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四模试卷.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生物四模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四模试卷.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高考生物四模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迭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B.图甲为主动运输、图乙为协助扩散,故两种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C.图甲物质由膜外运输到膜内过程中一定消耗氧气D.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2.如图为某动物睾丸中不同细胞的分裂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和B.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三个C.中有2个四分体D.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3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水肿D.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低4 .结合如表信息,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种间关系 物 种1 物种2 相互作用的一般特征I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I I+-物 种 1 生活在物种2的体内或体表I I I +相互作用对两物种都有利I V-+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表示有利、“-”表示有害)A.I 表示的两个物种之间不会发生共同进化B.n可以表示心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关系c.i n 表示的物种1 和物种2只能是消费者D.W关系中物种2
3、 较物种1 同化的能量多5.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一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一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一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一体温稳定C.剧烈运动一N a H C O s 发挥作用一血浆pH 值稳定D.单侧光照一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一向光弯曲6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时运用到模型构建的方法B.科学家探究细胞膜结构特点的实验用到同位素标记法C.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用到了核移植的方法I).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二、非选择题:7.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3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
4、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的 网 仆 哪 脚牝命增 汗垮素(1)图中的过程有利于 形 成(填细胞结构名称),催化这一反应的酶不能催化糖原的合成,说明酶只有 性,细胞内温度和p H都比较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在比较温和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2)图 表 示 的 生 理 过 程 是,图膜上具有的 和,有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进行.(3)图中和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还 均 可 产 生 的 物 质 是,由此说明生物膜具有 的功能.(4)细胞胰及上图-中生物膜功能各不相同,从 组 成 成 分 分 析 其 主 要 原 因 是.8 .图1所示为人的一对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I片段),另
5、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I I -1,I I -2片段).图2-图6是该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据此回答下列问题.X、mi 二 o 止后也女 也 收 野 女(1)人类遗传病包括三种主要类型,其 中 可 能 通 过 基 因 诊 断 确 定 是 否 患 病 的 有.(2)图2 -图6所示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I I -1的有.(3)图5中若致病基因是位于1上,则1 1号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是;如 果1 0、1 1号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发病率(填“是”或“否”)存在性别差异.(4)图2和图5家庭中都不携带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若1不携带该家庭的致病基因,则3与1
6、 2婚配,其 后 代 不 患 病 的 概 率 是.9 .神经调节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方式,请回答以下问题.(1)神 经 调 节 的 结 构 基 础 是.膝 跳 反 射 属 于 反射,其中效应器由 构成.(2)兴奋的传导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体内的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的(双向或单向).普鲁卡因是常见的局麻药,该药品能降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通过抑制 开放而阻止动作电位的发生,若过量使用时会产生中毒反应.(3)各级神经中枢共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其中 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还具有感知外部世界、语言、等功能.1 0.图甲是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感念图,图乙是草原上甲、乙、丙三个
7、种群的个体数量与龄结构的示意图:(1)图 甲 中 表 示,若表示某城市人口,制 约 其 增 长 的 直 接 因 素 有(填 数 字)、迁入率、迁出率.(2)若图乙中甲、乙、丙都是种群,一 段 时 间 后 种 群 数 量 越 来 越 大 的 是.(3)某地引入了 2 4只新动物,若最初种群数量增长率为a,第1 0,种 群 数 量 将 会 达 到,很有可能导致当地 锐减.(4)据此推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 有积极意义.三、选 做 题【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共1小题,满 分1 5分)1 1.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长期饮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牛奶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传
8、播载体.如图1所示是牛奶消毒及消毒后的细菌检测.1 一 r无饿试管惯温水密供冷却SOT I5rmnIg/1A BnL 1mL ItnL IrnLIII半内膏碗海 ”yM9mL 9mL 9mL 无曲水无葡木元苗木I Ji 3/C D图2(1)图中步骤称为 消毒法,步骤是.(2)检测过程进行步骤操作时,应选用如图2中 的 哪 种 工 具.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处应在 附近进行.(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 同时放入3 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 6 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结果如表所示.牛奶稀释倍数1 0-21 0 31 0 4平 板 1 菌落数8 71 01平板2菌落数8 31 21平
9、板3菌落数8 51 00应该选择其中稀释倍数为 的平板进行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个/m L.不同种微生物的菌落在 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可作为分类依据(写出2种.)四、选 做 题【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 1 小题,满分0分)1 2.下面是以小组为对象进行的各项研究工作,请分析回答问题:(1)在小鼠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 种 现 象 称 为 细 胞 的,此时,瓶壁形成细胞层数是一层.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 小 玻 璃 珠 放 入 培 养 瓶 中 可 以,从而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用有关的酶使贴壁的细
10、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重新配置细胞悬液后进行分瓶培养,这样的培养过程称为.(2)细胞培养过程中为创造 环境,常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的抗生素,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此 外 还 要 定 期,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若用培养的细胞进行D N A 粗提取实验,所得的丝状物可用 试剂检验,沸水浴后溶液颜色为蓝色.(3)小 鼠的受精卵经培养得到早期胚胎,可进行胚胎移植.因为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且外来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使胚胎在受体子宫内存活并发育.辽宁省实验中学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迭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1、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B.图甲为主动运输、图乙为协助扩散,故两种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C.图甲物质由膜外运输到膜内过程中一定消耗氧气D.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考点】3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主动运输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该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逆浓度梯度进行(虚线表示细胞外的浓度但是该物质超过细胞外的浓度,还可以继续运输,说明可以逆浓度运输),在能量充足、载体没有达到饱和之前,运输速度随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加快
12、,当载体饱和或能量不足时,主动运输就会减弱,表现为甲图曲线.乙图中物质的运输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解答】解:A、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而其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所以没有生物膜系统,A正确;B、图甲为主动运输、图乙为协助扩散,故两种运输方式都需要载体协助,B错误;C、图甲物质由膜外运输到膜内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也可由无氧呼吸提供,所以不一定消耗氧气,C错误;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是胞吞作用,不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D错误.故选:A.A.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和B.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三个C.中有2个四分
13、体D.中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考点】4 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6 1: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题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其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共 3个,B正确;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不含四分体,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D、细胞处于减数第
14、二次分裂后期,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此时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故选:C.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水肿D.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低【考点】E 1: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1、关 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 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
15、经-体 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 H 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 7 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川 为 7.3 5 7.45.血浆的p 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 a,和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 0%来源于N a t l C.【解答】解: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 正确:B、血浆渗
16、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 正确;C、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D、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故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高,D错误.故选:D.4.结合如表信息,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种间关系 物 种 1 物种2 相互作用的一般特征I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I I+-物 种 1 生活在物种2的体内或体表I I I +相互作用对两物种都有利I V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表示有利、“-”表示有害)A.I 表示的两个物种之间不会发生共同进化B.H可以表示4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关系C.i n 表示的物种1 和物种2只能是消费
17、者D.I V 关系中物种2 较物种1 同化的能量多【考点】F 7:种间关系.【分析】1、种间关系:(1)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2、根据表格所给信息分析可知,I表示的两个物种之间属于竞争关系,II表示的两个物种之间属于寄生关系,III表示的两个物种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IV 表示的两个物种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且物种2 捕食物种1.【解答】解:A、I表示的两个物
18、种之间属于竞争关系,会发生共同进化,A错误;B、II表示的两个物种之间属于寄生关系,T 2 噬菌体大肠杆菌的关系就属于寄生关系,B 正确;C、III表示的两个物种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藻类属于生产者,真菌属于分解者,C错误:D、W表示的两个物种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且物种2捕食物种1,故物种2较物种1同化的能量少,D 错误.故选:B.5.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一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f 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一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一体温稳定C.剧烈运动一N a H C O a 发挥作用一血浆p H 值稳定D.单侧光照一植
19、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一向光弯曲【考点】E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C 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E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E 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1、病毒感染,激发人体的体液免疫,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分泌产生大量的抗体来清除病毒.2、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2、与血糖调节相关
20、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3、血浆p H (酸碱度)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 +H CO3=H2CO3,H2CO3=H2O+CO2 t (从肺部排出).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 aH CO s 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 03.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0【+H 2c。3=-H C0J+H Q,例如:当 N a2cO s 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I CQ,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
21、盐可以由肾脏排出.4、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原因: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解答】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A 错误;B、外界温度降低一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一体温稳定,B 正确;C、剧烈运动一体内乳酸增多一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 aH CO s 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 H 2co 3f 血浆p H 值稳定,C 正确;D、单侧光照一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一向光弯曲,D 正确.故 选:A.6.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种群数量变化时运用到模型构建的方法B.科
22、学家探究细胞膜结构特点的实验用到同位素标记法C.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用到了核移植的方法D.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考点】F 2:种群的数量变动;2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RD: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分析】科学家用发绿光荧光的染料标记小老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光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臼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在刚刚融合的时候,融合的细胞一半发红光,一半发绿光.在37 下经过4 0 分钟,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析,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解答】解:A、在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时,建构了数学模型,得出种群增长的曲线,A正确;B、探究细胞膜结构特点的实验是采用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