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联考高三生物试题.pdf
《洛阳联考高三生物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联考高三生物试题.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洛阳联考高三生物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4小题,共34.0分)1.下列关于淀粉、蛋白质和核酸3种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C、H、0、N四种元素B.水解成单体分子的总质量都高于原分子C.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D.空间结构都具有多样性【答案】B【解析】淀粉中不含N元素,A错误。多聚体水解过程中消耗的水分子参与形成了单体中的化学键,所以,水解成单体分子的总质量都高于原分子,B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着,核酸是遗传物质,它们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淀粉和核酸的结构呈链状,空间结构不具有多样性,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淀粉、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结构和功能。故选瓦2
2、.同质量的脂肪与糖原相比,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原因不包括A.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多 B.脂肪分子疏水,在细胞中占体积小C.脂肪氧化分解时产生的NADH多 D.脂肪氧化分解时消耗氧气多【答案】B【解析】脂肪分子中含有的C、H多,0少,因此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氧化分解,脂肪产生的NADH多,耗氧多,产水多,同时释放的能量也多。脂肪是疏水性物质,糖类是亲水性物质,亲水性物质与水结合在细胞中占的空间大,脂肪不与水结合,在细胞中占的空间小,因此脂肪适合储存能量,故ACD正确,B错误。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脂肪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细
3、菌共有的特征是 光 学 显 微 镜 下 可 见 异 养 生 物 属 于 单 倍 体DNA分 子 呈 环 状 具有 细胞壁属于分解者A.B.C.D.【答案】A【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较小,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正确。细菌有自养型,如硝化细菌,错误。细菌没有染色体结构,错误。细菌的拟核和质粒DNA都呈环状,正确。细菌都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正确。自养型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细菌的结构特征。正确的有,故选A。4 .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米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B.丙酮
4、酸脱氢醐存在于甲中C.乙一定与分泌蛋白的修饰和加工有关D.核仁参与丙中脱氧核糖核酸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有无脂质,可以判断该细胞器是否具有膜结构。由图可知甲含有膜结构和核酸,应为线粒体;乙含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应为单层膜的细胞器;丙不含有膜结构但有核酸,应为核糖体。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故A错误。丙酮酸脱氢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故B正确。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修饰和加工有关,而根据题意无法判断乙一定是内质网。故C错误。核仁的功能: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糖体是由厂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故D错误。故 选B。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分析图形获取相关的生物
5、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5 .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K N0 3 溶液中,观察到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K N0 3 溶液的初始渗透压大于洋葱细胞液的初始渗透压B.质壁分离时,失水导致洋葱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增大,从而引起自动复原C.整个过程中水分子在原生质层两侧双向运动D.整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K N0 3 溶液的初始渗透压大于洋葱细胞液的初始渗透压,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K,和 N0 3-是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物质,一段时间后,由于K+和 N0 3-进入细胞,细胞
6、液浓度加大,其细胞液浓度大于了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表皮细高中生物试卷第2 页,共 19页胞的质壁分离会自动复原,B错误。水分子可以自由进出细胞的原生质层,整个过程中水分子在原生质层两侧是双向运动的,只是趋势不同,C正确。原生质层的体积体积变化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K+和N03-是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原理和拓展应用。故选B。6.葡萄糖在不同情况下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图所示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A.主动运输 B.胞吞 C.协助扩散 D.自由扩散【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葡萄糖顺浓度梯度由膜外
7、通过载体运输导膜内,且不消耗能量;因此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的实例。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7.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为各个时期的细胞,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相比,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强B.与的细胞核内的DNA相同,而蛋白质全不相同C,虽然已失去分裂能力,但其细胞内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仍能进行D.正常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必将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答案】C【解析】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因此与相比,的相对表面积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
8、力也减弱,A错误。与的细胞核内的DNA相同,但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错误。与细胞己经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分裂,但细胞内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仍能进行,C正确。对于人而言,少数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并不代表人体的衰老和死亡,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分化的本质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理解细胞的衰老、凋亡和个体衰老、凋亡的关系。故选C。8.原产欧洲南部喷瓜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而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D、。+、ad决定的,联 对 +为显性,+对 R为显性,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下表所示。现有两株喷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雄性、雌雄同株、雌性这三种性别的表现型,则其比例
9、为A.4 :2 :1 B.3 :1 :1 C.2 :1 :1 D,1 :2 :2【答案】性别类型基因型雄性植株a aa,雌性植株ad ad两性植株(雌雄同株)a a、a adC【解析】根据分离定律及题意可知:两株喷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雄性、雌雄同株、雌性这三种性别的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功,(必+*,子代基因型为:a D“+:“D*:a+ad:所以子代中雄性:雌雄同株:雌性=2:1:1。故选C。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9.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分析,可以做出的判断是;1A.这种遗传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B.H I i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
10、自I LC2一定是携带者,1 1 3不一定是携带者D.1 1 2和I I 3生出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1 /4【答案】C【解析】由图推知该遗传病可能是伴常染色体隐性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病,A错误。若该病是伴常染色遗传,m i的致病基因可来自 3 ,B错误。无论是伴性遗传还是伴常染色体遗传,口2 一定是携带者,若为伴性遗传时,U 3不是携带者,C正确。若该病为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口2和I I 3生出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1 /8 ,D错误。解答此题高中生物试卷第4页,共19页的关键是熟悉遗传病的判断;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故 选 c010.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11、实验是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采用了对照实验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B.两者的关键设计思路都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组噬菌体同时采用35S和 32P标记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两个实验均采用了对照实验设计,艾弗里等人的实验没有使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故A 错误。两者的关键设计思路都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故 B 正确。赫尔希与蔡斯对不同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 别 采 用 35s和 32P标记。故 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故 D 错误。故选B
12、。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的设计思路与操作步骤,解读实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1.而RNA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非编码R N A,长度为1 9-2 5 个核甘酸。不同w/,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w/,RNA通过与靶mRNA结合或引起靶?RNA的降解,进而特异性的影响相应基因的表达。请根据材料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wiRNA在翻译阶段特异性的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B.不同wzRNA的区别在于核糖核甘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不同w/RNA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产生,与细胞分化有关D.nnRNA指导合成
13、的肽链最多含有8 个氨基酸【答案】D【解析】w/RNA通过与靶mRNA特异性碱基的配对引起靶wRNA的降解或者翻译的抑制,从而对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A 正确。不同”RNA的区别在于核糖核甘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 正确。不同si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说明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有关,C 正确。机 iRNA是一类非编码R N A,不能作为模板翻译肽链,D 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基因表达的过程;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故选 D。12.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
14、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故 A 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故 B 正确。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如豌豆的高茎(D D)突变为D d,还表现为高茎。故 C 错误。基因突变是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称为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在细胞水平上的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故 D 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5、13.下列关于水稻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B.若将叶绿体D N A 上导入了抗虫基因的水稻叶肉细胞培育成植株,该抗虫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C.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D.二倍体水稻幼苗经低温诱导,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答案】A【解析】可得到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稻穗上没有米粒,A 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核遗传,细胞质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 正确。二倍体的配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的配子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后代是三倍体,C 正确。二倍体经过诱导得到的四倍体,稻穗、米粒变
16、大,D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的对象。故选A。14.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子西瓜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而产生的新物种B.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基因型D.自然选择和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得来的,没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属于物种形成中的骤变式。故 A 错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故 B 错误。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
17、型。故 C 错误。自然选择、突变、迁入迁出、物种的形成等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故 D 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15.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胃液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B.人体疾病均是内环境稳态失调所导致的C.T细胞内液能与淋巴液相互渗透D.手和脚磨出“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血浆【答案】C【解析】因消化道与外界相通,所以胃液属于外环境,不属于细胞外液,A 错误。人体疾病不一定是内环境稳态失调所导致的,如红绿色盲,B 错误。T 细胞生活在淋巴液中,丁高中生物试卷第6页,共19页细胞内液能与淋巴液相互渗透,C正确
18、。手脚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内环境的组成和转化关系。故选C。16.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答案】C【解析】组织水肿的原因:1、过敏反应2、长期营养不良,3、淋巴管阻塞,4、肾小球肾炎,5、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故A错误。人体大量失水后,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故B错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
19、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故C正确。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17.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CAV-16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C.CAV16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答案】C【解析】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
20、能促进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并不与该病毒结合,A错误。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错误。CAV-16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只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正确。记忆细胞受刺激后先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再产生抗体,而记忆细胞不能合成抗体,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特点。故选Co18.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溶液(生理盐水)20,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的增加D.输入的Na
21、+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输入动物静脉中的N a Q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故A正确。由于处于稳态的动物体内N“+的分布是细胞内液中含量少,细胞外液中含量多,故Na+只有少部分进入细胞内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C、D错误。细胞外液的增加量大于细胞内液的增加量。故B错误。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Na+的分布和溶液的分配问题,试题非常新颖,具有较大的区分度。学生作答时应紧紧抓住Na+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布情况,以此作为突破点解题。19.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
22、关系的是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绿豆次之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D.新摘未成熟的西红柿,每篮放木瓜二、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答案】B【解析】适时打顶去心解除顶端优势,减轻高浓度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可促进棉株开花结 实,A有关。根瘤菌可寄生在绿豆等豆科植物的根部,为豆科植物固氮,根瘤破溃后,含氮有机物进入土壤,增加土壤肥力,B无关。根茬长新稻是生长素促进芽发育原 理,C有关。新摘未成熟的红柿,每蓝放木瓜二、三 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利用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的原理,D有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常见植物激素的生理作 用;熟
23、悉常见的种间关系。故 选B。2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C.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受到天敌迁入的影响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答案】C【解析】蜘蛛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故A错误。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种群密度。故B错误。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受各种环境条 件(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故C正确。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故D错误。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特征的知识,意在
24、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高中生物试卷第8 页,共 19页2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群落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大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某种群数量降低说明所在群落的丰富度下降【答案】A【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A正确。杂食性鸟类由于食物范围广,受环境影响较小,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B错误。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
25、。某种群数量降低说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下降,但不会改变丰富度,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演替的过程;区分种群密度和群落的丰富度。故选A。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B.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C.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答案】D【解析】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故A正确。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故B正确。分解者可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因此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洛阳 联考 生物试题
限制150内