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模具设计与制造.pdf
《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模具设计与制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模具设计与制造.pdf(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 业 代 码580106学 校 名 称*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校代码 13808学校举办单位*市人民政府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学校所在地_ *省(省份)*市(地市)目录一、建设基础.2(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3(三)良好的教学团队.6(四)稳定的实训基地.8(五)优质的社会服务.8(六)合格的专业人才.8二、建设目标.9(一)总体目标.9(二)具体目标.9三、建设内容.12(一)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12(二)实训条件建设.16(三)师资队伍建设.20(四)其它方面建
2、设.23(五)相关专业群建设.25四、改革举措.26(一)改革教学模式.26(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27(三)实现中高职教育和社会培训的协调发展.27(四)加大师资团队培养力度.27五、绩效指标.27六、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31(一)建设经费预算(见表10).31(二)建设进度(表11).31七、建设成效.32八、保障措施.32(一)组织保障.32(二)经费保障.33(三)政策保障.33(四)制度保障.3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现有在校学生6000人,校园面积近千亩,建筑面积17万
3、平方米,总资产2.4 亿元。学院拥有先进的现代制造实训基地、数控模具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检测维修实训基地、汽车驾驶员培训基地、园林花卉培植基地、畜牧养殖基地、计算机实训中心、电子实训中心、财会实训中心等 100多个。学院设有汽车工程系、机电与电子应用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生物与信息工程系、基础课部、继续教育部6 个系部,是*省汽车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注重对外文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与韩国*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执教及国外专家讲座,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开展联合办学和劳务输出,是“*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学院全面推行“学历证书 和 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学生毕业在获
4、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获得与各类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认证培 训(NTC)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资格认证机构。学院注重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学 院 12名学生参加“2008年*省职业院校冬季技能大赛”,其 中 11名学生分别荣获二、三等奖;选 拔 13名学生参加 2009年*省职业院校冬季技能大赛,其 中 11名学生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团体总分居全省前十名。近年来,学院先后与200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就业合作关系,是“上海联合培训与定向就业合作网络”的联盟会员单位,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0%以上。学院教学严谨、管理严格,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
5、先进单位、“*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社会信赖学校”、“*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生食堂被*省教育厅评为“*省普通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学院秉承“育人为本,产学结合,教以致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近年来,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建设基础*职业技术学院自成立以来相继开办了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机械制造类相关专业,2007年5月,学院明确将“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大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自2005年开办以来,累计培养专业人才784人,目前在校学生351人。
6、“十一五”期间,学院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模具、数控、机制等相关专业的现代制造实训基地。目前,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拥有价值386.5万元的实训设备,具 有100个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习实训工位,具备了较强的办学基础。(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深 化“工学结合”模式,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了由学校、企业、行业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合作企业、行业在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组织、在岗培训、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采 取“定计
7、划、定课程、定学时、定教师”的方式,为企业进行特定人才的培养。本专业已与*橡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深圳澳星视听设备有限公司、三-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伟欣塑胶模具有限公司5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共为企业订单培养学生172人,实现了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效果。2.积极与企业合作,联合办学学院于2007年与华大菁英教育服务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办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华大菁英班。基地按华大菁英教育服务公司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安排教学,公司派企业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承担核心模块教学、安排本专业学生的对口实习和就业,并负责基地本专业师资的教学方法、理念培训。通过与华大菁英
8、教育服务公司的合作,及时了解模具行业信息,准确把握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岗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及相应技能要求,提高了学生就业待遇和专业对口率。3.“引企入教”,不断强化实践育人2010年4月,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通 过“产权联结、双向嵌入”,由学校提供入驻条件,企业携带产品和技术,以股份制合作形式(学院参股30%),引进了伟欣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校2中厂”储通过 互利双赢、共同培养”,由学校提供一定费用,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训的车间、工位和兼职指导师傅,以合同形式,建立了 4家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紧密型合作企业1家(*晓光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松散型企业3家,承担学生教
9、学实训、顶岗实习、教师轮岗培训任务。形成了“校内实训基地”+“校中厂”+校外实习企业的基地建设模式,实现了从“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的飞跃。校内实训基地承担课程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完成初级、部分中高级专业技能训练和部分生产性实训;校中厂”主要承担学员的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部分中高级技能培训、青年教师的技能培训;校外实习企业主要承担学员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符合生产技术要求的比例80%,其 中10%用于创收;“校中厂”以真实产品成为学生的实训载体,发挥生产经营和实训教学的双重功能,学员实训项目有60%来自于企业真实生产产品、真实的工作过程;真实的企业文化,实现了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生
10、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方案以模具设计、加工、装配及模具应用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双证融通,适应企业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能力为核心,将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和操作技能环节有机融合,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探 索“以工学结合和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模式。以项目训练教学法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探索与研究应用性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具
11、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2.毕业证书和从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学院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参加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考核,可通过考试取得三维实体设计、模具钳工、车工、铳工、数控车工、数控铳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近三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获得1个职业资格证书率达100%,其中获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率达20%。获 得23个以上证书率90%以上。由于鉴定程序规范、组织严谨,基地连续四年获得省市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的荣誉。3.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围绕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典型冲压、塑料模具为载体,建设以“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模
12、具钳工实训”为基础,“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训练”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为平台,参照职业标准,在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下,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岗位能力的具体要求。构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将 典型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为模具专业重点课程建设。建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岗位能力要求,再确定实现岗位能力要求的对应课程,同时根据高职教学规律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支撑课程,依 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针对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确定岗位基本知识
13、能力课程、岗位能力拓展课程、岗位能力提升课程,形成初步的岗位核心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能力(技能)本位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分解,明确核心技能与能力,构建能力(技能)本位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推进体现职业岗位要求、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强调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课程建设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建 立“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凡具备条件的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逐步建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单元的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从而实现网上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专业现代化教
14、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资源的开发本专业组织了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共同开发了 模具4钳工、机械加工、模具数控与特种加工、塑料模具设计等与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主要是根据岗位流程,引入企业新理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课程内容紧贴合作企亚硬件设施条件,学生在不出校门就能零距离感受与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与生产过程;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扩大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社会影响。教材及课件建设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要求,体现工作内容与流程、反映模具先进技术、突 出 能 力(技能)培养、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在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
15、制造、模具钳工培训、CAD/CAM软件应用等课程得到体现。优先选用高职高专优秀教材,结合我院实际有计划编写校本教材。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设计。将模具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将传统模具技术与现代模具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学校环境教学和企业环境教学相结合;虚拟装配与真实的装配环境相结合;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手段。实施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录像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法:以模具制造与模具设计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的最终任
16、务目标,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安排数个任务进行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学生为了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必须加强练习,从而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项目教学法:结合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和模具安装调试规定能力要求的知识点,按照模具的基本构造将整个任务分解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学生通过所有项目的学习,达到对所有知识点对应能力的掌握,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考核与教学评价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考试与考查两种形式,对课程采取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和作品考核、测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考核。制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方案,形成整套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评价标准等。“双证书”教育5构建高职模具
17、设计与制造专业“双证书”教育框架,将 相 关“技术应用分级标准要求”和“职业资格分级标准要求”融入教学内容中。(三)良好的教学团队1.师资数量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3 2 名(含省级模具专业带头人1名),其中:兼 职(企业外聘)9人。高级职称教师1 3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 0.7%;“双师型”教 师 1 9 人,占专任教师的5 9.3%;4 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 0 人,占专任教师的3 1.2%,其中获得硕士学位以上的8人,占专任教师的2 5%,来自企业线的兼职教师人数9人,占教师的比例为2 8%。师资队伍数量足够,人员相对稳定,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具体详见表1。表 1专业教师基本情况序号
18、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特长性质备注1谢 赤男4 6博 教授机械设计与制造2李加升男4 6研究生教授机电一体化3朱爱元女4 1本科高工、副教授冷冲压模具设计双师型专业带头人4徐晓昂男4 5本科高工、副教授锻造模具设计双师型5邓剑锋男4 9本科高工、副教授机械、数控双师型6蔡超强男4 3研究生副教授模具材料7卜燕萍女4 1本科高工、讲师模具C AD双师型8陈卓勋男4 8本科高工、讲师公差测量与配合双师型9谒 琦男5 8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模 具(钳工)兼职10蒋双喜男4 2木科高级工程师模 具(钳工)兼职11邓文胜男5 3本科高级工程师模具C AM兼职12曾 静女4 1本科工程师、高讲机电一体化双师
19、型13蔡志强男4 5研究生工程师、讲师塑料模具设计双师型14周轶新男4 3本科工程师、讲师线切割、数控加工双师型15彭伟洁男4 8本科工程师、讲师铸造模具、钳工双师型16龙 超男4 3本科工程师、讲师机械 C AD/C AM双师型17欧仕荣男3 7本科工程师、讲师压铸模具设计双师型18陈小平男3 3本科工程师、讲师电火花、线切割双师型兼职19曾庆军男4 0本科工程师、讲师机械、液压传动双师型2 0傅克祥男4 1研究生工程师、讲师模具设计与加工双师型2 1唐波男3 6研究生工程师、讲师模具设计与加工双师型62 2皮兴旺男3 3本科工程师、讲师模具 C AD/C AM双师型2 3蔡介夫男4 5本科
20、工程师、讲师 机 械(钻、磨、刨)双师型兼职2 4彭应征女3 1本科工程师装配钳工、C AD/C AM兼职2 5周习祥男2 9研究生讲师汽车模具2 6刘广军男3 4本科讲师模具材料2 7卜志军男3 0本科讲师公差测量与配合2 8王利辉女3 5本科讲师模具设计与加工2 9周斌男4 3本科高级技师数控车削加工兼职3 0王志强男4 8本科高级技师普通车、铳兼职3 1是力女4 3木科高级技师加工中心编程操作兼职3 2肖华清女3 8本科高级技师加工中心编程操作2.师资结构本专业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详见表2、表3、表4。表2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分布表年龄段3 03 0-4 04 0-5 0 5 0合计人数
21、192 023 2百分比3.12 8.16 2.56.310 0表3专业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学历博士研究生本科专科合计人数172 403 2%3.22 1.87 5010 0表4专业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职称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教授副教授/高工讲师/工程师技 师人数21115417%6.33 4.44 6.812.55 3.123.师资水平近三年,本专业教师先后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等奖、高职数控加工技术教师项1=1教学文件设计二等奖、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说课竞赛二等奖、高职数控加工技术教师项目教学文件设计三等奖、“高职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项目的教学方案设计三等奖;发表论文6 0 篇;获“芝麻
22、脱壳机”等技术专利2 项,与企业合作,成功研发棉杆皮芯分离机;编、审教材3 0 部;辅导学生研发“汽车7制动储能装作置”,获国家专利,参加省级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四)稳定的实训基地1.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本专业现有模具实训室(包括模具陈列室、模具拆装室)、公差实训室、机械设计基础实训室、热处理实训室、力学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等1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一个现代制造校内实训基地,一 个“校中厂”。经 过10余年的不断建设,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基本能够满足本专业所有课程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教师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科研工作等的需要,也能够满足学生的模具制造实训
23、及模具钳工、车工、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考证前的强化训练和考证工作,同时承担了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了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校外实习基地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有*橡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深圳澳星视听设备有限公司、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三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伟欣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滨湖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等10个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完成本专业学生数控加工实习、模具钳工实习以及本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实际生产环境中的训练,学生不仅熟悉了工厂产品生产管理流程、各种加工设备、各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职
24、业综合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五)优质的社会服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除了承担本校学生的培训工作外,也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例如:2007年为*滨湖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办短期培训班,培训青年工人2 0人;2008年为*橡胶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办短期培训班,培训青年工人3 1人。2009年度承接各类培训372人次,2010年度承接各类培 训1110人次;近两年培训校外学生达259人、培训兄弟院校类师资33名。本专业还利用自身的理论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与企业合作推广项目等,如与*滨湖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 175柴油机连杆强度分析等项目,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通过合作一方面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科研
25、能力,同时也为企业的科技工作和产品开发做出了贡献。(六)合格的专业人才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在100%以上,部分学生还获得了 CAD高级绘图员资格证书。8根据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本专业2009届、2010届、2011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机械制造企业单位就业;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5%左右。通过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的毕业生满意率都在95%以上。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根 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卜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和 *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重点 专业 建设 方案 模具设计 制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