%左右。重点建设一支适应市场需求的编剧团队。6.建立多角度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确立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目标及监测指标,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实施多角度、全方位的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
22、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7.发挥专业“引领”、“辐射”作用,带动专业群建设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通过校内再培养或校外引进1名专业带头人和2名双师素质骨干教师、聘 请3名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指导或实训指导教师,加强编剧专业群建设。改造专业群中现有的实训室,扩展其共享功能,并利用专业群
23、实训条件,完 成 项 目 影视剧本创作的工业化流程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和市场推广,开展培训、咨询、继续教育等社会服务活动。依照编导专业的建设理念和思路,将专业重点建设中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成果,在新闻采编与制作、摄影与摄像技术、电视节目制作等相关专业群中予以推广和共享,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形成专业集群优势,提升专业群的整体水平和社会服务功能。8.拓展途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主动适应安徽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针对传媒行业岗位需求开设不同的培训班,为本区域内再就业人员、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和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学校人
24、才资源优势和校办企业平台,开展剧本创意设计、网络、广播电视技术、应用型科研等智力服务,计划与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星光电视节目制作基地、中国教育电视台建立新媒体创作中心和新媒体内容制作基地。以资源整合、互惠共赢为原则,加强校企合作、工学融合,提升专业特色,双方将通过产业与高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创新运营模式,在新媒体产品开发、传媒运营、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战略合作,成功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三、建设内容(-)推进校企对接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 行
25、“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工作室、项目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日趋增强,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1、充分发挥编导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能在“编导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健全由安徽省广播电视协会、安徽省影评学会、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影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学院编导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编导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完善其工作职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讨校企合作途径、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重点 专业 建设 方案 编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